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02/2019-0044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发展和改革局
生成日期 2019-05-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区发展和改革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2018年,我局紧紧围绕省、市发改部门总体部署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服务管理职能,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进展。

一、2018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稳增长,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强

一是统筹安排扩投资。结合省市目标及鹿城区投资形势,安排年度投资总量增长目标10%以上。全面梳理我区2018年全社会投资项目,完善投资项目库建设,合理分解投资任务,制定考核细则,倒逼有效投资任务完成。建立“4+1”投资项目库,涵盖高新技术产业等共213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63亿元。截至10月,完成有效投资272亿元,同比增长2.2%。二是专业审查优方案。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委托专业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查,把关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优化项目方案,避免因设计和概算编制深度不足而导致的重大工程变更和“三超”现象的发生。截至11月,委托概算审查项目7个,审查涉及投资额合计约12.4亿元,累计核减投资约3300万元,发现广化下桥城中村(E-29地块)3000余万元的概算漏项。三是审批改革提效率。立项流程再整合,取消初步设计审查事项,实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多评合一”。积极协调推进 “最多100天”落实,实行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和否决双告知等制度。截至11月底,完成项目审批批复169件,较去年同期增长41%。

(二)重前期,重大项目推进稳定有序

一是重大项目前期强谋划。深入挖掘“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统筹城乡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安排重大前期项目50个,总投资594亿元。完成330国道鹿城官岭隧道改建工程等交通工程的前期手续办理,推进巨一旺增桥地块等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二是重大项目建设出实效。全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8个,完成投资129.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5.6%。其中,2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年度投资36.39亿元,完成投资52.2亿元,完成率143.5%;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年度投资6.3亿元,完成投资8.7亿元,完成率138.5%。三是项目难题化解有实招。全面实行区级领导挂钩机制,以重点建设项目联席会议为平台,结合实地走访,着力破解项目推进瓶颈,力促项目早落地、投资早形成。截至10月底,实地走访项目现场70余次,牵头组织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8次,解决七都纬二路项目电力管廊变更、海塘工程灌注桩施工工艺变更等25项问题,涉及资金约1.2亿元。四是重大项目督查有力度。实行“挂图作战”,采用红、黄、绿三色预警形式,每月对重大项目进度进行通报和预警,发出各类重点建设通报16份。与区纪委开展“蜗牛工程”化解工作,对戍浦江河道(藤桥至河口段)整治工程等4个中央预算补助项目开展专题稽察,采用业务指导与督促检查相结合,督促滞后项目加快推进。

(三)聚合力,“书记和区长项目工程”有力推进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区“书记和区长项目工程”推进方案,强化温州市轻工产品交易中心等4个项目团队责任和要素保障,重点抓好项目招引及注册成立公司、供地、备案、开工建设等关键环节,按月通报,确保项目按工作节点推进、按时序进度完成。二是做好项目盯引。4个项目均已开展前期洽谈、摸底调研等工作,其中轻工产品交易中心与富力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完成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控规调整;五马华盖里文旅项目完成签约,现已交市级有关单位进行审查;庆年坊文旅商业街区项目已完成一、二期签约工作,签约率100%;江心屿旅游休闲项目已启动征收前期工作。三是明确时间节点。协助、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倒排节点任务,自我加压,精准施策,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张作战图、一个专班小组”实战模式,组建项目专班、分解推进节点等,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四是强化项目储备。牵头召开街镇书记、主任(镇长)项目工程对接会,梳理储备一批街镇级项目,实行项目梯度储备、滚动管理。同时,谋划包装符合书记和区长项目工程要求的项目,如海特克高新产业园、阿联酋新型板业产业园,申列市级清单。

