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01/2013-00277 |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13-01-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8日在温州市鹿城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崇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大会的区政协委员和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夯实鹿城转型发展的基础。预计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亿元,增长4.5%;财政总收入38.4亿元,下降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7亿元,下降6.9%;外贸出口总额36.4亿美元,下降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亿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3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570元,分别增长10%和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削减5.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5%、2.2%、2.5%、1.5%。综合实力首次跻身“中国市辖区50强”。 (一)经济发展在转型升级中止跌趋稳。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现代旅游等服务业,全市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户我区,税收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分别达到6幢、20幢,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数均居全市第一。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滨江商务区核心金融功能区、车站大道金融街区加快建设,鹿城金融广场启动运行,率先开展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发布温州民间利率指数,建立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省内首个金融法庭,启动鹿城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大力倡导“资本鹿城、回家发展”,实行全员全域招商,试行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各省温籍企业家代表制度。成功举办世界温商大会鹿城联谊会和第九届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年会,达成温商回归项目21个,完成合同外资30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8%,鹿城区被评为全省浙商回归示范区。城市有机更新试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黎明工业区、吴桥工业区、鹿城工业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定位更加清晰。贯彻落实振兴实体经济“1+X”政策和“扶工兴贸”十大举措,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全年帮扶企业100多家,涉及帮扶金额60多亿元。按照“关停并转疏”的要求,基本完成2065家生产型无证无照企业整改。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鹿城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扎实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新增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 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二)民生事业在协调发展中更趋均衡。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1.7亿元,同比增长16.2%。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44亿元,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启动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扎实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公办学校实现招生“零捐资”,建成鹿城实验小学、藤桥一小、城南小学会昌湖校区。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温州市歌舞团改制,改建区文化馆和区图书馆,成功举办鹿城区首届文化艺术节,江心屿金秋文化节被评为“2012全国最具区域文化特色主题节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创成55个市级卫生社区和9条市、区营业点整治示范街,实现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获得全省先进,荣获“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称号。进一步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65个城市新社区和15个农村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20分钟就医圈”和“15分钟养老服务圈”。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全市领先,建成“三位一体”婚育服务中心,创成省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残疾人事业成效显著,鹿城区被评为“2012年伦敦残奥会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群众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市级龙舟竞赛基地建设,成功承办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和温州市龙舟拉力赛。新一轮殡葬改革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十八大期间安保维稳工作,信访省市级挂牌积案全部化解,公安警务机制经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模式分别在全国和全省推广,“平安大区”建设实现“三连创”。民族、宗教、老龄(老干部)、外事、侨务、对台、“双拥”、人民武装、档案、人防、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科协、妇联、工商联、新阶层、文联、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三)项目建设在破难攻坚中持续推进。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左右,其中4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77亿元,列入市级考核的1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1.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3%。全年累计新开工105个工程,开工数为历年最高。七都大桥建成通车,七都标准堤塘西堤北堤完工,总部经济园区一期整体工程竣工验收,协同推进市域铁路S1线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绕城高速西南线鹿城段、金温铁路扩能改造、仰义至双屿段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双屿至藤桥公路、七都北汊桥、滨江商务广场城市综合体等重大工程。拓宽项目建设模式,引进大型央企以BT代建模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投资额最高的山坡地开发项目林里片区实现当年招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加大土地开发提速力度,完成土地清理7628亩,实施耕地垦造255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08亩、省重点项目计划指标290亩,成功出让江滨路鹿城段18、19号地块等6宗经营性用地。“飞地”发展模式取得新进展,落实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多亩土地,异地有偿流转耕地占补指标1015亩。深入实施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大行动,“拔钉清障”31宗,化解历史遗留问题80件,化解率位居三区首位。推进“安置提速”专项行动,竣工面积8.2万平方米,交钥匙383户。 (四)城乡统筹在改革突破中取得成效。实行城市建设房屋征收、城中村改造、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中低收入市民保障房建设“四策合一”,全面启动47个城中村改造,葡萄村、东屿村打响全市城中村改造“第一枪”,启动18个村(地块)旧房拆迁,拆除旧房11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206万平方米,完成市任务量的160%。率先启动农房集聚建设整村连片置换,农房集聚率达12%,位居全市首位。