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11/2010-0025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生成日期 2010-04-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温鹿人劳〔2010〕26号

  鹿城区人事劳动局

  关于印发2009年工作总结和

  2010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局各科室(中心、队、处):

  现将《鹿城区人事劳动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〇一〇 年四月一日

  2009年工作总结与2010年工作思路 

  一、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事劳动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 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和 机关作风建设 ,不断促进就业再就业,切实加强劳动监察管理,人事劳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㈠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大选拔力度,促进人才培养。深入实施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市551人才工程,推荐2名入选省市“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推荐1名入选市2009年度“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 二是招才引智并举,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组团赴重庆、北京等地引才,为各企业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近200人。同时,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引智项目2个,邀请国外专家组织人员来我区指导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三是积极搭建平台,发挥人才作用。 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 做好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工作。 积极探索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建立首批9家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工作站,为我区企业人才人事工作需求提供服务。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区属企业与本地高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四 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了人才结构层次。今年共 初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初级125人 , 新聘任各系列具有职称人员共133人,推荐申报各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人员共计175人,对卫生局下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8家单位,1213个专业技术岗位进行了岗位设置。

  ㈡ 大力规范公务员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规范进人渠道,改善了队伍结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严格执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 ,积极做好公务员全省联考考录工作, 全年共办理公务员录用手续29人,其中机关部门4人,公安院校具有公务员(人民警察)录用资格毕业生25人。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了能力素质。 完成12名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涉及《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公共危机管理》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4门公共必修课程,全年共组织3期培训班,312名公务员参加了更新知识培训。 三是认真开展 年度考核,加强了公务员队伍管理。完成2008年度公务员考核工作,全区行政机关公务员实际参加年度考核1558人,其中优秀217人,称职1313人,基本称职2人,不称职1人,未定等次25人,未参加考核6人。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对区移民办等4个单位进行报批。四是 抓好政策落实和维护稳定, 圆满完成了军转干部安置任务。 今年共安置营职以下转业干部6名,分别安排到各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继续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及自助择业军转干部服务工作, 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前对企业军转干部和政改企工作人员进行了慰问,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

  ㈢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 按照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党政机关消化超编人员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严格控制机关行政编制总量,缺编单位实行计划增人,满编单位先出后进,到目前为止,区行政编制人员严格控制在省市核定的编制数以内。 承办区编委会研究确定的事项37件,先后调整和制定了区轻工产业园区管委会、区新居民事务局、区防汛办等3家单位的“三定方案”,调整核增了区教育局等27个部门的人员编制、内设科室及中层干部职数。 完成了五马、江滨、水心、绣山等四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入编工作。对我区农林水利局、区民政局下属14个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进行 整合调整,重新进行定编,建立了编制卡及人员名册。 配合区审管办等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机关部门审批职能的内设机构整合工作,对全区23个部门的内设机构设置和职能进行重新调整。 二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工作。完成事业单位年检181家,年检合格率100%,办理登记19家,变更65家。圆满完成了我区机关事业单位 “政务”和“公益” 专用中文域名注册名称申报工作。 三是开展 教师工资制度改革。根据省、市、区工作部署, 会同区财政局和教育局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制定出台了《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调整了教育统发数据库,于10月份将义务教育学校在职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纳入统发。

  ㈣逐步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人事人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一是加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专项经费筹建人力资源网站并开通投入使用。对区职业介绍中心进行重新装修,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质量。继续实施企业免费进场招聘,工人免费进场求职的“双免”政策,今年共接待求职人数超过18.6万人次,成功介绍求职人员12.5万人,为外来民工提供免费就业前素质培训教育达7.8万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 35期鉴定4036人次 。二是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工程,会同团区委分批 组织981名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了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积极开展温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协议鉴证和专场招聘会等公益性服务活动; 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邀请专家宣讲有关就业政策, 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会同组织部完成了 “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公开招考工作,50名 高校毕业生 被聘用;加强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在 10余家企业建立了实习训练基地,提供见习岗位50多个 。三是认真做好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改进工作。围绕市对区的年度目标考核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制定了2009年区直机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四是 做好 工资管理日常服务工作 。 完成全区机关单位在职工作人员2008年个人考核称职以上的晋升职务工资档次和级别工资调整工作。做好事业单位2008年个人考核称职以上的晋升薪级工资工作,严格退休制度,办理干部职工退休手续124人。 五是 做好事业单位公开考录和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组织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事业单位公开考录工作人员,完成全区124家事业单位共2288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其中优秀295人、合格1981人、基本合格6人、未定等次6人。六是加强人才培训教育服务。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技工考评申报工作,今年共通过审核上报技师9人,技工69人。会同区建设局、区建设协会等有关单位开展建设工程系统培训工作, 110名建设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

