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01/2019-36713
组配分类 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区外事办、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19-11-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鹿政办〔2019〕53号
下载阅读版本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鹿城区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鹿城区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计划》已经九届区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鹿城区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的要求,按照《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891号)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实施方案的通知》(温政发〔201823号)的决策安排,为全面推进我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打造温州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全省软件与信息服务示范区,特制订本实施计划(20182022年)。

一、重要意义

鹿城区作为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在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快进展,已形成了以大数据、电子商务、智能建筑类服务为特色,以通讯设备、测量仪器仪表等制造业为优势的数字经济产业结构,成为鹿城区最具产业活力和创新实力的新兴产业。但是,鹿城区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2017年在全省89个县(市、区)中居于第36位,在温州市内也落后于乐清市、龙湾区和瓯海区,尤其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三个方面的得分较低。通过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将数字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抓住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机遇,聚焦以数字经济引领带动创新发展、以数字经济引领带动实体经济振兴、以数字经济引领带动社会全面进步三大路径,以智能制造、数字贸易、创意设计、智慧园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以未来社区、智慧商圈、智慧旅游、智慧服务推动生活居住智能化,以城市大脑、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推动城市管理智慧化,择机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是鹿城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战略,围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网信工作会议、全省数字经济大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促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智慧化,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引领示范的龙头项目和样板工程,着力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全市数字经济“第一城”,为鹿城再造城市功能新优势,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奠定扎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在新经济培育、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出鹿城特色发展路径。到2022年,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总量达到27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较2017年实现翻番,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4.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59亿元,年均增速均超过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8.62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增加值达到216.82亿元,年均增长15%。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日益完备,争创时尚制造两化融合示范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区和数字贸易中心、数字金融中心、智慧商务中心(“三区三中心”),成为温州数字经济“第一城”。

1  鹿城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    标

2017年

2020年

2022年

数字经济实力

数字经济总量(亿元)

134.75

200

270

数字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

14.38

18.0

22.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亿元)

26.95

40.0

54.0

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14.71

22.37

29.59

数字产业化

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6.57

10.0

13.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亿元)

8.14

13.37

18.6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88

3.7

4.4

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家)

0

1

2

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增加值(亿元)

107.8

163.95

216.82

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占GDP比重(%)

11.5

15.0

17.5

网络零售额(亿元)

254.70

350

420

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

8.73

13.5

17.5

企业上云数(家)

3841

6250

8000

城市数字化

互联网普及率(%)

100

100

100

光纤接入用户数(万户)

44.1

46

48

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度(Mbps)

60

80

100

城域网出口带宽(Tbps)

6

10

12

三、空间布局

立足现有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基础,围绕鹿城区数字经济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协同布局,发挥集聚效应”的原则,全面整合要素资源,形成数字经济“一廊二区”总体布局,推进数字经济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产业格局,构建可持续的数字经济完整生态。

(一)104国道两化融合示范走廊

立足于104国道沿线地区传统制造业基础、特色数字经济集聚等优势,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推动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择优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温州加速两化融合的示范区、样板区。

1.时尚制造两化融合示范区

依托中国鞋都产业园区、鹿城轻工产业园区、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为核心的区域更新改造,以促进时尚设计、数字贸易、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向轻工产业渗透为重点,打造市场采购贸易平台、鞋都时尚智造小镇、腾腾智能产业孵化园、中津大数据应用特色园区等产业平台,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时尚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方向转型,成为温州传统轻工业产业向时尚智造转型升级的引领区。

——腾腾智能产业孵化园。继续推动孵化园面向电子信息、智能家居、VR/AR技术等重点领域,孵化科技型企业,成为区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津大数据应用特色园区。支持温州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以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移动医疗等数字经济为主要方向,建设智能计算及网络大数据研究所和鞋服云、电子商务大数据、校园大数据、科技企业服务云、智能家居、大数据政务智能分析系统等数据平台,支持建设激光光电研究所、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和创新孵化中心,引导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时尚产品设计等企业集聚,形成大数据应用示范园区。

——鹿城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鞋、服装、箱包等专业市场建设为重点,打造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按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规范,搭建鞋都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各专业市场外贸服务功能,构建集报关、货代、物流、翻译、涉外咨询功能于一体的外贸内贸综合服务中心。

