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和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区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在低位运行的平台上出现回暖迹象:生产总值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幅有所提升,消费品市场平稳,财政收入达到时间任务双过半。但外贸出口增幅回落,工业性投资与预期差距较大。纵观全年走势,我区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总量增长回暖,农业生产高位运行 上半年,我区实现生产总值8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上半年增长10.7%,增幅比一季度上升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为0.59:48.55:50.86。第一产业增加值0.48亿元,增长19.9%;第二产业增加值39.25亿元,增长9.6%,其中工业增加值36.76亿元,增长9.1%,建筑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41.12亿元,增长11.6%。 上半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9500万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9.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76亩,增长3.4%,粮食总产量477吨,增长4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771亩,增长35%;猪肉、牛肉、禽肉总产量3649吨,增长0.6%。 (二)工业生产增幅有所上升,轻工出口工业的作用突出 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增幅比第一季度回升2.9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若剔除月兔电器集团、浙江特鲁莱发电公司和温州华威电器公司三家企业特殊原因产值下降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6%,与全市基本持平。上半年,我区工业生产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轻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总产值66.89亿元,增长22.2%,其中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别增长28.4%、53.7%,依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0、4.9个百分点。重工业总产值31.37亿元,增长0.8%,其中装备工业总产值21.82亿元,下降7.4%。全社会工业中,鞋革、服装、眼镜、锁具、打火机和剃须刀六大轻工行业总产值增长14.3%,占总量的比重为45.0%,分别比第一季度和2004年提高3.2个、4.0个百分点。二是出口工业对增长拉动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供货值43.19亿元,总量居全市之首,占工业销售产值的45.2%,增长20.3%,增幅比第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拉动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7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供货值中,轻工产品占80.5%,其中皮鞋独占六成。三是骨干企业产值增幅较高。除月兔电器集团、特鲁莱发电公司、华威电器公司三家企业外,我区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213家,工业总产值70.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7%,比上年同期增长25.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3.5个百分点,其中14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产值增长37.0%。 在工业总产值增幅回升的同时,企业获利能力有所好转。至今年5月止,剔除浙江特鲁莱发电公司的个案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略高于同期产品销售收入增幅,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润总额)率3.53%,略高于上年同期。但企业亏损面达3.8%,高出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亏损额491万元,增长23.1%。企业增加值率下降0.7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继续高速增长,工业性投资与全年预期差距较大 上半年,我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0亿元,增长24.7%,高于全市平均17.6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79亿元,增长47.4%;限额以下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下降48.7%。上半年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较好。上半年我区有项目开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0家,累计完成投资额5.19亿元,增长39.7%,施工面积144.7万平方米,增长12.8%。房地产投资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大发、国光、金讯达、华昌、大诚这五家企业完成投资额4.09亿元,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78.8%。二是投资项目数量增多,重点项目投资额比重大。至6月底,我区投资额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16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个,完成投资额8.66亿元,增长54.9%。全部投资项目中,江滨路、西进城口、汇昌河水上公园、戍浦江、渔藤公路、330国道、区府大院,和特色园区、沿江工业区、鞋都三个工业区的三通一平等项目完成投资额3.69亿元,占项目投资额的42.6%。三是工业性投资向主要工业园区集中。鹿城工业区、炬光园、沿江工业区、鞋都工业区、轻工特色园区等五个工业园区工业投资项目12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3个,完成投资额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3%,投资额占全部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额的89.5%。包括限额以下工业投资和与其他因素的工业投资,我区上半年完成工业性投资额5.38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下降2.4%,增幅高于全市7.7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态势稳定, 分类商品零售增长差异明显 上半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批零贸易业增长较快,餐饮业在前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疲态。上半年,批零贸易业零售额80.89亿元,增长11.7%,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15.20亿元,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据调查,城区传统餐饮企业承受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许多客源分流到周边的高档酒店。二是分类商品零售增长差异明显。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零售额8.57亿元,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89亿元,增长45%;服装类1.34亿元,增长4.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02亿元,增长161.8%;日用品类 0.51亿元,增长84.5%。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36亿元,下降28.7%。汽车销售达到2.39亿元,但同比下降21.4%,居民的汽车消费趋于理性。上述情况也表明,传统商业重拾升势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 (五)外贸增幅回落,利用外资情况看好 1-5月,我区外贸出口27551万美元,增长22%,增幅低于去年同期15.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8个百分点。我区外贸出口多年来居于全市首位的地位已被瑞安市代替。瑞安市1-5月外贸出口27986万美元,增长40%。但我区外贸出口基本格局未发生根本变化,一是出口途径基本没变。三资企业出口9175万美元、企业自营出口10243万美元、外贸流通企业出口813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23%和28%。