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64/2008-01160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仰义街道
生成日期 2008-04-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7年仰义乡妇联工作总结与2008年工作思路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乡妇联在区妇联、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妇女工作,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关键,创新妇联工作载体,求真务实,奋发努力,切实为推进我乡又快又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宣传教育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乡妇联以实施“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新起点,以“作风建设年”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心,在各大节日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一是“三八”期间,组织乡村妇女干部参加鹿城区“绿色奥运·健康活动”万人健身跑活动;二是精心选拔女能人参加“书法、电脑、十字绣、插花、水果拼盘”等巾帼技能大比武;三是召开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7周年纪念大会;四是对全乡170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妇科检查;五是举办“6·26”禁毒图片展览及一条街宣传活动,并对全乡55名吸毒对象实行一对一帮教,使尿检率达100%;六是举办“讲文明,促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艺会演;七是举办“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推进会及反家庭暴力系列活动;八是联合举办三次“春风化雨润民生,一心一意办民事”大下访活动,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维权顾问、计生宣传,免费提供补鞋、理发等便民服务,现场办理电力、规划、环保等投诉案件,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多份,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履行妇联工作职能,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开展“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平安家庭”创建等系列活动是妇联的工作职能,也是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做好这些工作,乡妇联积极组织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广大妇女植树造林活动;二是举办一期电脑培训、二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一期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使310人受到教育;三是开展以“推进科学发展,实现三次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四是邀请专家对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五是整合资源优势,狠抓岗村结对工作,使澄少桥村妇代会成为全乡“巾帼文明示范村”;六是继续抓好1502户文明家庭复评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完善相关台账资料,使我乡4301户家庭创建面达100%,合格率达97.26%。同时,在“平安家庭”创建中,龙川村组织两委人员骨干举办“平安家庭”创建宣传咨询活动,并将“平安家庭”的七条标准做成固定的宣传牌,树立在村口,时刻提醒村民要牢记。澄沙桥村组织每户家庭成员集中召开“平安家庭”创建大会,并举行“邻里和睦大会餐”及表彰6位孝敬上辈的家庭;七是精心选拔学生与家长参加区“我爱我家”知识竞赛,十里村陈光健家庭荣获三等奖。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少儿事业发展

  为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活跃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根据儿童、家庭、社会的需求,我们牵头家庭教育,参与社会教育,主要有:

  1、积极做好留守儿童的调查摸底与结对工作。一是对13个村居进行全面调研;二是深入到仰义一小调研,并召开留守儿童的座谈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三是深入到留守儿童家中访谈;四是对仰义一小18名留守儿童实现了结对,并在仰义一小设立“代理家长”学校;五是组织留守儿童排练节目,参加鹿城区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庆祝晚会;六是组织留守儿童代表参加省、市结对仪式及庆“六一”活动。其中龙川黄城豪同学参加省里活动、仰新社区廖裕升同学代表全市留守儿童上台发言,仰义一小林晓老师代表全市代理家长发出倡议,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一系列的活动开展,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也使他们又重新找到了与家人团聚的温暖。

  2、在“六一”期间,开展系列活动:一是举办“让爱传递,喜迎六一”文艺会演;二是在暑假期间,与温大城市学院的大学生联合举办“暑假教育进农村”活动,使辖区内的学生首次接受系统的假期教育,并将“五五”普法教育、安全培训、禁毒宣传、参观本乡民情风俗,把各类知识教育融为一体送到各村各户;二是积极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乡政府拨款29400元对235名独生子女、14名特困妇女进行慰问,同时,牵头制革协会对二所小学进行节日慰问,送上慰问金4000元;三是继续抓好“春蕾计划”工作,区妇联对我乡4名结对儿童分别送上慰问金、慰问品,仰义一幼捐款4110元,对辖区6位特困学生进行慰问。至目前止,我乡已有25名女童实行了结对。

  3、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系列活动:一是巩固文明家庭创建成效;二是积极动员幼儿园家长征订《家庭教育杂志》;三是积极开展“四进农家”(增收致富进农家、环保节约进农家、美德教育进农家、平安健康进农家)活动;四是指导后京村筹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家长参与学习的热情,相应地提高了家长的家教质量,其中河岙村林秀槐家庭被评为“鹿城区十佳家庭教育之星”,成为我区家教成功的典范。

  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拓宽妇联维权渠道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妇联的一项长效任务,乡妇联狠抓维权工作基地,协调各方力量,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一是增强维权意识。乡妇联利用“三八”维权周,在仰兴大街举办法律咨询一条街便民服务;二是组织乡、村妇女干部参加省妇女干部法律知识培训;三是进一步完善维权网络,在去年建立妇女维权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维权岗的接待制度、维权联席会议制度、维权宣传培训制度。同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妇代会主任为副组长的维权站领导班子,并对13个村妇代会统一制作13个站牌,39个工作、职责、制度内容小牌分发到各村,并上墙悬挂,从而进一步构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解决妇女儿童问题的维权新格局;四是重视信访维权。不断完善信访制度,加大对信访工作中侵害妇女儿童权益重大案件的督办力度。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件,调处率100%。特别是澄沙桥村婆媳矛盾激化,导致双方父母参与,进一步诱发儿媳离婚,通过多次上门劝解疏导,最终得到了平息。

  五、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增强妇联组织活动

  一是坚持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季度汇报制度。认真学习传达区妇联会议精神,及时解决基层妇代会中碰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基层妇联组织真正发挥娘家人的作用;二是组织妇女参加电脑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妇女基层组织的整体素质;三是充分发挥妇代会的职能作用,各村居妇代会都能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在计生、禁毒、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澄沙桥妇代会,在乡村重大节日里,均能组织妇女团队参加表演,展示农村妇女的巾帼丰采。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乡党委与上级妇联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基层妇代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重点,充分发挥了妇联的工作优势,但对照区妇联的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家庭问题较多,家庭文明建设力度不够,基层妇代会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严重缺乏,推动解决妇女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这此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加强重视和推进解决。

  2008年工作思路

  一、围绕中心,明确重点,切实提高妇女干部队伍的整

  体素质

  适应形势,围绕中心,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举办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内容

  一是以学历教育为重点,抓好村级妇女干部队伍培训,有计划地组织鼓励各村妇代会干部参加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班、高中文化补习班等培训班,不断深化构建妇联工作新格局。二是以提高技能为重点,抓好企业女职工、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工作。以乡成人校为载体,通过举办企业管理、会计、电脑等培训班,鼓励与推动妇女群众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和技能水平、勤勉敬业。三是以妇女保健意识为重点,抓好妇女自身健康意识培训工作,不断满足她们求健康、求发展的潜在要求。

  三、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妇女在五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

  作用

  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和家教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家庭助廉工作,充分发挥妇女和家庭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营造我乡反腐倡廉的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积极参与禁毒宣传、环境整治,做好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举办“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妇女参与“禁毒、禁赌、禁黄”活动,为创建和谐仰义做贡献。

  四、加强调研,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深入调研,针对各村的不同情况,开展慰问与结对活动,利用“三八”、“六一”、“七一”节日期间,开展扶贫帮困结对救助工作,为贫困妇女排忧解难。同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继续深化抓好妇女维权站的来信来访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五、认真负责,圆满完成区妇联布置的各项任务

  1、按时召开妇女工作例会;

  2、积极探索研究解决妇女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3、扩大妇联的宣传阵地,以党建带妇建要求,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妇代会;

  4、按期完成乡、村妇代会换届工作;

  5、圆满完成区妇联布置的各项任务。

  

                                                                                                                                           仰义乡妇联

                                                                                                                      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