2.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依托南郊工业区、吴桥工业区、葡萄棚工业区、龙方工业区及周边地区在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产业的基础优势,充分利用老旧工业存量厂房,打造一批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平台,做大做强数字贸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成为鹿城区工业与城市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支撑。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号园区(暂定名):聚焦数字贸易和软件信息产业。依托原南郊工业区和龙方工业区,重点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第三方代运营、第三方支付、跨境供应链及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跨境法律及商标服务等跨境电商机构,集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区域总部,建立面向小微软件企业的公共服务机构,成为立足温州、辐射浙南的特色软件示范基地。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二号园区(暂定名):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依托仁信大厦商务办公楼宇及其周边楼宇,重点建设温州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招引国内外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专家团队和项目,打造以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为主的科研园区。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三号园区(暂定名):聚焦数字创意和物联网产业。依托原吴桥工业区和葡萄工业区,重点建设动漫游戏、手游及网游等平台,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车载媒体娱乐等数字创意技术创新、数字博览与演艺中心等数字创意平台,集聚物联网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互联网企业。建设以数字技术、创意设计和物联网服务企业等为主的信息技术创业园。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四号园区(暂定名):聚焦智慧安防产业。依托奥乐科技及周边旧工业厂房,重点建设集智能化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音响灯光、智能交通等为一体,提供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计算机工程、软件开发及服务、消防工程、通信工程、交通工程、公共照明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信息服务的智能安防特色园区。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五号园区(暂定名):聚焦科技信息产业。依托帝杰曼科技信息产业孵化器及周边工业厂房,重点建设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和孵化软件应用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系统为主要方向的信息科技企业,服务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城市大脑”建设。

——炬光信息设备及智能制造园:聚焦电子信息设备和智能装备制造。积极推动炬光园工业区更新改造,依托申瓯通信、星际控股等骨干企业,整合利用低效工业用地和零散拆建空间,面向电子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支持龙头企业搭建具备孵化服务、投资融资、市场对接等多功能的双创平台,完善青年公寓等配套设施,聚集双创人才和创业创新企业,建设产业特色突出、配套服务较为完善的装备制造业主题园区。

(二)两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

1.数字金融商务集聚区

根据市级部门统一部署,建立健全集“风险预警、信用评价、风险监测、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供应链金融、智能征信与风控等新型金融机构集聚。配套数字金融业发展,推动会计、审计、律师、公证、咨询、评估、职介、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智慧型商务服务企业集聚,形成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金融服务业生态圈。

2.古城智慧商业集聚区

统筹推进五马商圈、大南商圈智慧化改造,重点推进大南商圈向周边街区拓展,实施《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逐步提高五马历史文化商圈发展水平,推进两大商圈在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和商业业态的基础上实现联动发展,统筹引进O2O智慧型电商平台,整合商圈商家、公共休闲和配套服务等资源,建立商圈智慧管理平台,以实现商圈人流、精准营销、公共停车等商业及配套服务的引导,实现传统商业和商圈的数字化改造,带动温州现代商业转型升级。

四、主要任务

(一)特色发展,打造核心产业发展新高地

结合鹿城区产业基础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构建3大特色产业、3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

1.深入推进三大特色产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服务以及农村、城市及社区信息化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鼓励软件企业研发工业软件,优先发展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开发工业设计、工业控制、自动化管理、现场及流程监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业软件,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大力开发网络通信、通信增值、智能交通、行业管理、远程教育等行业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以奥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建筑智能化服务公司,加强节能减排领域的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

——新型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制造业。以星际控股、海特克、捷洋科技等一批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为重点,培育面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应用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以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帝杰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引领,着力发展网络互联设备、个人信息终端、新型显示设备、智能电网等相关智能产品。推动鹿城轻工产业园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着力引进汽车电子、工控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等各类应用电子产业发展,以及新一代光通信、宽带通信网络、北斗通信终端、海洋卫星通信终端等系统设备及关键配套件。