  ㈤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就业 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认真贯彻落实《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09〕36号)和《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温政发〔2009〕44号)。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深入开展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援助,启动 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 ,积极推进就业和失业保险各项工作。全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18756人,完成率104%,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97人,完成率10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650人,完成率95 %,2009城镇登记失业率1.37%, 发放失业救济资金266万元,享受3597次/人。一是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贯彻落实《温州市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实施意见》,经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推荐,今年34个社区开展了创建活动 ,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二是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继续推进。 为40名农村低保家庭人员安排公益性岗位补助,每人每月300元。三是全力帮扶城乡困难人员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帮扶政策,组织发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帮扶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2009年全区安排公益性岗位518个,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养老补贴451人,创建就业援助基地2个,春节前夕为1193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一次性困难补助。 四是 开展系列就业援助活动。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为依托,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 “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等系列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五是加强劳动力技能素质培训。免费为外来民工开展了 皮鞋机缝帮工、皮鞋制帮工、皮鞋划裁工、服装车工、眼镜加工等五个 工种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达3008人,其中2168人通过考核并取得国家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岗位技能合格证书。 举办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班7期,培训农民学员322人,发放培训合格证书296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㈥加强劳动监察管理,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巩固。

  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劳动知识讲座、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学习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全面提高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继续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违法用工等情况的检查,共出动11692人次,检查企业6034家,涉及42.8万人,查处违规企业270家,规范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进一步加大劳资纠纷处置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截止11月份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846件,9033人次,为劳动者追回工资1939.95万元,结案率100%;处理群体性、欠薪逃逸案件85件,涉及人数3657人,涉案金额达824.79万元。认真开展劳动监察书面审查工作,完成了 4777家企业的书面材料审查, 涉及企业员工13.1万人,同时根据审查结果对企业进行定级, A级企业30家,B级企业4775家,C级企业12家。加快推进劳动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组织人员参加省“两网”业务提升培训,在双屿镇率先试行网格化管理,收到较好的成效。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结合我区企业实际开展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百家企业”活动,指导帮助企业完善企业劳动规章制度,规范用工管理行为。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条例》及有关配套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及时受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工伤认定申请,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间,及时受理案件,准确地做出认定,切实维护劳动双方合法权益。今年共受理工伤案件612件,结案609件,去年未结的6件疑难工伤案件也已圆满处置。劳动仲裁工作贯彻先行调解原则,坚持“一案四调”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截止11月份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28件,结案185件,结案率81%,其中依法裁决28件,调解结案157件,为员工追回劳动报酬、工伤补偿等583.9万元。

  ㈦ 强化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 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局中心组学习制度,不定期组织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切实增强了班子成员的政治坚定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和制度,确保了局内各项决策得到较好贯彻和落实。二是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不断强化。 通过支部学习会、专题报告、夜学活动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提高干部队伍理论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减少和规范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三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 局 党组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鹿城人事工作实际,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开展 。通过下基层深入调研、 召开不同层面的专题民主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等措施,认真查找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如为企业推出了减免人事代理费、免费提供人事政策法规知识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惠企政策; 加快了鹿城区人力资源网建设,积极 打造一个政策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建立了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工作站, 健全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工作站点的作用,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开展了结对服务百家企业活动,组织企业人事干部进行 人事劳动政策法规知识培训,为企业更好地引才、用才、留才出谋划策, 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人事劳动规章制度, 解决人才人事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了一批 影响和制约人事劳动工作科学发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了廉洁、高效的人事劳动部门新形象。  