“三分三改”取得新成效,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股改、地改完成率分别达到86%、99%,户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建立“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实施社区撤扩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将309个村居整合为80个城乡新社区,“1+8+80”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获“2012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 (五)环境建设在全城联动中优化提升。深入开展“六城联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顺利迎检,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评估。大力推进“两无三化”,拆除违建255万平方米,完成区“两会”确定目标任务的127.5%,创成162条无违建道路,开展人行道违停执法,实施《绿地系统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完成“祛疤栽花”158.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57.7公顷、市级交通绿道 31.5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8平方米,初步建成慢行绿道系统。中心城区内实现全面禁摊、全面拆除无审批实体围墙、全面覆盖数字城管,户外广告和小广告视觉污染基本清除。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全面完成,节能降耗超额完成“双控”目标。深化温瑞塘河综合治理,开展12个片区污水整治,完成69座桥梁桥堍整治任务。全面启动交通畅通工程,打通卡口路、瓶颈路各1条,开工建设断头路6条,建成过街通道1条,新增辖区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在全市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运行自行车5000辆,设置服务网点192个。 (六)政府自身建设在创先争优中切实加强。推动服务提质审批提速,下放事权501项,完成三级联网审批服务平台建设,8个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审批项目入驻率达到92.1%,实行审批代办制、跟踪制、模拟审批制“三制联动”,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日从132个压缩到75个。坚持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92件、政协提案76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法律顾问三级全覆盖,规范性文件审核和行政处罚结果公开等一批创新性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完成公车和国有房产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公务接待“三严四禁”制度,实现“三公”经费支出零增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我区建区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形势最复杂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和发展转型倒逼的双重考验,我们在应对危机中赢取主动,在破难攻坚中砥砺前行,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鹿部队、在鹿各直属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全区上下团结一心,负重前行,以超常的力度、务实的举措、勤勉的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由于受宏观环境影响和要素瓶颈制约,对照年初“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某些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仍然有较大差距,如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总额等指标出现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制约转型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土地、资源、环境等约束加大;高端产业集聚、集群不够,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加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功能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中心城区功能仍需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任重道远;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还不完全匹配,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驾驭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能力有待提升,长远发展与即期效应未能有效结合,政府效能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亟待加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3年工作总体安排 2013年是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的推进之年。客观分析当前形势,世界经济正处于艰难调整期,我国面临经济增速回落和外围空间缩窄双重压力,国际国内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土地、资金、人才等诸多制约对区域发展影响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对我区提出了“做领头鹿、建核心城”的新要求,“两海两改”战略的全面实施,地处长三角和海西区两大黄金发展地带的交汇处,崇善向上鹿城正能量的激发,也使我们积聚了加快错位发展、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经历这一轮金融风波的洗礼,企业抗风险、抓创新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政府优环境、强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干部抓统筹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各界兴实体、推转型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坚信,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在应对挑战、克难攻坚中破难解题,在把握大势、发挥优势中实现“核心崛起”。 根据区委八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建设“两富”浙江和市委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总体部署,以围绕党委决策、服务发展抓执行力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三四五”总战略,全面推进有效投入攻坚、经济转型突破、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形象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行政服务提速六大专项行动,全力打造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商贸休闲之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示范之城,全面加快“创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 综合分析发展趋势,建议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各增长7%;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10%。主要约束性指标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削减2.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5%、1.5%、2.0%、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力争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主攻大平台大项目,力促有效投入稳步增长。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以大项目大建设带动大投入大发展,通过优化平台、完善功能、强化攻坚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力争增长30%,投资总量达到310亿元。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七都、藤桥两大新区、滨江等都市型功能区建设,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着眼打造“瓯江地标”,开工建设七都岛超五星级宾馆,抓好温商总部大楼招商引资,推进纬一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统征,全力推进七都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主动对接市级部门,加快政策处理工作,确保滨江商务区12个项目顺利推进。大力推进林里片区开发,抓好5万平方米房屋征收和6225亩土地预征。加快藤桥“四化”融合发展,以省级轻工园区为带动,加快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和藤桥综合项目等建设,推进城市功能全面向两翼拓展。 加快综合集聚区建设。