——智能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服务业。培育以星际控股、腾腾电气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控制器、精密传动装置等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集聚一批智能装备自主品牌和知名系统集成服务商。以装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电子机电、电子测量仪器等为重点,加快嵌入式软件芯片、无线传感器、工业控制、故障自动诊断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装备产品融合,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新产品新装备。基于鞋服装备制造业基础,引导龙头企业开发智能化成套设备,支持装配、焊接、上下料、搬运、包装等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引进紫光、华立、浪潮、沈机等智能制造工程服务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服务中心,支持建立工业互联网,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信息采集和控制系统,提升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鹿城工业企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2.培育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大数据。以打造“浙南数都”为目标,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IDC运营企业择址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鼓励帝杰曼科技等大数据应用领军企业加强信息组织和数据仓库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架构。加强政府数据归集,推进数据资源共享,面向医疗健康、能源交通、商贸物流、金融、工业制造等行业和领域,鼓励发展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安全、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等第三方服务,促进大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重点支持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工业科学研究院、绿森信息科技等企业建设行业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研究院,打造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大数据对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服务效能。

——物联网。支持运营商布局窄带物联网,推动窄带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环境监测、应急救灾、社会治安防控、地下管网、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领域和园林绿化、城市道路等市政管理领域的应用,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发展低功耗、低成本产品,推进平台化运营和购买服务模式,确保先进技术和产品得到商业化应用。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社区服务、智慧楼宇、智慧停车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强化产品和服务的实用化、便捷化、智能化和人性化。加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口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防水防金属等特性的产品,提高产业运行监测、物流安全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等水平。加强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工具、数控机床、建筑装备等智能装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精准智能的产品。

——区块链。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瞄准区块链在金融、产品防伪溯源、信用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应用,依托市级力量在滨江商务区建设温州区块链研究院,成立温州区块链产业应用发展基金,面向区块链+食药安全、区块链+智慧社区、区块链+文化创意等应用场景,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块链龙头企业,打造全方面发展的区块链应用产业体系,并带动区块链技术在其它领域应用和企业发展,打造区块链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应用试验区。

(二)数据驱动,推动传统商贸数字化转型

1.数字贸易。抓住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契机,加快完成双金市场、温州环贸港等专业市场建设,强化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联网信息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培育电商平台、经营主体、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企业,形成以商品交易为中心、以体验式消费、多元化经营多功能为支撑的现代化市场集群,建设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国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市场和国际市场采购的重要基地。积极推进电商应用,推动引导本地优势轻工业制造企业与速卖通等电商平台合作,促进传统外贸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帮助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在第三方平台开拓网络零售渠道,扶持中小微企业在第三方电子服务平台展开营销活动。推进温州久丰电商园等电商园区建设,引入电子商务服务、网站美工、产品包装、文案设计、物流服务等配套服务企业,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商集聚区。

2.智慧商业。重点依托智慧商圈建设和未来社区发展,促进数据与商业模式深度结合,引进培育新兴商业业态和智慧商业模式,引导传统商业向智慧商业转型提升。支持古城核心商圈、中央绿轴商圈进行智慧化改造,构建O2O时代的新型购物模式,促进传统商圈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创意中心、商品和服务设计定制中心、消费业态和模式创新中心等新型发展载体转型,满足顾客多样性需求。依托中央绿轴建设,择址打造以新一代信息产品为主题的商业综合体,引导高端商业和体验项目集聚,促进新一代信息产品消费。依托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抓住社区商业空间重构契机,推进社区商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重点支持电商平台企业整合实体商店,开展网上送餐、生鲜配送、代收快递、社区维修网上预约等业务。引进永辉“超级物种”、京东“苏宁小店”等新零售项目,支持发展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业态,打造一批集休闲、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商业消费新场景。到 2022 年,培育新零售企业3家以上,普及实体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电商应用商家1万家以上。

3.智慧物流。依托市政府引进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建设国家(温州)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鹿城区物流仓储运营企业和工业、商贸、物流企业对接信息平台,推进国家智慧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在鹿城延伸应用。支持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发挥优势,推广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和智慧物流发展。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到鹿城设立区域分拨中心或仓储配送中心,支持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构筑立足本土、畅通国内外的物流配送网络。整合藤桥电商物流园和门前山物流园,建立以城市配送为主的智慧物流平台,支持物流企业与商业企业合作,构筑覆盖全区的仓储配送体系。

