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17/2008-40144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文物局)
生成日期 2008-07-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材料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材料

  文化阵地建设工作

  (一)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创作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各类文化精品,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20-30项。据统计,06年至08年6月,我区已获国家级奖44项、省级奖59项。

  2、60%的乡镇(街道)达到省“东海文化明珠”和市“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标准。我区21个街道乡镇现有5个乡镇(街道)达到省“东海文化明珠”和市“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标准,达标率24%。

  3、90%的社区的文化设施达到要求标准。全区160个社区已建有文化活动场所120个(其中文化活动室100平方以上的社区56个),建成率达75%。

  4、9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室内、室外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全区142个村已有67个村建有室内或室外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建成率达47%。

  5、建成省文化示范村(社区)8个、市文化示范社区(村)20个、区级文化示范村(社区)50个。现已建成省文化示范村(社区)3个,完成任务的37%;市文化示范村(社区)13个,完成任务的65%;区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2个,完成任务的44%。

  (二)经验总结和原因分析

  1、文艺精品工程已超额完成指标任务。经验总结:①经费到位。近年投入文艺精品建设经费为 2006年103万元、2007年91.19万元、2008年120万元(暂定待核),为我区文艺精品的组织创作和顺利参赛提供经费保障。②措施得力。年初有计划。每年组织召开我区有关人员创作座谈会,了解创作动态,布置创作任务,落实创作指标。年中有督促。组织人员对各创作单位和个人的创作情况进行督促,掌握创作进度,指导各文艺精品不断加工,提高质量。年末有奖励。每年均组织对文艺精品生产、创作单位进行奖励。其中2006年奖10万元;2007年奖30万元;此外,于2007年出台了“鹿城区文艺精品奖励实施办法”,对全区各艺术门类获奖精品进行奖励。

  2、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缓慢。原因分析:①新建文化阵地建设要求较高,我区土地资源缺乏,历史上缺乏规划配套,土地审批项目立项无主动权,新建工作难度大。②党委、政府对乡镇(街道)级建设文化阵地工作目标要求缺乏领导力度和制约机制,同时,目前乡镇(街道)办公用房较紧张,没有闲置房用于文化阵地建设。③文化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不多,乡镇(街道)对文化阵地建成经费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3、社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原因分析:缺乏规划配套;基层领导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4、文化示范村(社区)建设进度基本已达到按期进行的要求。

  (三)指标预测

  到“十一五”期末,能够完成任务指标的为:1、创作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各类文化精品,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20-30项;5、建成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8个、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0个、区级文化示范村(社区)50个。

  较难完成的任务指标为60%的乡镇(街道)达到省“东海文化明珠”和市“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标准;90%的社区文化设施达到要求标准;9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室内、室外文化体育活动阵地。

  原因分析:历史上乡镇(街道)、社区(村)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缺少规划配套,在鹿城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文化设施新建工作是不现实的;由于乡镇(街道)文化设施建设要求较高(市“金海岸文化网”工程1000平方米以上,省“东海明珠”1500平方米以上),在目前乡镇(街道)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改建或扩建来解决文化设施问题也是困难重重;以上指标数据制定偏高,缺乏政策依据。为此,需要作出适当调整,调整为:

  1、50%的乡镇(街道)达到省“东海文化明珠”和市“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标准。[依据:温州市鹿城区加快文化大区建设行动纲领(2006——2010年)]。

  2、80%以上的社区、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依据: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市、区)评选标准]。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据拟调整后的任务指标,“50%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建成省‘东海文化明珠’和市‘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和“80%以上的社区、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省“东海文化明珠”或市“金海岸文化明珠”需再建6个,2008年至2010年,每年计划建2个;到2010年,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至少要增加8个,行政村至少需增加46个。为此,要完成上述任务指标,党委、政府需出台文件,对乡镇(街道)建设文化设施提出硬性工作要求,并列入乡镇(街道)领导任期内考核要求,加强领导工作力度;政府财政和乡镇(街道)按比例投入乡镇(街道)文化设施建设经费,解决建设经费问题;文化部门做好工作指导和督促,以确保任务完成。

  文化人才工作

  (一)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指标:到2010年,全区具有高、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文艺人才分别达20%和50%左右。截至2008年6月份,鹿城区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有6个,占8%;具有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由29个,占38.67%;具有初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32个,和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经验总结和原因分析