按照八大功能区定位,抓好产业规划引导,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紧盯175亿元的市级投资项目,按照无障碍施工的要求,主动配合推动南塘街改建区B、D地块、名城广场、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三期、温州商贸城北片提升、南汇城市综合体等136个市级项目尽快落地。紧抓141.6亿元的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洞桥、岩门制革基地建设和横渎河西、滨江西片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138个政府投资项目带动集聚区整体建设,打造功能清晰、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服务平台,形成更强的区域竞争力。 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十大建设工程”,开工建设瓯江西延线等9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总部经济园、鞋都三期出入口立交桥等10个续建项目,确保牛山北路道路拓宽、江滨A线东段、临江沙头产业基地等7个项目基本完工。加快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市域铁路S1线工程,开工建设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缙云至苍南公路鹿城段(金岙隧道),扎实推进仰义至双屿段公路改建、双屿至藤桥公路、金温铁路扩能改造鹿城段等工程。全力抓好水利项目建设,开工滨江西防洪堤提升改造、独流入海一期、戍浦江河道整治等11个重点水利项目,实现瓯江南岸防洪堤全线闭合。 深入开展破难攻坚提速行动。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提速,确保土地转而未供清理率和供而未用开工处置率均达到90%以上。按照三个“一个月”要求打好“安置提速”攻坚战,安置房开工15万平方米、竣工7万平方米,交钥匙739户。强力推进“拔钉清障”,完成温化生活区、江滨路鹿城段等重点区域“拔钉”任务。深化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逐月排摸、层层梳理、限时办结,确保历史遗留化解率达到90%以上,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求进态势。坚持城市化和工业化良性互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导向做精一产,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依托科技进步为重点做优二产,以加快服务经济强区建设为主线做强三产,全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强化都市产业引领。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明确楼宇产业定位,坚持引大引强引优,抓好楼宇二次招商,重点引进现代金融、温商总部、智慧产业等优质企业,建立楼宇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打造一批金融楼、创意楼等特色楼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积极创建省级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大力发展商圈经济,优化商圈布局和产业集聚,启动建设城市西部商业中心,以时尚化、休闲化、高端化为目标加快整合环五马商圈,全力抓好楼面资源整合和店面安置提速。提升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组建2家以上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促进生态旅游、智慧旅游、月光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实施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培育工程,鼓励支持电子支付平台、网络交易平台等建设,全力创建全国轻工类网批电子商务城和电子商务示范区。实施重点税源分级管理,推进第三方信息共享和协税护税网络建设,挖掘潜在税源,千方百计壮大地方财力。 振兴实体经济。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做强主业,回归实体,全力破解产业空心化、离心化难题。以温州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全面提升质量建设水平。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推进美特斯邦威五星级酒店、川耕鞋业国际鞋类配套产品交易市场等建设。强化工业用地保障,落实土地二次开发优惠政策。深化“三保”倒逼机制,加强“六小”行业整治,加大对“低散乱”企业的管控和淘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总部经济园二期建设,完成总部经济园一期企业入驻。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五个“双百”工程行动计划,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快农业“两区”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确保20亩以上的土地规模流转率达到5%以上。 深入实施金融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试点,定期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指数”。深化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创新,新增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各1家。加快区域资本市场培育,实施“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重点扶持拟上市企业8家,完成股改2家。加快鹿城金融广场建设,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建设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深化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成立金融仲裁院,建立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及风险控制体系,全力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深化与台港澳金融合作,积极引进国际投行、财团,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深化“资本鹿城、回家发展”。贯彻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制定温商回归奖励细则,争取引进50个以上较大规模的温商回归项目,引资总额比去年翻一番。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优先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推进内外温州人良性互动,利用世界温州人大会等平台,加快鹿城人资本、商机、智力、企业家精神“四回归”。着眼打造两岸合作交流示范区,全面加强对台产业对接,重点加大对台金融、经贸、现代农业等招商力度,力争引进涉台项目5000万美元。 (三)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优化公共服务。全力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区和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创建,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开工建设新田园一小,续建新桥头小学、南浦小学西校区,建成东屿小学、鞋都三小。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成立区艺术总团,建成五马、滨江2个综合文化中心,启动藤桥省级中心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倡导全民健康理念,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鹿城人民医院新院和公立示范化医疗康复中心。推进群众体育优质工程,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成4个综合型农村体育休闲广场和2条以上登山步道。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深入开展省阳光庇护产品专产专营和政府优先采购试点。开展“加强和创新人口计生社会事务管理年”活动,完善计生利益导向与帮扶机制,健全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完成33个社区计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争创成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幸福社区建设为载体,抓好城乡社区星级示范创建和社区换届试点,全力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等“六大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确保登记类社团数量增长30%以上。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抗风险能力。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落实积分制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三险合一”工作,开展全国医疗救助特重大疾病试点,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管理。深化丧葬礼俗改革,严防“青山白化”现象回潮。注重信访源头治理,信访挂牌积案化解率达100%。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及信息发布平台,为居民科学、健康、理性消费提供服务。