(三)两化融合,创新产业数字化发展模式

1.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平台,加强云计算产业链合作,完善云计算应用服务体系,培育省内领先的云平台服务商2家以上、行业云应用平台1个以上、云应用服务商10家以上,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到2022年实现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个以上,将我区打造成全市云计算应用标杆。

2.加快智能制造进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皮革、服装、机械、信息等传统产业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创建行业性机器换人工程服务平台,支持行业专用的机器换人解决方案、工业嵌入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引进培育工业信息工程与服务公司、自动化成套公司、大型控制系统供应商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10家龙头企业“机器换人”试点和“登高”计划,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建设,提高制造业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水平,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组织实施100家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计划,推动行业骨干企业将先进制造模式、系统等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渗透,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3.推动制造业产能共享。围绕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全过程,建立中国鞋都共享制造平台,有序发展办公空间共享、生产能力共享等资源分享模式,积极发展产能设备分享、科研仪器分享、紧缺人才分享、知识技能分享、教育资源分享等各种新兴服务业态,提高制造业产能利用率。

4.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基于制造业向两端延伸发展,面向时尚轻工和装备制造两大领域,引导鞋服等消费品制造企业从提供大众消费品向提供个性化、时尚化产品转变,引导专用设备、信息装备等装备制造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实现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5.超前布局前沿技术产业。围绕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3D打印、网络安全等前沿关键技术,依托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加强与百度自动驾驶、阿里云城市大脑、腾讯医疗影像、科大讯飞智能语音等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对接,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四)创意引领,推动数字文化创意大发展

1.做大数字娱乐产业。抓住5G网络率先建设契机,依托“黎明·92”文化创意园、智慧谷等产业园区,支持建设数字娱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引进培育动漫名家工作室、作品展示厅、衍生产品、动漫企业,做大做强温州锋尚、乐源动漫、浙江米多等数字娱乐企业,打造以动画漫画、网络游戏、网络文学、VR等为重点的数字娱乐产业集聚区。发挥骨干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建设青少年品牌动漫产品开发基地。

2.做强数字创意设计。依托浙江创意产业园等创意产业园区,面向鞋服设计、家居设计、包装设计、品牌企划、广告设计等创意设计领域,以杭州、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为重点,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意设计团队,带动本地企业集聚和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成为温州有影响力的数字创意设计中心。

3.推进智慧旅游服务。依托5G技术,以数字经济建设为契机,完善智慧旅游生态,打造智慧旅游城区。聚焦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三大体系,建立“产业监测及大数据应用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监管平台、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平台”四大平台,创新智慧旅游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智慧旅游营销队伍建设,整合旅游新媒体信息资源、宣传平台、人才智力等资源,建立游客大数据分析网络平台。遵循“政府引导扶持、企业配合搭建”的发展原则,培育智慧景区、智慧街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等智慧旅游试点单位,引导旅游全要素服务企业接入大数据平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江心屿景区、五马-墨池历史文化街区、白鹿洲公园-印象南塘景区等休闲旅游区,利用5G技术、无感支付、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景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覆盖系统、智慧导览系统、智慧监控系统等建设,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旅游全产业链服务和智能化运营管理,打造一批高品质智慧景区。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引导实力较强的大型旅游企业,打造旅游企业和旅游网站一体化运营的企业集团。

