索引号 001008003001001/2003-00038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03-04-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3月25日在温州市鹿城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超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1998年至2002年,是五届区政府任期的五年,也是鹿城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奋进的五年。五年来,五届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胜利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
    五年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2002年达到139.3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668美元。区级财政收入跨上新台阶,2002年达到13.68亿元,比1997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五年累计完成84.7亿元,年均增长23.2%。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层次有很大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行业,“中国鞋都”、“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等3个国字号行业生产基地落户鹿城区。“品牌战略”取得成效,已获2个中国名牌产品、3枚中国驰名商标、11项国家免检产品、30个省级名牌和省级著名商标,提高了鹿城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规模经济培育壮大,23家工业企业年产值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利税年均分别递增29.8%和39.3%。高新技术企业从1997年的3家增加到53家,其中3家企业建立了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园区经济的集聚效应显著,鹿城工业区、鹿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年产值合计6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35.7亿元,房地产业投资额4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2002年达到64.8亿元。商贸流通业态不断完善,品位有所提升。旅游、仓储、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3.6%,2002年达到165.88亿元。鹿城蔬菜示范园区、仰义农业观光园区和藤桥畜牧科技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减粮扩经”大步推进,粮改菜平均每亩增效3300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各类标准堤塘13.7公里。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得到强化,城区功能与形象有了提升。
    按照“集中财力,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适度举债”的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相继完成西片自来水并网、仰义110KV变电所、江心屿风景区配套设施和亮丽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点等一批建设项目,仓储基地、鹿城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鞋文化博物馆和3个“安心工程”公寓等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江滨路鹿城段、西进城口改建和西郊森林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塘河截污工程顺利实施,开展了渔藤公路、岙里山隧道(仰义--上戍)、七都大桥、七  都环岛标准堤塘、戍浦江整治和河口大闸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83亿元,为构筑现代化城区创造了条件。先后启动沿江工业区、炬光园、鞋都产业园和轻工特色园区一期建设,总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已安排进园企业100多家,43家企业建成投产,初步缓解了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用地瓶颈问题。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区承载能力,以及扩大市场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顺利实施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开展撤乡改街、居村撤并工作,新增区划面积190平方公里,拉开了中心城区框架。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积极发挥社区的基层基础作用,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丰富创建内涵,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我市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作出了努力。开展精品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40多万平方米的街景和住宅小区修饰整理,城区整体形象出新,品位提升。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开展河道清淤、截污,取缔一批重污染企业,整治市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创建环境模范小区74个,新增绿地27.9公顷,通过了省政府“一控双达标”考核验收。社区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桂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13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95个社区达到市级文明社区标准。鹿城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全区1200多家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面达97%,一大批老企业通过改制获得生机和活力。养  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启动了“信用鹿城”建设。积极探索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体制问题,开展了街道职能调整、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加大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对开发地块进行公开、有偿出让,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既保证建设资金的来源,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推进。外贸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实现出口供货值69 .18亿元,是1997年的3倍;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22家,比五年前增加110家,2002年完成自营出口额3.2亿美元,是1997年的15倍,出口总量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外贸出口产品由原来的皮鞋、眼镜、打火机等发展到机电、剃须刀、锁具、文具、化工、工艺品等十大类上万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50多个。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892万美元,其中2002年达到1020万美元,是1997年的4.9倍。特别是东方高尔夫球场,是我区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的台商投资项目。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逾百家企业到境外参展、办工厂、设立专卖店、开办中国商城等,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对外交流取得新成绩,建立境外友好交流城市2个。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先后跨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和浙江省教育强区行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信息化有了新的推进,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又上新台阶,每万人专利授权9项,居全省第一。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普及标准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社会力量办学稳健发展。校网布局加快调整,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7.8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所,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五年获得国家、省级各类奖项57个。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市场管理不断规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卫生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卫生监督力度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扎实有效;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15个、服务站点55个,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竞技成绩斐然,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和总分居全省第一。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开展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区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民政事业稳步发展,获得“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城区”等多项殊荣。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五)为民办实事成效比较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区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项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力度,增加投入,确保实效,取信于民,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十一件实事办理工作。在抗御2002年第16号台风中成功组织了七都岛万人大转移,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五年来,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1元。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97年的11.11平方米增加到20.74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7.64平方米。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住房、旅游、教育等消费支出日益增加。