(四)强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提质增效,服务业稳定增长。截至10月底,我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26.48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量全市排名第一。截至第三季度,我区服务业增加值为592.4亿元,同比增速5.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5.9%,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33.5亿元,同比增长1.5%,服务业税收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速18.1%。二是挖掘经济数据,打造服务业强区。编制2018年度全区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提前完成省、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年度任务,其中龟湖街坊等17个市级项目超额完成投资25.29亿元,完成率105.5%;7个省级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率99.06%。筛选整理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拟规上”库,全年共完成49家企业上规,全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预计增速20%以上。2018年我区位列全省服务业强区试点I类地区第三,排名上升4名,赶超下城区、海曙区等地,受到省发改委通报表扬。三是深化助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点对点、面对面”助企活动,协调解决浙江帝杰曼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租赁用房、安邦护卫有限公司停车场地租赁等问题。实现小微企业认定即办、代办制,完成38家小微企业认定。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致力解决服务业企业人才子女小学入学工作。四是引导专项资金,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政策帮扶力度,拟定《鹿城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鼓励高成长企业、高贡献在鹿企业、符合省“四大经济”领域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省市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补助服务业集聚区平台、服务业重大项目等领域,发放市级现代服务业财政专项资金280万元,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上规奖励资金30万元。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库及平台建设,实时监测动态数据。

(五)谋长远,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把控

一是重大战略规划取得进展。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协调全区14个部门17个专项规划编制,形成《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结果表明《纲要》确定的41项分指标中25项达到或接近进度要求,完成情况良好。完成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总结成效,谋划长远。编制完成《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发展规划鹿城区实施方案》,确定年度考核任务落点、三年及五年发展目标,提出下阶段全区西部产业带工作机制构建思路。二是做好价格及网上经济监测依托浙江省经济监测预测一体化平台,定期对全区169家重点工业、服务业企业进行监测,提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预测、预警对策建议。优化价格监测点,做好一周两次的数据上报和价格动态分析和价格走势预测,截至11月底,上报价格数据87次,价格动态分析报告11篇。三是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牵头与四川省壤塘县做好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工作。成立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帮扶重点、分解指标任务、督促工作落实,建立前后协同、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以产业帮扶为基,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确定15家规上企业与贫困村结对,拨付1800万元帮扶资金,完成计划外公益援助385万元。

(六)重创新,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统筹谋划经济体制改革。牵头推进经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谋划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新思路,协调服务好重点经改项目,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经济活力,扫除发展障碍,助推转型发展,确保重点改革项目落地生根,全年共谋划重点经改项目8项,纳入市级改革攻坚项目4项。二是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完成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2.0版)建设运行工作,力争投资项目100%统一赋码、100%开通网上申报功能和100%开通网上审批功能。截至11月底,在线监测备案313件,22个办理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办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理。三是牵头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构建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加强联合征信平台数据应用与管理,深化“红黑名单”建设,帮助完成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共录入信用信息数据140万条。创新做法,推进全国首个“诚信门牌”试点及“信易+”创新改革试点,全方位加强信用建设。

(七)强保障,利民惠民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全面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七都街道樟里低碳示范村建设,成功改建低碳樟里生活展馆、交通微循环、光伏、湿地等项目。鹿城区2017年温室气体清单报告通过市级评审。二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全面完成全区剩余高污染锅炉整治与淘汰。推进全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大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发电发展和应用,截至目前,鹿城区新增屋顶光伏装机完成0.612万千瓦,家庭屋顶光伏户数完成430户,家庭屋顶光伏装机完成0.04万千瓦。三是全力推进依法治价。价格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截至11月底,共受理价格投诉举报551件。约谈投诉率较高的停车场以及商超、药店负责人,有效推进整改工作。对全区39个政务部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共审查清理行政措施151份,清理整改成效显著。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执法检查,整治查处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乱收费行为,开展转供电物业领域自查整改清退工作,清新政商关系。贯彻落实上级价格收费政策,完成藤桥水厂自来水销售价格、育才小学、香樟小学等3家单位定调价成本监审。认真开展价格认证,截至11月底,受理价格鉴证668件,涉案标的额1000多万元

二、存在问题

2018年,我局全年工作计划任务稳步推进,但受客观因素及要素瓶颈制约,部分工作推进存在困难,主要问题有:一是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我区“书记和区长项目工程”数量偏少,与同类县区存在一定差距,且项目规模总体较小,产业特色不突出,体量大、质量优、成熟度高的项目稀缺,制造业短板尤为突出,储备项目严重不足,其中1—10亿元以下的产业项目居多,实施落地率偏低,后续滚动推进乏力。截至目前仅五马华盖里文旅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其他4个项目仍处于谋划洽谈阶段。二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年我区投资四个结构性指标中,除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交通投资外,其余两个指标完成情况均不理想。截至10月底,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2.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进度严重滞后。三是服务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弱。政策扶持力度有限,规上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做大做强意愿低,企业效益下滑明显。服务业领军企业数量少,总部经济园区总部产业竞争力弱,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三、2019年工作思路