  2009年,我局人事劳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 高层次人才数量比较少,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人才集聚优势;公务员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公务员队伍存在专业性偏少、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及水平还不能满足我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要求;劳动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2010年人事劳动工作思路

  2010年,我区人事劳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抓手,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完善公务员法配套政策为核心,努力构建新型公务员管理新框架;以转换用人机制和实施岗位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拓展人事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为手段,进一步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以服务民生为己任,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管理。根据这一总体要求,2010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㈠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瓯江民营企业人才计划”,积极创建民营企业人才的培养载体和引进平台,切实开展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专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新世纪551人才”工程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加强我区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继续开展“扶工扶农”活动,培养开发乡土和实用人才。二是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发挥鹿城人力资源网功能,开展网上人才招聘工作。继续组织企业组团参加省市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国内高校和人才密集城市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同时做好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来我区企业实习的对接工作,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力争引智项目比去年翻番。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不断提升我区高层次人才结构。四是加强人才开发、培养的载体建设。推进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增加见习岗位数量,为企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继续做好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工作站建站工作,规范博士后工作站管理,为进一步推动人才人事工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㈡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参照报批工作,及时做好参照单位人员参加统一考试、考核和公务员登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新出台的调任、录用、考核、奖励以及即将出台的有关配套法规和政策。二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浙江省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做好政府表彰奖励综合管理,在全区公务员队伍中继续开展“模范公务员”评选活动,开展公务员的记功、嘉奖等工作。认真做好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工作,强化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三是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公务员执行力提升工程”,认真开展公务员初任、任职、专业和更新知识培训,完成新一轮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任务。探索建立公务员培训学分制度,鼓励在职公务员参加机关专业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用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此外,要进一步规范机关公务员津补贴工作。

  ㈢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按照省、市人事部门要求,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公开、公平、公正进人。建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级晋升和健全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做好事业单位人员续聘管理工作。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聘任工作机制,做好各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二是认真组织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后续工作,不断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办”《通知》、国务院《条例》和省“两办”《实施意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完善机构编制动态管理,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提高机构编制的配置和实用效益。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在开展我区现有行政体制机构调研工作基础上,做好部门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按时完成全区行政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㈣进一步优化人才人事公共服务

  一是推进人事劳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和项目,建立重点企业全方位服务制度。加强人才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和人才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促进人才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强鹿城人力资源网建设,丰富信息内容,为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人事人才服务。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全力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二是认真完成2010年军转安置任务。拓宽安置渠道,进一步完善安置办法,切实加强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努力使军转干部满意、用人单位满意、部队满意。三是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意见》(温政发〔2009〕4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指导,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交流会,加强见习基地建设,开展 “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公开招考工作, 实施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努力帮助我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四是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和选调工作。严格按照 《鹿城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 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选调人员工作。

  ㈤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充分发挥温州创业氛围浓创业意识强的优势,搭建创业平台,努力构建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措施紧密结合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使自主创业成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的新增长点。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大力开发“三保”、 “三服”和“三管”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全区70%以上的社区、30%以上的村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村)”目标。积极承接落实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帮助就业困难户安排200个公益性岗位。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2010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42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快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组织、信息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做好对困难企业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人群的技能培训工作,用足用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着力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做好农村“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加“转业农民”新的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确保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㈥进一步强化劳动监察管理

  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广泛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在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的同时,认真研究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落实劳动用工登记制度,探索推行劳动用工网上备案。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面发展。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加大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处理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较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强化劳动保障年度书面审查、日常巡视检查和投诉举报专查,动态掌握用工信息和生产经营状况,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劳资纠纷。逐步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突发事件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㈦进一步加强人事劳动部门自身建设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汇聚强大力气,狠抓工作落实。健全夜学制度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各项人事劳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教育,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及时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内容,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和公信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人事劳动部门工作职能目标结合起来,做到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起落实,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认真开展“深化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努力解决干部队伍慵懒飘浮问题,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推动人事劳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