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空巢化、高龄化、少子化,养老问题也愈显重要。按照户籍人口统计,鹿城区2014年末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4.5万,占总人口的19.5%,比上年同期增加0.8万人,增长 0.9个百分点。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日,鹿城区统计局组织开展了鹿城区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调查,调查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共成功访问66个样本,其中社区居民样本60个,社区养老工作负责人样本6个,调查访问结果显示:83.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的氛围很好和较好。16.7%的受访者觉得入住养老机构难,21.7%比较难。受访者认为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养老机构依次为国办养老机构(80.0%)、社区办养老机构(78.3%)和民办养老机构(61.7%)。政府政策(90.0%)、养老观念(58.3%)、社区医疗机构(40.0%)、法律环境(18.3%)、养老机构自身经营管理(13.3%)、媒体(10.0%)和高龄化(10.0%)等因素,被认为在未来将对养老服务业发展形成巨大影响。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

受访者中,男性占55.0%,女性占45.0%。18-30周岁占5.0%,31-40周岁占5.0%,41-50周岁占35.0%,51-60周岁占15.0%,60-70周岁占20.0%,70-80周岁占18.3%,80周岁及以上占1.7%。初中及以下占58.3%,高中或中专占28.3%,大专占10%,本科占3.3%。

二、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特征

1.近九成选择居家养老,未来对机构养老的需求超过实际选择。调查发现,无论是现在身体基本健康生活能自理时,还是在年老体弱需人照料时,超过四成的受访社区居民选择购买养老服务、入住养老机构或家里和养老机构自由来去。而从当前社区居民家庭养老现状来看,86.7%家有老人的受访社区居民家庭选择了居家养老方式,其中,85.0%是老人自己照顾自己或由子女保姆照顾,由居家养老服务专业组织定期提供上门服务的仅1.7%。

表1 居民家庭养老的实际选择和未来需求

养老方式

实际选择

未来需求

身体基本健康

生活能自理

年老体弱

需人照料

居家养老,自己照顾自己或由子女保姆照顾

85.0%

56.7%

58.3%

居家养老,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上门服务

1.7%

10.0%

15.0%

在养老院养老

1.7%

13.3%

13.3%

家里和养老机构自由来去

10.0%

20.0%

13.3%

其他

1.7%

2.养老考虑因素注重经济能力和健康状况。调查中当询问“在选择养老服务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时,有70.0%的居民认为经济能力是首要考虑因素,有50.0%的居民认为健康状况是主要考虑因素。其次分别是家庭其他人员的赡养能力21.7%,家庭住房面积23.3%,个人感觉20.0%,家庭和睦15.0%。

3.养老金来源传统渠道为主,退休金占近七成。居民家庭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单一,以传统渠道为主,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退休金(68.3%)、家庭成员或亲属资助(20.0%)、历年积蓄(18.3%)、以房养老(15.0%),而选择保险和房租、股息等财产性收入的仅5.0%和6.7%。

4.八成居民对所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表示满意。调查显示,有81.7%的受访居民对所在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当进一步询问居民“所在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有哪些”时,选择“组织文体活动”的受访居民比重最大。达80.0%,其次50.0%和46.7%的受访居民选择了“提供老年人集中就餐”和“提供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还有10.0% 、8.3%、6.7%、5.0%和3.3%的受访居民分别选择了“提供生活用品配送”、“提供心理关爱、定期探访巡视及心理疏导”、“提供老年人托养服务”、“紧急救助”和“养老护理员入户护理”。而15.0%的居民则表示所在社区几乎没有提供养老服务。 

三、基层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调查中询问受访社区养老机构负责人“当前社区有下列哪些服务”时,发现大多数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偏少,层次较低。从生活服务设施和内容方面看,当前社区提供最多的是法律咨询维权服务(66.7%)和便民服务(66.7%),约五成社区有提供老年人家政服务;从医疗康复方面看,健康讲座(100.0%)已普及,心理咨询(66.7%)、陪同看病(50.0%)和康复服务(50.0%)居多,;从文体娱乐方面看,听读书报(100.0%)已普及,定期组织老年人文体活动(66.7%)、旅游咨询(66.7%)以及老年人大学(66.7%)居多。