城市居民生活向富裕型小康迈进,欠发达乡镇奔小康步伐加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规范,全区有7476人获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居民和特困家庭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六)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及时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重视区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及时通报情况并听取意见和建议。五年来,办复市、区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564件,办复市、区政协委员的提案438件,办结率达100%。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完成“三五”普法工作,顺利启动实施“四五”普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深化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严打整治斗争,社会秩序保持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取得成效。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开设区长专线电话,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类群体事件和信访问题。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行政审批总事项削减75%,电子政务暨网上审批中心即将开通。切实加强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建立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在部分职能部门和“窗口”行业实行承诺服务制、首问责任制,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人员编制精18%;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务员制度全面入轨运行。坚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与监督,全面推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落实源头预防和治理措施,推进了廉政建设。
     回顾过去,全区人民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在建设发展的实践中焕发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归纳起来有五点: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格局。建区十九年,鹿城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要推进城市化,要创建文明城市,要实现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归根到底还是靠发展。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面对方兴未艾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面对不断深化的国内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面对不断加剧的区域竞争,只有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才能谋划高人一筹的新招实招,取得骄人的业绩。
    第三,必须始终保持抢抓机遇、再攀新高的工作激情。机遇  属于审时度势、敢为人先的人们。在不进则退的竞争态势中,在先进地区快速发展和相对落后地区全力赶超的双重压力下,只有牢牢把握新机遇,不断鼓劲加压,拉高起点,才能积蓄更大的发展后劲,形成更大的发展优势,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再创佳绩。
    第四,必须始终弘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靠苦干、实干。只有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坚持快节奏、高效率,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硬功夫,才能切实化解各种矛盾,及时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第五,必须始终把握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任何时候都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顺应民心,体现民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民智,才能激发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区上下同心协力谋发展的太好局面,把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业绩,是在历届党委、政府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取得的,是中共温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共鹿城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与支持的结果,凝聚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包括外来人员在内的全区100多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积极投身鹿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鹿城建设,为鹿城的发展、繁荣和文明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在政府工作中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从总体上看,主要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够快,产业层次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企业用地十分紧张;城市功能的培育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政府部门的职能和作风还有待转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现象还时有发生,等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牢牢把握新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我们必将大有作为。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信息化、法治化进程,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鹿城区提前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鹿城实际,区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我区今后五年总的奋斗目标是: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瞄准全国一流水平,全力建设数字鹿城、信用鹿城、平安鹿城、文明鹿城、现代化鹿城。新一届区政府工作的总任务,就是紧紧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经过今后五年的奋斗,努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全面树立大发展的观念,依托现有的基础实力,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进一步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与中心城区相适应的产业新格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率先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借助世界科技发展所提供的技术和物资条件,实现技术跨越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温州建设国际性轻工城的产业定位,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打造品牌,提升档次,努力建成五大行业生产基地和五大中心,即:制鞋、打火机、眼镜、剃须刀、出口服饰等生产制造基地,以及模具、电镀、专业机械制造等配套加工中心和轻工产品展示贸易中心、轻工产品物流中心,使我区成为国际轻工城的时尚中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争取形成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全区技术改造投资额年均递增12%以上,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扶优扶强,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下,搞好强强联合,集聚优质资产,壮大经营规模,实现快速扩张。争取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加快重点企业上市步伐,争取实现“零”的突破。积极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专、精、特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争取打造1-2个世界知名品牌,同时以品牌为龙头整合资源,拓展市场,争取鹿城产品进入世界知名企业集团的全球采购体系。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会展、房地产、金融、旅游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和引进商贸龙头企业,建设商业特色街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形式和业态,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支持金融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参与地方性金融机构改组改造。按照都市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效益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加快产业化、企业化、标准化步伐,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建设现代农业。通过五年的努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到2007年,力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7亿元,区级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列居全国同级城区前10位。
