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12/2019-00470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人防办) |
生成日期 | 2019-11-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审批提速,优化我区营商环境 深入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营商环境提升,组建综合审批窗口集中受理施工图审查备案、招标文件备案等9项内容。于7月制定了“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化改革优环境”十二条措施,主动提前介入服务、精简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网上审批等改革举措,不少改革事项走在全市前列,在全市“竣工验收30天”基础上,把竣工验收压缩至10天;完成我市首个企业投资项目85天审批、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豁免及无需强制监理”事项审批。截至11月,94个项目实现施工图联合审查“无纸化”。 (二)监管有力,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加大建筑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抓住“大建大美”历史性机遇,扶持本地龙头建筑业企业参与教育补短板等建设。加大奖励力度,发放表彰资金332万元。加强行业结构调整,现全区建筑施工企业达137家,其中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企业19家,专业承包一级企业20家,基本形成行业全覆盖,具有房建、市政、园林、装饰等集群领先优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7.7亿元,产值增速首创新高达17.6%,预计今年全年建筑业产值增速可圆满完成年度目标,赶超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相较往年增速负增长或基本持平有了质的突破。 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创新“双随机”执法、“智慧工地”、网格化管理等监管方式,打破传统“打招呼”、定点监督。全区159个总面积达627万平方米的在建工地,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100%,开展安全监督巡查349次,发放整改通知书282份、停工通知书32份,全年实现安全零重大事故、工地扬尘治理达环保要求,圆满完成创卫复评,工作“平安工地”建设连续4年荣获市考核优秀单位。严把工程质量关,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办理的119个竣工验收备案工程均设立永久性标配。创新制定《提前介入监督管理办法》、《联合验收30天规定》等,组织容缺验收12次、甩项验收3次,特别是塘河25个截污纳管的竣工验收,化解了历时5年未解的难题。 严肃执法保障合法权益。加强履职尽责诚信约谈,予以4家企业通报批评或不良行为记录处理,对37家企业诚信扣分,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5起,罚没款24万元。及时部署扫黑除恶任务,宣传并专项摸排线索。信访化解全面提升,有效解决了房闹事件7起,12345热线回复满意率达99%。主动创新“无欠薪工地”治理和监管模式,成功创建温州中央绿轴G-24a地块等6个防欠薪示范项目,现已受理劳资纠纷53起,为482名务工者追回工资601万元,未发生一起因欠薪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恶性事件。 推进招投标服务再优化。对区级或区级以上建设领域重点工程推行“综合最优价评标法”,采用资格预审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择优遴选,并加强服务,其中工程备案内部审核由3天提速至1天,工程招标备案经招标人承诺后可容缺受理等。目前,温瑞大道二期等14个项目采用了“综合最优评标价法”,引进了央企、上市公司等参与我区“大建大美”建设;完成中标备案工程共137件,工程总造价约为78.6亿元,工程投资规模创近5年新高。 (三)民生优先,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交通畅通。今年是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锦绣路(西山东路-府东路)、西山南路(鹿城段)等9条道路已竣工验收,基本实现市区一级道路、主要二级道路整治全覆盖。温瑞大道二期(鹿城段)已于6月迅速进场施工。同步推进交通治堵,已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公里,基本建成龙霞站(辽东西路)等4条S1线通站道路,超额完成断头路打通3条,建成停车位11415个。 加强危改治理。制定《鹿城区城乡危旧住宅房屋建设修缮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政策,统筹协调各街镇、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打响危改攻坚战,于7月24日取得了工作新突破,在汛期前全部治理改造完毕8个街镇87个行政村535户农村D级危房,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镇存量停止使用的164幢D级危房(15幢公房,149幢私房)基本完成签约收购工作,正有序拆除或修缮加固中。 加强住房保障。全面启用省住房保障统一管理系统,完成旧系统向新系统过渡等工作,方便群众办事。上半年高效完成我区2018年公租房保障积压件6967户的准入复核;审核办理全区32个单位176件退休人员的职工住房补贴申请,补贴金额629万元;牵头街镇发放7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资金7.5万元。截至10月底,市区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35.99%,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66%)。