(五)拓宽应用,优先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

1.创新发展数字金融。对接滨江商务区金融集聚区,配合市级统筹推进新兴金融集聚区建设,重点集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政府投资基金、私人银行、上市公司投融资部、融资租赁公司等投资管理机构,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会计审计、企业管理、金融科技、教育培训等配套服务机构。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平台和服务创新,推动传统金融向数字金融转型。配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规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2.着力发展智慧商务。继续组织实施《中国鞋都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五年发展规划》,积极推广“互联网+商务”相关应用,推动“中国鞋都”从制造为主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和商务服务为主的方向转变。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商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商务服务模式,推动会计、审计、律师、公证、咨询、评估、职介、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商务服务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3.全面推进智慧医疗。制定全区智慧医疗总体规划,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等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业,打造以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包含卫生专网、卫生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为依托,鹿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核心,覆盖全部医疗健康服务机构,集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惠民服务、公卫监管、综合管理等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协调省市推进省属、市属公立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支持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智慧化改造,支持建立鹿城区养老服务中心,支持民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智慧医疗改造,推广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应用,引进开展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应用的服务类企业。支持骨干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对接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知名医院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引导医疗机构面向全市乡镇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打造市级远程医疗服务中心。鼓励我区软件企业开发掌上医院、送药O2O等APP应用,提供快速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4.深入发展智慧教育。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为目标,制定实施智慧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全市示范智慧教育建设,加速推进鹿城教育现代化。对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八大任务,全面推进鹿城区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做强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等信息技术课程,逐步将信息技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导发展创客教育等相关产业。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依托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等大数据企业,实施鹿城区教育大数据“6个1”工程:即建成一个教育大数据中心;一个大数据平台;一套数据标准;一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应用服务;一套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评估体系;一批教育大数据应用示范学校。

5.深入推进智慧农业。配合全市开展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业应急指挥系统等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工作,融入全市农业一张图。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以11家追溯主体信息纳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重点,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企业通过RFID标签、在线视频监控等技术开展农业“物联网”智能种养殖试点,建成一批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省内领先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鼓励龙头企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点网络建设,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六)智慧普及,引领城市管理服务新范式

1.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环境监测、市场监管等政府社会治理领域的集成应用,促进社会精细化治理和科学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向智慧化转型,依托省、市数据共享平台充分运用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地理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按照省政务云建设标准规范,集政务云用户、政务云供应商、政务云中间商、政务云审计机构、政务云承载商等政务云平台参与方的资源与合力,依托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加快建立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为一体的全区统一电子政务云平台,大力整合电子政务资源,转变政府职能,适应深化改革和高效发展对政务工作的要求。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浙里办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用指尖上的政务来服务民生,探索推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融合、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2.建立区级特有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依托省、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加快推进鹿城区特有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为全区各项智慧城市应用提供平台支撑。加快推动鹿城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及空间大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建设,为行业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撑。依托温州市电子政务云,为智慧城市所有应用系统数据提供公共存储空间服务。引导电信企业促进数据中心合理布局,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的发展和应用,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发展,加快实现全区“一朵云”结构。

3.全面推进民生领域智慧化。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积极推行智慧鹿城一卡通的广泛应用,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智能化、移动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依托未来社区、智慧社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探索建立数据一次收集、信息分级管理、资源多方共享、纵向多级互联、横向各部门全覆盖,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平台,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综合服务。做好交通综合信息的整合开发,推进电子车牌、高清视频、北斗等感知体系建设,建立智能公交系统。依托大数据应用,探索运用市民卡开展个人信息业务及服务等。

(七)优化网络,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桩基

1.完善提升宽带网络。加快互联网骨干节点升级,提升网络流量疏通能力,优化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网构架,保障连接性能。加快区域宽带、光纤到户建设,在主城区推广百兆光纤入户,打造“全光网城市”。加大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大力推广“i-zhejiang”无线网络覆盖服务,实现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内wifi全覆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整合各方公共资源,积极推进5G网络规划布局,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5G网络建设。利用5G网络率先建成契机,面向城市管理、医疗教育、超高清赛事转播等重点领域,引导开展5G成果应用示范,打造一批跨行业创新应用标杆。

2.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探索引进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存储等为主的云计算服务商,在中央商务区或西部山区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动态资源管理、虚拟化、弹性计算等技术搭建云平台,建立弹性可扩展、高效节能、分布式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全区数字产业发展及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撑。

3.搭建感知物联网络。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力度,重点依托GIS系统,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设施改造过程中,将各类传感器植入大型公建、地下管网、城市照明、交通、电力、供水、供气、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按照“规范管理、数据统一、安全可靠”的原则在城市广泛布入自动感知终端,并接入互联网,形成遍布全区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大幅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控性、安全性、可靠性。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部门责任

成立鹿城区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单位参与,并在区经信局设办公室,负责数字经济发展日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贸易数字化发展、金融数字化发展、农业数字化发展、政府数字化发展6个推进小组。区督考办要研究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监督各阶段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区统计局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字经济统计调查和监测体系,分部门负责开展定期跟踪监测,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金融办、区农业农村局等要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组织载体,全面推进。区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指导典型案例和创新模式的宣传报道。