二是主要产品和出口地构成基本没变。鞋类出口16682万美元,占60.5%,且增幅高达46.1%,服装、五金制品、化工产品合计出口3389万美元,增长17.6%,而机电产品、眼镜出口额分别为1799、1392万美元,下降46.3%、5.5%。对欧洲出口14522万美元,占52.7%,增长25.0%;对亚洲出口6236万美元、增长7.6%;对非洲、拉丁美洲出口2749万美元、1574万美元,依次增长44.9%、51.8%。 据1-6月统计,我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3家,500万至1000万美元的1家,500万美元以下的11家。合同利用外资2888万美元,增长300%;实际利用外资1208万美元,增长266%。累计有47家境外分支机构开展进出口业务,带动出口982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年度任务的46.6%和35.5%,在市内处于领先地位。 (六)财政收入时间任务双过半,金融资金紧缩有所缓解 上半年,我区财政总收入10.44亿元,增长13.6%,完成预算的50.6%,时间任务双过半。若剔除出口退税、利息税上划3.60亿元,财政总收入6.84亿元,下降18.9%,该两个增幅与上月累计相比,分别上升6.4、6.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中,国税收入5.16亿元,增长5.1%;地税收入4.75亿元,增长15.7%;财政部门收入0.53亿元,增长198.5%。从主体税种情况看,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分别为1.84亿元、1.25亿元,同比下降5.3%、1.2%;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分别为9231万元、3552万元,增长 36.6%、40.3%;增值税4.8亿元,增长9.5%,若剔除出口退税、免抵调减增值税,增值税收入1.24亿元,下降66.1%。上半年,我区地方财政总支出3.56亿元,增长21.6%,完成预算的78%,其中行政事业费支出3.2亿元,增长13.3%。 6月末,我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3.34亿元,同比增长18.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2.92亿元,同比增长15.8%,存、贷款余额增幅比一季度分别上升8.6、7.8个百分点。我区金融机构工业、商业贷款分别为14.46亿元、6.3亿元,同比依次增长8.5%、42.6%、17.1%。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为46.84亿元,增长9.2%,中长期贷款为14.11亿元,增长39.7%。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要素制约,企业外迁现象严重 受区域可供土地资源限制,加上优惠政策相对于其他地区较弱的影响,我区工业企业外迁的现象加剧,直接影响经济总量。至6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绝对额下降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33家,其中至少有11家与企业外迁或分迁有关,产值比上年同期下降3.08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3.7个百分点。去年底至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2004年度数据)的工业企业已整体迁出我区的共24家,按2004年统计口径合计工业总产值9.6亿元(不包括玉兔集团)。还有部分企业在鹿城区内、区外都有生产,但主要精力或总部在外。 (二)较低的产业结构使企业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 我区企业低、小、散居多,产品竞争多以降低成本为主要手段的价格优势取胜。首先,今年来工业原材料和燃料价格在高位上波动。据市统计局资料,上半年我市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107.6%,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102.3%。部分企业反映特殊、紧缺原材料涨幅高达80%以上,上游价格上升没有及时传递到出厂产品价格。其次,我区中小企业用工不规范的现象普遍,职工队伍稳定性较差,尤其是技术工人难招、难留。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对职工劳动技能表示满意的仅14.1%,表示一般的则达84.0%。再次,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继续显现,尤其是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和高耗能型的重化工业影响最为明显,我区机械电器和电子产业以配套产品居多,受到行业不景气和原材料价格的双重挤压。部分机械电器企业和部分眼镜企业反映,传统产品的市场需求饱和,而新产品开发还在进行。上半年,以上种种因素使我区中小企业主动减少产量,以上因素影响使得产值下降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18家,产值下降4.37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5.11个百分点。 (三)国际贸易争端压力继续加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区传统工业的外贸拉动作用明显,但出口商品过多地依赖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且出口产品和出口地相对集中。今年以来,纺织品、鞋类贸易摩擦案例增多,外贸出口的风险明显增加。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国际贸易争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一是受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的影响,部分外贸出口企业产量下降;二是“西班牙火烧温州鞋”和欧盟启动纺织品调查后,生产企业和出口贸易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下订单、不敢贸然生产。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受贸易摩擦影响直接导致产值下降的企业不多,产值下降仅5632万元,但全区外贸出口增幅下降比较明显,低于去年同期15.7个百分点。当前,中欧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已升级,欧盟最近开展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调查,这对我区经济的影响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规避国际贸易摩擦时,许多企业已意识到应“走出去”,直接在国外投资。我区实施“走出去”战略较为成功,已累计有47家企业在境外设分支机构开展进出口业务,带动出口982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总量仍然较小,对我区传统产业出口的带动作用还不特别明显。 (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仍然薄弱 对照我区“优二强三”发展战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和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任务十分紧迫。我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仍然薄弱,任务还很艰巨。一是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下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2.58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6%;新产品产值率2.63%,比上年同期下降0.33个百分点,而全市平均已达5.56%。据了解,瑞安市的高分子材料工业、乐清市的高端电器产品等新产品盈利空间较大,已为经济增长的亮点。二是工业投资中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的比重仍然居高。上半年投资额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中,居首位的纺织、服务、皮鞋制造业投资额11980万元,占总量的26.8%;其次是金属制品业投资额10278万元,占23.0%;机械、通讯设备、仪器仪表等装备工业合计投资16409万元,占36.6%。对工商部门的资料分析,今年1至5月注册设立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纺织、服装、皮革、皮鞋和金属制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达到55.3%,装备工业仅15.6%。 (五)商贸与服务业有待调整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格局随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调整又有新变化。据市统计局资料,今年上半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9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人均消费支出8028元,增长18.3%。