    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有新的突破。以更大的手笔、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狠抓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积极实施构筑区位优势、增强城市功能、营造城市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等系列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西片乡镇农村工业化进程,建设具有合理的产业布局、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优良的社会秩序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以现有城区为核心,大力培育城市产业,聚集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城区功能,提高现代化水平和市域中心地位。以工业园区和中心村镇为依托,科学规划,优化布局,高标准建设,逐步形成西向工业群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带动和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城镇有序集聚。发掘城市文化内涵,充分塑造个性化的城市特色。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江滨路鹿城段、西进城口改建和西郊森林公园、塘河整治、汇昌河水上公园、渔藤公路、岙里山隧道、戍浦江河口大闸、七都大桥、七都环岛标准堤塘、西中央涂标准堤塘以及旧村改造等一批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区综合功能的重点建设项目,构筑起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框架。坚持高效能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条块关系,着眼长效管理,完善综合执法,形成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有新的提升。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兴区战略,全面提高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积极探索同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联动发展的新路子,承接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利用外资更好地与推进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增强相对领先的体制机制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规则,努力使我区成为企业发展综合成本低、商业机会多、市场秩序好的投资乐土。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市场化水平。
    小康社会建设迈入新的阶段。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到2007年,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5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26元以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落实,社会诚信体系逐步确立。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我区走上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争取2003年创建成首批省级文明城区,确保2004年完成温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鹿城区承担的艰巨任务。
     政府自身建设有新的成效。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依法行政、规范行政、高效行政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服务的竞争力,优化发展的软环境。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目标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这些目标任务,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区第六次党代会的精神,对2003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提出如下建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8%以上,外贸自营出口增长18%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8‰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今年必须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工业经济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扶持和发展一批强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加快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内在质量,鼓励企业实行品牌扩张,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加大对轻工特色行业相关配套行业的扶持力度,抓好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轻工行业的整体水平。争取在具备条件的行业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发展配套服务。强化对“三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整合,鼓励企业采取联合、兼并等形式,实行规模经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从政策上鼓励、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抓手,突出抓好设计、制造装备、管理的数字化和数字化集成等工作,努力打造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引导行业协会建立网站,构建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形成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上做好文章。大力发展家政、医疗等社区服务业,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创建管理有序、文明祥和、安全便利的新型社区。依托我区民营经济发达、企业分工明确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基地。继续推进商业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加快创建和发展连锁经营网络、现代大型购物商场、仓储式超市等营销方式,以社区为中心发展多功能超市和连锁便利店,引导超市等新型业态向农村拓展。重视特色产品的有形市场建设,扩大商品辐射能力。重点发展商务旅游、文化和休闲旅游,高标准建设江心屿风景区、七都岛度假区,积极开发西郊森林公园、西洲岛、西坑、岩雅山等旅游资源,拓展都市旅游业。
    (二)立足“三农”,统筹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是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减粮扩经”,发展专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进贸工农一体化进程。继续建设好仰义观光农业园区、藤桥畜牧科技园区,启动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农业协会中介组织作用,推进农产品销售体系市场化。二是坚持工业化带动战略,推进农村城市化。抓住市区产业布局调整的契机,加快轻工特色园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辐射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高标准地加强村镇规划,从建设现代化城区的总体角度考虑西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启动旧村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迁并,充分发挥中心村镇的功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通村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突出解决农村一些地方存在的陈规陋习、封建迷信思想以及文明意识差、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实现精神文明创建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努力推进农民知识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明意识、法治意识和就业致富能力。四是全面启动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推进扶贫多样化。进一步落实扶持欠发达乡镇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资源开发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下山脱贫、异地脱贫相结合,搞好藤桥、双潮等农村村民安居工程试点,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进城再就业,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五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实现防患设施化。认真总结防汛抗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防汛预案,调整健全指挥体系。加快建设戍浦江治理和河口大闸、七都环岛标准堤塘和瓯江河岸保滩护岸工程,开展对病险水库、小流域和地质危害的治理,全面开展山区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提高农村抗灾能力。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效激发经济与社会发展活力。
    以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加强综合调控,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发挥街道、乡镇基础管理作用。本着“财随事转,岗随事设”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街道财政激励机制,增强街道综合职能,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健全社区工作机制,逐年提高社区工作经费,整合社区资源,增强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根据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客观实际,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研究解决乡镇财政的隐性赤字、农村义务教育负担等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快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的优化组合,鼓励和引导上规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健全和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股权结构,积极推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股份化。
    优化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结合贯彻十六大精神,从解放思想入手,集中搞好以优化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软环境整治。加强政府在引导、调控、市场监管和产业扶持方面的作用,从侧重于行政审批转向搞好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和加强监督。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网上审批试点。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制度建设,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规范行业管理。加快市场中介机构发展,形成适应我区产业发展特点的中介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抓住国际性制造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力争在招商引资、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不断改进招商方式,活化招商手段。以轻工特色园区、鞋都产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支持有能力的企业与国外知名生产企业合资合作,实行定牌加工和贴牌生产。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商贸旅游业、服务业、大型市场、医疗卫生、教育等招商,鼓励引进国外法律咨询、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重视发挥各地温州商会和海外侨团的作用,实行以商招商,以侨招商。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权,开展进出口业务,同时在业务培训、人才培训、信息获取、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出国参展,参加各类经贸活动,激励优势行业在国外设立加工基地、专卖店、总代理和分公司、研发机构,构筑国际营销网络,争取更多的鹿城产品进入国外正规的、主流的销售渠道。支持和吸引温籍侨胞、各地客商来我区参加定货会、交易会,加强与经贸交往密切地区的政府间往来。同时,积极应对入世挑战,针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区一些出口优势行业的冲击,建立和完善符合WTO规则的产业扶持政策,按照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重点领域,推进绿色生产标准的制订推广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培训,指导行业进一步掌握和运用WTO知识与规则,规避贸易争端,应对反倾销,尽量减少加入WTO后的负面效应。