(二)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凝心聚力招商引资

立足现有产业集聚区基础,重点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全面整合要素资源,形成鹿城区数字经济发展整体“一廊二区”的总体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产业新格局。整合提升坚士跨境电商园、久丰电商园等现有产业平台,加快推进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平台建设进程,目标打造成为具有鹿城特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集聚基地。把握前沿领域,紧盯新兴产业项目、产业区域转移项目和市场机遇项目,精准招商、敲门招商、定点招商。依托轻工产业园区、炬光园等重点产业平台,利用好已有产业链优势,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依托世界温州人家园、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平台,招引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助力产业升级。

(三)招引数字龙头企业,梯度培育数字企业

面向数字经济高端产业,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智能制造服务业、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引进阿里、腾讯、京东、华为、浪潮、新华三、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国内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引导帝杰曼、聚点科技等数字经济优秀企业搭建产业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创新及模式创新,积极对接资本市场,通过股改、挂牌和上市等措施,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龙头企业数和龙头企业市值“双翻番”。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型数字企业培育发展机制,形成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生态。鼓励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提升,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四)不断强化资金保障,完善财税金融保障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级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承接的国家、省、市级重大项目优先给予区级配套支持。进一步完善区级数字经济财政补贴政策体系,设立数字经济研究与技术专项基金,制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对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产业链融资、园区整体授信等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不断改进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充分发挥股权融资在成长型及创新型企业的筛选和培育功能,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通过VCPE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数字经济领域。鼓励大数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探索建立数据资产融资渠道,为重组并购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五)加大企校合作力度,做强数字人才队伍

依托市人才新政40条意见、区深化人才制度改革30条等人才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推动数字技术人才集聚,支持数字技术人才创业创新。依托重点产业平台、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推动数字经济企业与温州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加强合作,通过定向培养、职业培训等途径,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培养“数字工匠”“数字首席官”人才,探索在双屿、藤桥等地建设以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院校分校,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探索在南郊街道、双屿街道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人才公寓、长租公寓,支持数字经济人才安居。

 

附件:1.2017年全省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对比

2.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

3.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企业

4.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5.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招引项目附件1

 

2017年全省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对比

 

地区

基础设施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新业态

新模式

政府和社会数字化

总指数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得分

位次

鹿城区

116.5

26

64.8

47

68.9

73

46.7

39

111.7

9

80.4

36

龙湾区

123.5

17

67.8

39

71.6

69

55.5

27

100.4

26

82.8

30

瓯海区

126.0

13

75.6

26

66.7

74

39.5

51

114.2

8

84.1

29

洞头区

90.5

49

52.8

63

82.9

48

9.6

85

92.7

64

66.5

66

永嘉县

80.6

63

77.9

25

77.3

61

54.4

29

96.3

43

77.5

41

平阳县

90.1

52

62.1

51

60.7

79

32.7

60

94.7

50

67.9

62

苍南县

106.3

35

90.1

10

65.0

75

47.2

37

93.1

62

81.8

33

文成县

59.6

88

80.1

23

51.2

87

28.4

64

83.9

89

62.5

77

泰顺县

72.3

75

33.5

77

50.0

88

23.2

70

90.9

73

51.9

87

瑞安市

107.1

33

71.8

36

79.5

56

43.4

43

100.0

27

80.5

34

乐清市

112.3

28

114.2

4

97.7

26

90.2

6

100.0

28

104.5

7

 

附件2

 

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

 

序号

区域

平台名称

发展导向和建设重点

类型

1

双屿街道

丰门街道

鹿城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重点发展数字贸易业,重点建设和提升鞋、服装、箱包等专业市场,搭建鞋都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各专业市场外贸服务功能,构建集报关、货代、物流、翻译、涉外咨询功能于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