  经验总结:

  1、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实行动态管理,为人才的充分使用和合理流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2、鼓励文艺人才参加各种国民教育、艺术创作采风、培训进修、职称晋升等。一是开展系统性的专业艺术教育,如市歌舞团通过与省艺术学校联合办学、定向委培等途径培养人才。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送有潜质的文化馆、文化站业务干部、文化人才到高等院校相关的文化艺术专业进修;或邀请文化专业的专家举办各类讲习班、培训班,以提高文化人才的思想水平、专业素养,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三是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对各类在职的专业艺术人才实行终身教育制度,采取定期轮训或通过基层开展大量的演出、活动、体验生活等形式,从而锻炼培养文艺人才骨干。四是积极发挥各类文艺团体培养人才的作用,如绿色艺术团、民工艺术团、童声合唱团、鹿城京剧社等,重视民间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逐步形成全方面培养艺术人才的格局。

  3、对专业演员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4、积极组织文艺人才参加各类赛事。

  原因分析:

  1、文化人才队伍机制不灵活,受编制控制影响,人才缺乏、流动不畅。

  2、文化人才队伍缺乏留人的政策、待遇、环境、奖励机制及经费保障。

  (三)指标预测

  预测到“十一五”期末,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比例提高存在困难,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目标。几年来,由于编制数固定,在职人数也没有较大的变化,专业人员只进不出,符合条件的都已参加职称评比,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比例一时停滞,难以提高,导致指标任务完成难度大。按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需要调整计划任务,新计划为:至2010年高级职称人才比例为10%;中级职称人才比例为50%。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套文艺人才培养、使用、考核、奖惩、引进等工作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文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2、加大经费投入。政府要有一定的经费用于文化人才的培养、扶持、激励和管理。

  3、制定完善人才优惠政策。政府要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不断优化文化人才政策环境,关心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今后的体制改革、转岗分流创造条件。对少数优秀文艺人才,应该采取特殊政策加以保护。

  文化产业工作

  (—)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指标:到2010年,全区组建上规模娱乐场所8家,组建综合性演艺娱乐集团2-3家,新设750平方米、电脑300台以上网吧8家,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协调小组。

   截至2008年6月份,全区已组建上规模娱乐场所8家(目前我区现有KTV等歌舞娱乐场所125家,其中上规模娱乐场所超过8家,如新南亚、天上人间、嘉乐迪、百嘉乐、华侨、伯爵、花样年华、黄金钱柜等等),尚未组建综合性演艺娱乐集团,已新设750平方米、电脑300台以上网吧8家,已成立鹿城区文化产业发展协调小组。

  (二)经验总结和原因分析

   经验总结:我区成立鹿城区文化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对发展作为第三产业有机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态度积极,采取扶持政策,鼓励做强做大。

   原因分析;鹿城区作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场繁荣,民间资金充裕,企业、个人对投资文化产业兴趣浓厚。

  (三)指标预测

   预测到“十一五”期末,组建综合性演艺娱乐集团2-3家的目标任务可能无法完成。原因是近年来我区经济持续萎靡,银根吃紧,先发优势丧失,支柱产业不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也无法独善其身,更何况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行政监管日益规范到位,产业竞争激烈,改扩建成本和经营费用剧增,我区文化企业大都处于保本微利状况,兼并扩张组建综合性演艺娱乐集团的趋势尚不明朗。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 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产业观点,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2、 科学管理,一是从管理思路上,要真正从办文化过渡到管文化为主,建立起“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科学机制;二是从管理方法上,要以宏观管理为主,微观管理为辅;三是从管理手段上,要善于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舆论、信息等手段。

  3、 完善政策和创新机制,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在不违背国家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允许其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税收、贷款方面的政策优惠。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区于2007年6月份启动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至今年6月份,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提前实现全区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

(二)经验总结和原因分析

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为确保此项工程顺利完成,我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王易进为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智展为副组长、区文广新局、发改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迅速统一认识、组织调研、制定计划、落实资金,充分发动乡镇参与并得到乡镇、村及当地村民的配合和支持,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本需三年完成的建设任务。

(三)指标预测

2008年6月,已完成工作目标: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乡乡有广播站,村村建有广播室,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有线广播联网,实现全区有线广播“村村响”。

鹿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08年7月18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