    (四)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城市现代化。
    依托社区建设,巩固创建工作成果。按照2003年鹿城区创建首批省级文明城区和2004年温州市跨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明确“巩固、提高、延伸、拓展”的工作思路,继续保持创建工作的良好态势。一是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教育的感染力,组织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洁净环境、爱绿护绿、扶贫助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二是改善城区环境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以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整治监管,加大景观道路建设、街景修饰和市级文明示范社区的创建,优化人居环境。推进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和清扫机械化运作,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实施“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化工程,继续深入创建环境模范小区,建设“绿色家园”。三是加强集中整治,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对违章建筑、垃圾死角、油烟污染、废品收购业、户外广告和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等问题的专项治理,使市容卫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四是加强社区工作,深化文明社区创建。继续把社区创建作为创建重点来抓,加快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办公楼的建设步伐,完善社区工作的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科技、教育、环保、文体、卫生、法律六进社区活动。进一步理顺村居关系、物居关系,增强社区管理合力。力争再创30个左右市级文明示范社区,同时力争创建几个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和一批省级文明社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统筹安排,集中财力,抓好事关发展全局和后劲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确立鹿城区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塘河截污工程要完成西片截污,继续搞好城市建成区河道污染综合整治。汇昌河水上公园要尽快完成驳坎工程及公园主要景观和绿化种植讯,启动吴桥路改建工程。西郊森林公园要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加快高尔夫球场建设步伐,启动别墅区的开发建设。江滨路鹿城段改建工程要完成商业步行街建设,启动三期拆迁与开发。西进城口改建工程全面启动江滨西路B线工程。争取七都大桥、七都环岛标准堤塘工程尽快上马。各工程项目要按时高质地完成安置房建设,保证拆迁户顺利落户。
     加快各工业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轻工特色园区,一期要完成土地征用,落实入园企业,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全面启动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渔藤公路、岙里山隧道建设进度,确保园区建设上档次、上水平。鞋都产业园的一期、二期企业厂区要全面竣工投产,加快三期建设进度,争取拓展新的用地空间;加强对鞋文化博物馆、会展中心等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努力创建现代文明园区。炬光园区的大部分企业厂房要建成迁入生产,启动孵化器机制,6月底前首批企业入孵;沿江工业区二期企业和电镀基地企业全部进场施工,实施市政工程、配套工程和电镀基地集中治污工程建设,完成三期控制性规划设计。同时加快各工业园区周边的旧村改造步伐,形成园区配套生活区。继续抓好“安心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展文明园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强化园区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园区的集聚、产出和创新功能。
     (五)推进民主,加强法治,努力建设民主、文明、安定的现代化城区。
     认真执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决定,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的联系,支持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认真办理和落实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和提案。加强同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台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
     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继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评议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强化行政复议工作,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备案。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在加强廉政监察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特别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维护行政纪律,保证政令畅通。
     围绕打造“平安鹿城”的目标,不断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严打”方针,致力破获一批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大要案。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控体系,推行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治安明显进步。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开展以三合一、化学危险品、公共场所为重点的专项整治,继续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努力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妥善处置土地征用、劳动用工、企业改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进一步加强国防事业。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支持部队搞好国防工程建设,加强人防,完成城市民兵工作调整改革、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强化人才智力支持。大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应用研究开发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换代产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重点抓好炬光园孵化器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网络、科技信息网络、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快“电子政府”的建设步伐,以政务信息网的示范作用带动我区信息化建设,拓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才机制,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鼓励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加快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效益。进一步理顺教育体制,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德育教育,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弘扬一批历史名校,造就一批特色学校,发展一批示范学校,创建一批绿色学校,打造一批教育强乡(镇)。深化教育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推进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积极探索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快西片乡镇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实施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深入开展“保健康、奔小康”活动,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医疗布局,加快西片医疗机构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一批社区公共文体设施。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继续推进计生综合改革,健全和巩固以村(居)为主的自治机制,大力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力争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县(区)的达标验收。倡导文明丧葬新风,继续保持火化率100%。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搞好残疾人就业、康复和社会保障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行与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特别是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群体,发挥慈善总会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加大劳动监察和仲裁力度,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前景。展望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前程,我们豪情满怀;面对新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鹿城区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把鹿城建设成为现代化水平较高城区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