数字贸易平台

2

双屿街道

腾腾智能产业孵化园

完善平台建设和服务功能,集聚孵化电子信息、半导体、智能家居、VR/AR技术、科技金融、文化创业等科技型企业。

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

3

双屿街道

中津大数据应用特色

园区

稳步推进一期、二期建设,以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移动医疗等数字经济为主要方向,建设智能计算及网络大数据研究所和鞋服云、电子商务大数据、校园大数据、科技企业服务云、智能家居、大数据政务智能分析系统等数据平台,以及激光光电研究所、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和创新孵化中心,形成大数据应用为主的示范园区。

软件和信息服务园区

4

南郊街道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号园区

(暂定名)

依托原南郊工业区和龙方工业区,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第三方代运营、第三方支付、跨境供应链及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跨境法律及商标服务等跨境电商机构,集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区域总部,建立面向小微软件企业的公共服务机构,成为立足温州、辐射浙南的特色软件示范基地。

软件和信息服务园区

5

南郊街道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二号园区(暂定名)

依托仁信大厦商务办公楼宇及其周边楼宇,重点建设温州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招引国内外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专家团队和项目,打造以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为主的科研园区.

研究院

6

南郊街道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三号园区

(暂定名)

依托原吴桥工业区和葡萄工业区建设动漫游戏、手游及网游等平台,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车载媒体娱乐等数字创意技术创新、数字博览与演艺中心等数字创意平台,集聚物联网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互联网企业。

创意设计和物联网

7

南郊街道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四号园区

(暂定名)

依托奥乐科技及周边旧工业厂房,打造集智能化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音响灯光、智能交通等为一体,提供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设计等服务特色的建筑智能安防特色园区。

软件和信息服务园区

8

南郊街道

南郊数字经济产业园五号园区

(暂定名)

依托帝杰曼科技信息产业孵化器及周边工业厂房,建设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和孵化软件应用系统开发应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系统为主要方向的信息科技企业。

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

9

南郊街道

炬光信息设备及智能制造园

整合利用低效工业用地和零散拆建空间,面向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支持申瓯通信等龙头企业搭建双创平台,完善双创街、青年公寓等配套设施,聚集一批双创人才和创业创新企业,建设装备制造业主题园区。

智能制造园区

10

南汇街道

汇富大厦数字经济特色商务楼

位于温州大道与惠民路交叉处,为温州建设集团旗下物业,总商务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拟与悦开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鹿港大厦运营商)展开合作,优化楼宇软硬环境,招引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项目集聚,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商务楼宇,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支撑。

主题楼宇经济

11

滨江街道

数字金融商务集聚区

建立集“风险预警、信用评价、风险监测、数据分析”于一体的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供应链金融、智能征信与风控等新型金融机构集聚。配套数字金融业发展,推动会计、审计、律师、公证、咨询、评估、职介、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智慧型商务服务企业集聚,形成适应数字金融发展的金融服务业生态圈。

中央商务区

12

五马街道

大南街道松台街道

古城智慧商业集聚区

引进O2O智慧型电商平台,整合商圈商家、公共休闲和配套服务等资源,建立商圈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商圈人流、精准营销、公共停车等商业及配套服务的引导,实现传统商业和商圈的数字化改造。

商业中心区

13

藤桥镇

中通电商物流园(藤桥门前山物流园)

总用地116.5亩,建设中通快递业务浙南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以及快件转运中心。

物流中心

 

 

 

 

 

 

 

 

 

附件3

 

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企业

 

序号

地区

企业名称

行业分类

主要代表产品

1

南郊街道

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制造业

电话交换机、电话机、喷码机、光综合传输设备、通信专用电源设备、通信工程材料、融合通信设备、调度机等

2

南郊街道

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制造业

警用与安全装备、智能交通设备、消防、应急、救援、人防设备、公共安全产品、防护器材、安检设备、排爆装备、刑事技术装备、单警装备、警用执法执勤装备等

3

南郊街道

帝杰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帝杰曼住房公积金综合管理系统、帝杰曼人脸识别系统、帝杰曼Icube大数据产品等

4

南汇街道

浙江索思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智慧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海洋综合业务平台,梯联网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环保危废监管平台

5

南汇街道

浙江怡联网络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民间金融系列软件、智慧政务及数据分析系列软件、企业网络管理、运营管理、移动应用系列平台

6

滨江街道

浙江众成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百万申请网上办项目、温州市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公安移动微警务平台项目、法院庭审录音项目等