(一)注重项目支撑,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全方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统筹城乡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领域,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3个,总投资1069亿元,年度投资约153.3亿元。强化项目制度管理,积极探索EPC、PPP等建设模式,梳理一批成熟具规模的PPP项目以充实项目储备库。优化项目协调机制,充分利用重点建设联席会议平台,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工程变更、造价调整等事项。完善项目稽察制度,继续以重点项目稽察为平台,适当扩大稽察工作面,切实有效解决关键难题,做好协调、指导、服务,促进项目高效推进。着力推动有效投资。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加强有效投资跟踪和分析工作。紧扣省市政府投资导向,优化全区投资结构,推动投资合理、高质量、可持续增长。做好我区央企合作、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调研和督查、协调等工作,加强对投资项目协调监管。全面深化审批改革进一步落实“最多跑一次”“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多100天”改革,推进投资项目立项阶段“一件事”实施,出台实施办法、编制办事指南,并进一步完善协办沟通机制。依托政务服务网及新的审批平台,完善咨询和服务机制。立足统一的事项目录和标准化的办事指南,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审批辨识度和清晰度高的暖心服务。

(二)注重前期谋划,有力助推“书记和区长项目”

紧盯任务,加强过程管理。完善书记和区长项目工程推进机制,以项目开工为目标,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张作战图、一个专班小组,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自我加压,精准施策,紧盯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的每个关键节点,精准绘制项目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实行一月一通报,建立相应执行台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程序规范到位,进一步强化全周期管理。谋深前期,强化项目储备。立足实际、抢先抓早、层层把关、优中选优,争取上位资源要素支持,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体现地方特色的项目,充分挖掘、孵化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头做好前期项目谋划包装,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以业主单位的前期项目储备为基础,梳理完善全区重大前期项目储备库,跟踪推进符合省“152”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申报条件的项目,谋深谋细项目前期,为重大项目建设打牢根基。突出重点,打造样板区块。立足我区服务业强区优势,加强五马、大南、七都等重点区块的战略研究,加快搭建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强化前期调研及服务,深入走访调研项目现场、各街道(镇)及项目业主单位,帮助项目业主单位筛选论证项目,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存在的风险、困难,全程协助推进项目建设。

(三)注重平台建设,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产业平台核心区建设。整合优势资源,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科技创新大厦等建设,加快发展核心区块。加大招商优惠条件,努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经济、时尚智造等为主的产业园。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平台发展制定高标准高要求,促进平台发展提质增速。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继续落实服务业企业上规优惠政策,加速服务业企业“小升规”。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兑现政策资金补助。组织开展服务业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推进服务业强区试点工作。编制2019年全区服务业强区试点工作要点及年度计划,引导13家省、区级集聚区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创建新的省市级集聚区。以“大建大美”助推城市蝶变,加快推进环贸港和五马、松台文旅等项目,积极谋划国际轻工产品交易中心、吴桥双创基地等产业平台。加大服务业政策扶持。完善《鹿城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有效利用专项资金,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做大做强、“合并扩张”,形成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进的新格局。出台《鹿城区服务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实施细则》,争取资源向亩均效益高的企业倾斜,推动我区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注重民生改善,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完成第四、五批高污染锅炉拆除,资金补助发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强化招商引资。紧跟国家“红黑名单”录入标准,做好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做好价格监测和收费管理。对事关民生的商品价格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反映市场价格动态,确保市场物价稳定。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做好权限内价格制定和日常价格管理工作,合理制定调整民办学历教育、部分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着力抓好价格监督检查。加强与社会价格监督服务组织联运,确保社会价格监督服务组织深入开展工作,重点做好重大节日市场巡查工作。重视12358价格举报平台工作,重点解决反复投诉的价格举报问题,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公平竞争审查相关工作。着力完善价格鉴证工作机制。继续认真做好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和非涉案财物的价格认证工作,保质保量办结价格认定案件数800件以上,结案率100%,案件复核裁定率控制在3%以内,复核裁定变更率控制在2%以内。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