加强社会治安主体防控体系建设,启动临江、上戍、仰义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完善“1311”警务机制。强力推进安全生产五大行动,建立健全基层消防管理组织,深化社会消防安全分级“户籍化”管理,确保实现平安鹿城建设“四连创”。 (四)加快“四旧”综合改造,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布局,将旧居、旧村、旧厂房、旧市场划分为15个片区进行整体改造,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加快旧居和旧村改造。紧盯城中村改造“3年基本完成、5年全面完成”目标,抓好城中村改造项目控规编制,出台《2013-2014年鹿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启动21个行政村1.4万户改造,拆除旧房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拆除和新增面积均达到全区改造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加快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坚持多村联合改造,6月底前全面推进片区统征统拆统建,做到整体规划设计、打包解决遗留、项目品质一流。 加快旧厂房和旧市场改造。以城市有机更新为重点,加快旧厂房改造,推广黎明工业区试点经验,强化旧厂房环境整治,加大吴桥工业区、鹿城工业区拆违力度,确保完成有机更新项目50个以上。鼓励企业实行“零地技改”,允许企业在合法合规和符合产业导向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通过取缔合并、扶优扶强等方式,整合提升20个左右旧市场。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以2014年底前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加快东瓯园、夏承焘故居文保点腾空安置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主动配合市级部门,加强对朔门、庆年坊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整治。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摸底,促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借鉴杭州背街小巷改造经验,在传承历史文化基础上充分挖掘商业价值,鼓励更多投资主体参与保护开发,增添历史文化元素。 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机制。继续深化城市开发战略合作,积极拓展BT、BOT等建设模式。整合包装瓯江治理一期、戍浦江河道整治等项目,争取上级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更大支持。以土地有形市场为平台,通过政府无形手段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实现土地升值,支持区域改造开发。创造条件吸引外资、民资、国资参与城市经营、“四旧”综合改造和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实现城市建设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经营方式多样化。拓宽投融资渠道,发行建设城投债,做好债务风险评估,努力降低政府负债风险。 (五)巩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享美丽新鹿城。以深入实施“六城联创”为载体,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市形象、品位、管理“三提升”。 开展环境大整治。深入实施“四边三化”行动,坚持绿化先行,完成绿地建设445.8公顷,改造山地公园3个,改扩建、新建滨水公园48个,基本建成主城区沿河绿道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9.7平方米以上,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和30%以上。强势推进拆违,拆除违建10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主次干道无违建,基本实现主城区无违建目标。扎实推进市区交通畅通工程,加强停车引导和有序管理,开工建设广化路南延等3条主次干道,新增辖区公共停车泊位300个。抓好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扩容,推进城区自行车道建设,新增公共自行车5000辆和服务网点80处。开展道桥整治,大中修13条道路,加固维修12座桥梁,整治翻修30条背街小巷。整合提升3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成16个循环经济回收站(亭)。加大温瑞塘河综合治理,整治6条黑臭河道,完成15个片区截污纳管工程。大力开展节能减排,狠抓电镀、制革等六大行业整治。加快推进藤桥、七都等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率,基本达到“三个100%”的要求。 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三分三改”,在全区141个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6月底前全面完成股改、地改任务,基本完成户改。加快农房集聚建设,实现结顶35万平方米,新增农房集聚率5%以上,引导农民跨街镇集聚。抓好农村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完善藤桥、仰义等街镇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的配套政策体系,全力打造清洁家园、美丽田园。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目标,关心关爱城市美容师,规划提升城市家居建设。加快数字城管“四级网络”建设,确保处置率、按期处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对全区绿化、保洁、市政、广告等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区、部门、街镇、村居、网格责任人五级联动管理模式,实现“无缝化”管理。加快推进政府服务外包,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全力抓好智慧城区建设,重点建设“无线鹿城”、“数字鹿城”、“智慧社区”、“智慧景区”,推行4G城区试点,拓展城区信息化空间。 (六)深入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之举。今年将深入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执行深度、执行效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委决策和人大决议。 更加突出层层落责,确保执行有力。责任到位到人是强化执行的首要前提。强化勇于担当意识,无论是项目落地、信访维稳老大难,还是征地拆迁、拔钉清障硬骨头,区政府领导班子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各级干部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把执行力体现在全体干部的克难攻坚过程中。构建压力传递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街镇内部考核办法,按照岗位特点、职责层级细化分解全年目标任务,着力形成层层加码、人人有责的压力传递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办法,对年初立下的“军令状”实行全程记录、台账管理,对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落实情况加大督查,强化“落实事故”追究,对执行不力、绩效不高、政令不通的,要倒查责任,严肃问责。 更加突出规范办事,确保执行有章。依法廉洁从政是强化执行的基本要求。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大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执法,推进行政复议、行政调解等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规范统计工作。依法加强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红十字会等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职。深入推进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财力用到事关民生、事关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更加突出力量整合,确保执行有方。发挥团队效应是强化执行的重要保障。继续深化“集团化领导、项目化经营、专业化综评、关联化承兑”模式。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理念,强化大局观、统筹观,只要有利于鹿城发展,有利于项目推进,有利于民生改善,各部门、各街镇均要无条件支持、配合,形成紧密协作、上下联动的格局。全力推进行政服务提速提效活动,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完善并联并审制度,试行“网上提交、远程审批、就近取件”电子审批模式,为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大开“绿灯”。注重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力量,拓宽建言献策渠道,完善政务信息平台,充分凝聚各界精英、市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共同推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已经明确,新的形势催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求真务实,奋发进取,为全面加快“创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