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18/2016-37235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生成日期 2016-11-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鹿卫〔2013〕85号

关于印发《2013年中医进社区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CLCD58-2013-0006

 

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13年中医进社区工作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实施。

 

温州市鹿城区卫生局      

        

 

 

 

 

 

2013年中医进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促进鹿城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将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作为深化社区卫生改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抓手,以健全街(镇)、居(村)两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完善中医药工作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大力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探索符合科学规律的中医药事业发展道路为原则,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有序开展。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街(镇)居(村)两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8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各中心至少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或1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康复、养生保健室等),有条件的中心集中设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适当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0种及以上,如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或中药颗粒剂专柜、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250种;有条件的中心可以提供煎药服务。

2、6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室)提供中医药服务。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室)中医药服务建设,全区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置中医诊室或其他中医临床诊室(包括针灸、推拿、康复、养生保健室等),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适当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设备种类同上)。有条件的服务站可以开展中医饮片服务。

3、加强中医药服务联合与协作,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发挥省、市中医医院或中医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作用,积极对接省、市中医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联合与协作,完善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二)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中医医师的编制结构和人员配置。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名以上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医师(包括执业注册、多点执业或执业地点备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在职和退休中医人员,下同)。力争中医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数量占中心医生总数20%以上,每个中心有1名中级以上中医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从事社区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药剂人员应具有中药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关证书。6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临床类医师。

2、加强以中医类医师为重点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中医医师为基础,努力培养基层中医药业务骨干和实用型人才、中医药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通过“鹿城卫生讲坛”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类医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分批输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进一步深化中医医学继续教育,制定实施鼓励临床类医师参加中医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配套政策措施。依托区卫生局医政科,通过培训、会诊等途径对中医药进社区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2、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

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街(镇)、居(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6种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每年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宣传栏每年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举办不少于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室)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

3、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 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耳压等中医药方法辩证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针对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指导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试点开展不少于1种慢性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骨关节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中医处方(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置视频会议系统、录音录像等设施设备,制定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3年内安排不少于30人次900学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以师资为主要成员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业指导组,建立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业务指导长效机制。

4、积极开展中医社区名科建设

力争启动中医骨伤、中医针灸理疗、中医脾胃等3个以上中医社区名科创建。积极开展基层区级名中医评选。

(四)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社区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不低于85%,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85%,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不低于85%。

三、2013年实施工作步骤

(一)项目启动阶段(2013年3月-4月)

1.制定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2.建立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医药进社区工作联络小组,完善组织架构。

3.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下达中医进社区工作任务书。

4.启动经费到位,出台2013年中医进社区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5.动员布置,明确分工。召开一次动员会议。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5月-9月)

1.按照任务分解,具体落实推进。

2.加强过程管理,做好督导工作。

(三)总结考核阶段(2013年10月-11月)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评估和区卫生局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区卫生局成立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区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同时设立中医药进社区工作联络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事务。各相关单位和职能科室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主动落实。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建立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制定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双向转诊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规范;负责加强对社区中医药人员的培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室)中医药服务功能;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入;在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同时,负责相应的监督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宣传和报道中医药健康知识及中医文化。

2.医政科负责将社区中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纳入年度公共卫生建设范畴,合理规划、协调社区中医药服务事业的发展。牵头落实中医类别医师培训和考核,加强中医类别医师全科岗位培训。

3.局规财科负责落实连续三年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建设和发展经费,包括启动经费、维持经费、设备投入、基本装修、人员培训经费等。

4.局政工科负责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人才优惠政策及措施,包括退休人员返聘等。

5.积极联合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运用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监管。

(二)加强各项保障措施

1、在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政策时,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安排一定的中医工作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人员培训和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健康宣传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入。

2、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3、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三)条块联动,资源整合

在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中要始终贯彻条块联动、资源整合的方针,充分挖掘街道社区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有关街(镇)、村(居)间要既明确分工,又形成合力,实行条块互动,确保及时完成有关社区中医药服务达到要求。

(四)对照标准,抓好落实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标准,逐项对照检查,对已达标的项目要巩固提高;对接近达标的项目,要抓紧完善。对尚未达标的项目,要责任到人,细化任务,列出明确的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

(五)上下联动,注重实效

局中医药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中的困难,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按照工作进度不断推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区级层面和镇级职能部门和单位保持联系、加强沟通,以便及时了解信息,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大家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把握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质量。要对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给予充分的报道和宣传,不断扩大影响面,弘扬先进,提高居民的知晓率,确保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附件:1、2013年中医专项经费管理的办法

2、2013年中医项目考核指标

 3、2013中医进社区任务数

4鹿城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