表2 当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生活服务方面服务项目占比法律咨询维权66.7%便民服务66.7%家政服务50.0%请保姆33.3%集中就餐33.3%陪同购物33.3%理财服务16.7% 医疗康复方面服务项目占比健康讲座100.0%心理咨询66.7%陪同看病50.0%康复服务50.0%紧急救助16.7%上门看病16.7%上门护理16.7% 文体娱乐方面服务项目占比听读书报100.0%组织文体活动66.7%老年大学66.7%旅游咨询66.7%老年人上网50.0%老年人交友16.7%
 

2.基层养老机构面临硬件设施不足、资金紧张等问题。当前我区社区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土地未批先建、收支失衡、运营状况欠佳等情况,多数民办养老机构还存在消防安全未过关、处于无证经营等状况。根据这次调查中社区养老机构负责人对当地养老机构运营现状的评价情况来看,半数以上受访者指出当前养老机构在运营中存在硬件设施不足、生活服务项目有欠缺等问题,有83.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运营中还存在人员配置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有33.3%的受访者认为医养结合模式需进一步推进。同时,受访者也指出当前养老机构还存在资金较为紧张、队伍稳定性差和民办养老机构场租费用负担大等问题。

3.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延伸和配套服务不够、服务项目少收费高等短板。居家养老服务是介于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年人照顾方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此次调查发现有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养老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的延伸服务,五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不够,不能满足当前居家养老的实际需求;四成的受访者指出当前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的养老服务存在项目少、收费高的问题;还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在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志愿者服务还偏少。

4.养老产业存在养老政策不够具体、宣传有待加强等薄弱环节。此次对养老机构负责人调查发现,几乎全部受访者知道《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83%的受访者对其落实情况表示比较满意。但只有67%的受访者知道《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民办养老产业的若干意见》,67%的受访者对其落实情况表示比较满意。受访者认为实施意见不够具体、政策措施不给力是《实施意见》在落实过程中的主要薄弱环节。而宣传不到位,则是《民办养老产业的若干意见》在落实过程中的主要薄弱环节。当询问您在老龄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100%的受访者认为部分老百姓“养老应当由政府包办”的思想观念,导致相关工作得不到老百姓支持。83%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沟通、理解困难。67%的受访者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不够重视,部门间协调工作开展难度大,效率较低。

四、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承担政府责任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是政府的基本公共职责之一。受访者对于养老,认为政府要承担的最重要责任依次为:调整、优化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80.0%),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健康的养老观念(50.0%),制定产业政策,大力推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43.3%)和鼓励家庭承担起养老责任(18.3%)。要通过加快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倡导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政府要更多地举办公办养老机构,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等举措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2.加快推进当前养老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改变公办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将公办养老机构收费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为民办养老机构扩大生存空间,同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民办养老机构收费的适当减低。调查中问及“将公办养老机构收费市场化,由市场来决定收费”时,有66.7%的受访者表示赞同;二是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调查中有48.6%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当前重点在土地、资金和证照办理方面给予支持,要多方拓展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的供给途径,建立民办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合作机制,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先天不足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73.3%受访者的赞同。

3.着力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当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主体是农村或外来人口中的中年妇女群体,普遍存在招工困难、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素质低、人员匮乏的现状,可从人员招聘、提高待遇和加大培训三方面入手。首先要严格人员招聘,尽量引入学历高、有一定护理知识的年轻人,从源头上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着力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待遇;其三是逐步建全养老服务培训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4.切实做好资金保障。一是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做好财政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投入资金保障,同时政府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适当补贴,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希望通过一次性资金补贴(66.7%)的方式进行发放。其次,依次选择为分阶段验收,分批次拨付资金补贴(33.3%),土地优惠(26.7%),设施设备补贴(23.3%),贷款利率优惠补贴(20.0%),税收优惠(16.7%)和金融保险补贴(10.0%)。此外在财政拨款的基础上,也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加快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二是加强行业法律保障。调查中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希望进一步加强养老行业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抓紧成立养老行业团体、协会等社会组织,促进养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