7

双屿街道

汇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智慧校园支撑平台、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智能物联网云平台、智慧渔船动态管理系统等

8

南郊街道

浙江聚点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阿里巴巴系列业务产品:诚信通业务、营销宝、速卖通等;互联网+人才 培训、互联网+工具(聚点点)服务

9

南郊街道

浙江豪联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软件定义存储产品,超融合产品,IT技术维保服务产品等

10

南郊街道

温州锋尚网络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动漫游戏线上交易平台、小游戏开发等

11

南郊街道

浙江米多网络科技

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动漫游戏线上交易平台、小游戏开发等

12

南郊街道

奥乐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奥乐智慧建筑智能化管理平台软件、奥乐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奥乐安防集中管理平台等

13

南郊街道

浙江联欣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外贸奇兵、外贸快车、阿里巴巴诚信通、网络优化(SEO)、E网整合营销

14

南汇街道

浙江绿森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批发和零售业

数码产品类

15

南汇街道

浙江卓诗尼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批发和零售业

服装类

16

双屿街道

温州市华安经贸有限公司

批发和零售业

小家电类

17

大南街道

温州温都猫股份有限公司

批发和零售业

生活电商类

18

大南街道

浙江淘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数字娱乐产品的平台开发及运营

19

大南街道

浙江温州银泰百货有限公司温州苏宁易购商贸有限公司

批发和零售业

生活电商

20

双屿街道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21

丰门街道

巨一集团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22

南郊街道

海特克液压有限公司(温州海特克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设备制造业

液压润滑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

23

仰义街道

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农药生产

24

轻工产业园区

华五电气有限公司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高、低压电器元件及成套设备、五金机械

25

丰门街道

温州市瑞星鞋业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26

丰门街道

温州市太阳神鞋业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27

丰门街道

浙江旭达鞋业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28

仰义街道

温州意迈达鞋业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29

轻工产业园区

浙江长城搅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设备

制造业

机械设备、通用机械

30

轻工产业园区

浙江近正鞋材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31

仰义街道

泰马鞋业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32

山福镇

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通用设备制造业

低压阀门、水处理设备、管接件、塑料制品、模具、磨料

33

丰门街道

珂卡芙鞋业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34

丰门街道

帝邦鞋业有限公司

制鞋业

鞋类

附件4

 

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序号

区域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投资额

(万元)

1

双屿街道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康奈集团云店规模定制项目

4100

2

仰义街道

温州市特康弹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弹力绷带信息化车间改造项目

3021

3

双屿街道

温州楦典鞋材有限公司

3D数控刻楦智能改造项目

1442

4

丰门街道

巨一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1600万双制鞋设备技术改造项目

874

5

轻工产业园区

温州市黎东眼镜有限公司

机器换人

1560

6

南郊街道

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警用装备生产线改造(机联网信息化升级改造)

1200

7

轻工产业园区

浙江布鲁金眼镜有限公司

年产250万副中高端眼镜技改

1001

8

仰义街道

温州市特康弹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弹力绷带技改项目第二部分

1121

9

南郊街道

海特克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5万件大型施工机械液压马达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1500

10

山福镇

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年产50000套家用水处理系统技改项目

5200

11

丰门街道

温州中胤鞋服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0107

12

轻工产业园区

黎明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过滤器智能化生产技改项目

522.9

13

丰门街道

浙江旭达鞋业有限公司

年新增30万双皮鞋技术改造

529

附件5

 

鹿城区数字经济重点招引项目

 

序号

区域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或主营方向

1

市本级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温州智慧交通项目

2

市本级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温州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3

市本级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温州智慧交通发展产业基金

4

鹿城区

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

紫光工业云平台

5

鹿城区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云计算,大数据

6

鹿城区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云计算,大数据

7

鹿城区

京东集团

云计算,大数据

8

鹿城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云计算,大数据

9

鹿城区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云计算,大数据

10

鹿城区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语音

11

鹿城区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安防

12

鹿城区

杭州先临三维云打印技术有限公司

3D打印

13

鹿城区

沈阳新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装备

14

鹿城区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服务、工业互联网

15

鹿城区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交通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