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五水共治”、村镇建设等工作,藤桥镇小岙村、七都街道樟里村成功申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小岙村已完成建设任务并验收;自加装电梯工作实施以来,全区已启动54个加装电梯工程,已进场施工6个,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四)作风优化,提升队伍整体形象 全面做好区委巡察“回头看”整改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暨清廉住建建设。于7月打响党建引领作风建设百日攻坚战,实施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等10项攻坚任务,目前完善局规、绩效考核办法等10余项制度;打造清廉站所1个,创建“红色工地”示范点项目2个;加大治庸力度,15位年轻干部纳入局首批后备干部名单,设立“党员示范岗”24个,评选“党员先锋岗”15个。 2018年,住建工作取得新突破、队伍形象实现新提升,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职能有待理顺,市、区两级职能不对应,住建承担了与实际工作不相符的有关执法、房管等法律责任;二是办公室场地严重不足,招标站、危改办、大建大美办、好居公司等另设办公点办公,不利机关统筹管理和群众办事;三是人员编制不足,审批、招投标、质监、安监等技术人员力量历年未得到有效增加配置,难满足新形势下工作需求;四是本次工程建设审批试点改革部分创新措施不可避免与上位法相抵触,容错免责机制有待明确。 二、2019年工作思路 (一)围绕改革目标,全力推进审批服务新速度 深入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紧抓工程建设审批试点改革契机,践行“深化改革优环境”十二条措施方便企业、办事群众,并进一步健全相关审批与监管网络系统建设,力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和上线运行落地,推广电子存档、电子印章,把尽可能多的事项通过网上申请、受理及办结实现“零上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二)围绕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建筑行业新发展 做大做强建筑业。落实惠企政策,完善重点企业对口帮扶机制,引导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形成建筑业产值有力增长点,力争保持建筑业总产值全市第一、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 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依托“智慧工地”、网格化管理、“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差异化管理、街镇联动等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前介入服务与业务指导,全面排查安全生产、扬尘治理、工程质量三年提升行动等专项检查,推进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并积极培育一批优质工程和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规范建筑市场环境。全面推进招投标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标前、标中、标后”全过程监管,推行“综合最优价评标法”、择优遴选机制、缺项受理承诺制等,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创造条件引入一流企业进入鹿城市场,并全面推行诚信评价体系、完善“一项目一评价”的业绩评估、对村集体资金参与建设的村级二、三产安置房公开招标等,打击串标、围标和挂靠行为。加大建设执法力度,严惩施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 (三)围绕惠民利民,全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 加快交通畅通建设。新开工10条道路,新建成10条道路、停车位6800个,开工绣山路、春晖路2条断头路,打通牛三角路断头路,基本建成温瑞大道二期工程(鹿城段)。 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保持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超全市平均水平,同步推进省住房保障统一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和落实一证通办工作。 持续推进危改治理。对纳入区棚改项目(一、二、三期)并完成签约鉴证的1000余户城镇D级危房,加快融资进度、保障融资款足额和规范拨付使用。动态监测我区1000余幢城镇C级危房,特别是危房集中的五马、松台、蒲鞋市、广化片区,指导和督促属地街镇对C级危房及时解危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完成新建雨水管网、提标改造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积水点改造等建设任务。进一步推进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七都街道樟里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 (四)围绕提升形象,全力推进住建铁军建设 继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武装,全面转化巡察“回头看”整改成果,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以正风肃纪专项检查、“清廉站所”、“红色工地”等活动为抓手,不折不扣完成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从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持之以恒抓好“庸懒散拖贪”整治、全力提高行政效能,打造一支讲政治、敢担当、业务精、作风优的鹿城住建铁军,再塑住建新形象。 温州市鹿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8年12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