居民收入增加,总体消费增长加快,消费层次逐渐提升,由基本的衣食逐渐向吃好、穿好、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等方面转移,自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明显增加。食品支出增长4.8%,而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类、居住类支出分别增长23.3%、29.7%、59.2%、40.3%。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中,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4.0%,通讯器材类增长8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51.5%,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增幅高达1.55倍。这预示商贸业应随之调整格局。而我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中,食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日用品类等传统商品或总量大或增幅高。另外,据初步统计,我区上半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0.4%。我区是温州的中心城区,巩固商贸中心的地位,打造商务中心和时尚休闲之都,调整提升现代商贸和服务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对全年经济走势的初步预测与政策建议 2005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新一轮发展的成长期,总体走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要求的方向发展,逐步进入稳定增长期。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将由“双稳键”走向趋缓。“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不允许大起大落”。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今年经济形势预测,总体上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处于复苏的前期。世界经济对我国影响的直接表现是顺差明显扩大,利用外资下降(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国性的利用外资首次出现全面下滑),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约束加强。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影响明显。全国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内需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但我国经济增长仍以外延扩张型、资源消耗型为主,趋缓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生产资料价格拉动具有较大的惯性,生产资料价格再度上扬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国际初级品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原油、部分化工原料、有色金属、铁矿石、原煤等价格轮番上涨,国内生产资料、燃料价格涨价的压力也增大。这些将进一步制约我区传统加工业的生产效益。国际经济增幅放慢,将加大我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但应该看到,欧美企业和欧美市场都不愿放弃中国制造业,国际贸易谈判也将朝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区工业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采取措施更具针对性。 从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发展及下半年面临的形势看,只要各方面措施得当、有力,充分调动有效资源和生产能力,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1.5%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农业生产将趋于稳定,工业生产增幅将有所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大,但增幅将回落,其中工业性投资达到预期目标的困难因素较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出口增幅放慢,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加大。 为确保我区经济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前经济运行的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贯彻落实“优二强三”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结构调整的主线,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确保企业属地管理的配套工作到位 企业属地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自我调整,这是一个契机。使街道、乡镇对辖区内企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在面对面的基础上,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要全面核实辖区内企业和生产要素资源,包括厂房出租和闲置生产资源,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点,实行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在重视清查核实工商企业的同时,重视对服务业、商务出租的清查,以便于培育发展“楼宇经济”。要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动向,依法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保障经济存量不流失、少流失。 (二)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 投入是产出的基础,在我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要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投产两大重点,促进园区基础建设、配套建设进度,促进入园企业投资和投产进度。加快园区基础建设进度、进一步缩短审批周期,确保入园企业快速进场施工。应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以期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管委会、街道(乡镇)、部门在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健全工作责任制。 (三)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今年上半年,我区引进外资在全市各县(市、区)中保持先进地位,但与全年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在我区招商外资的一批项目中,数码电子产业、超细纤维、节能电器、注塑设备等项目对改善我区产业结构的作用明显,宜从紧落实。根据我区产业提升的要求,宜再从三方面引资:一是传统产业的关键工艺,如皮革涂饰整理技术、高性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技术;二是适宜产业转移的高新技术工业;三是现代商贸和商务中介,这是打造楼宇经济,提高我区资源集聚和中心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土地资源面临很大压力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产业招商这个重点,鼓励外资企业兼并、收购民营企业,加大民企、外企联合重组力度,改善民企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推动民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全方位谋划城市商业布局 随我区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完成和新城区建设,城市商业(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出现“集聚—扩散”的发展趋势,品牌商品向城市中心区集聚,展示商业利润之外的品牌效应;日用商业向社区扩散,减少消费者购买成本;大型生活与生产资料向城郊扩散,减少商务成本;表现为区域性零售中心与市中心并存的迹象。鉴于此,应立足城市资源全方位谋划城市商业布局,在建设高档商务区、大型市场的同时,重视社区商业蕴藏的巨大商机,包括日常生活购物店、生活配套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努力整治市场经营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加强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促进各类市场上档升级等方面做一些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