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17/2012-36424 |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文物局) |
生成日期 | 2012-07-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
A 温鹿文函 [2012]18号 关于区八届政协一次会议第23号 委员提案的答复函 蒋晖委员: 您在区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要求建设“鹿城区十分钟文化活动圈”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在局长办公会议上对此提案做了专题研究,落实了具体办理科室和分管领导,并明确了办理要求和期限。 一、制定了《鹿城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 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温州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区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我局经过长期的调研,并结合鹿城实际,起草了《鹿城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主要阐述了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和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内容做了要求,重点对今后几年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做了规划。该意见作为《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决定》(鹿委〔2012〕6号文件)的市委组成部分,已于4月10日下发开始实施。 二、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区公共财政2011年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经费是2618.86万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1.06%。今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同时我们还将建议区政府出台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民间资金等积极投入到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中来,为加快和完善我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完善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1、加强街道、镇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职称评定、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街道、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按每1.5万人配一名文化专业人员,并有专职图书管理员”的要求配足配强街道、镇文化工作岗位及工作人员。确保街道、镇公共文化服务有人管理、有人组织、有人提供。建立条块结合的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干部管理机制,街道、镇综合文化站干部要专职专用,街道、镇文化站岗位人员的录用、文化站长的聘任需事先征得区文化部门同意,文化站长岗位按街道、镇中层正职配置。 2、建立社区文化管理员制度。每个社区至少要有1名专职文化管理员。有条件的社区可聘用有文艺专长并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文化工作指导(辅导)员、助理员。由区、街道(镇)两级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文化管理员工作报酬,切实保障社区文化管理员相应待遇。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动员、鼓励有文艺专长的人员成为文化志愿者。通过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聘用聘任、定期服务等各种方式培养社区文化干部、文艺骨干、文化管理员,通过举办才艺大赛等活动,发现和培育社区文化人才。 四、调整规划布局,加快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积极努力,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陆续建设了鹿城文化中心、鹿城区文化馆(已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鞋都文化广场、鹿城区图书馆等区级文化设施,还建成了16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镇)文化服务中心、20多个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52个规范的农家书屋及若干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经过几年的努力,创建了东海文化明珠4个、金海岸文化网工程10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村)7个、市级文化示范社区(村)3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示范点34个、区级文化示范社区(村)30个。今年我们将对街道、乡镇撤扩并与社区转并联后的文化基础设施进行系统的调查摸底,按照“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社区30分钟文化圈”的要求,对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做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在2015年前建成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一是进一步完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今年重点做好鹿城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鹿城文化中心功能提升工程建设。二是规范提升街道、镇文化中心建设。明确藤桥镇争创省级中心镇文化中心建设要求,2015年前建成总面积3000—5000平方米,设有图书馆分馆、影剧院、排练厅、培训室等设施及有露天文化广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街道全部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集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文化中心,今年重点做好松台街道和黎明街道文化中心的后续建设工作。三是加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在做好原有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布局调整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滨江街道浦东社区、双屿街道营楼桥社区、松台街道景花社区、五马街道矮凳桥社区、藤桥镇新藤社区等5个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创建省级文化示范社区(村)1个、市级文化示范社区(村)2个。到2015年,全区7个街道和藤桥镇下辖的65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成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每个城市新社区再建2—3个社区文化服务分中心;全区15个农村新社区全部建成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每个农村新社区再建2—3个社区文化服务分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要达到“五个有”的标准,即有综合文化活动室、有图书室(含农家书屋)、有800平方米以上文体活动广场、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有文化活动设备和体育健身器材。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区图书馆改造工程建设,2012年底前完成正式对外开放。改造后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将达3000平方米,具有办证大厅、图书借阅区、少儿借阅区、多媒体借阅区、电子阅览区、采编区、后勤保障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藏书量达5万册,并在今后3年每年递增约3万册,到2015年底达到12万册,使之达到县(区)级图书馆一级评估标准。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区图书馆为龙头,以藤桥镇分馆与各街道图书室为纽带,以农村、社区图书室和城市社区ATM机(24小时图书自助借还机)为基础,以企业、学校等行业系统图书室联合加盟为补充的新型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努力为群众提供均等、免费、无障碍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五是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强化管理,完善制度,提高利用率。把区图书馆建设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承接省分中心的工作任务,加快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加强业务辅导,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六是推动文化服务工程建设。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街道(镇)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免费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积极引入优秀中外文化,鹿城文化中心每季推出“瓯越舞台,鹿城之夜”文化品牌活动,为广大人民提供文化大餐。 五、积极争取,进一步完善区级文化设施。 针对我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不齐全的问题,我区已多次向市政府提出建设鹿城区综合文化艺术大楼的要求,但市政府已在市区布局建设了多个文化艺术项目,不再考虑由鹿城区重复建设。为彻底解决鹿城区图书馆硬件设施天生不足及人均藏书量不达标的问题,我们还将继续向市文广新局要求,争取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下放归我区管理。 感谢您对我区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联系单位:鹿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联 系 人:高仁秀 联系电话:88030202 主题词:文秘工作政协 提案 函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区府办 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 2012年5月29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