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艺术的春天 黄杨木雕第五代传人叶萌春的创作之路


       鹿城新闻网讯 拥有佛性光辉的罗汉,微笑着凌驾于温顺拱起背部的老虎之上,形象刻画逼真细致、栩栩如生。这是黄杨木雕第五代传人叶萌春的木雕作品《虎伏罗汉》,不同于大部分作品以武力压制象征凶猛的老虎来表达正义、勇猛的题材,老题材新理念,叶萌春巧妙地以这样的刻画,表达出了“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叶萌春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他手下诞生的佳作,注入了他对雕法的掌控理念、作品核心思想的诠释以及与时代同呼吸的担当。

  在创作历程中,除了木雕领域造诣颇深、创新不断,叶萌春的工艺之路也充满尝试。这其中,最令他满意的彩石镶嵌作品,便是于杭州G20峰会上大放溢彩的《西湖十景》屏风,“我亲自带领20人的大师团队,从设计到制作完成至始至终紧绷心弦,当20个国家的首脑站于屏风前握手时,我们的内心是如此骄傲,温州的工艺不再小众化,而是真正走出了国门。”叶萌春感叹道。

  虚实结合、详略得当是叶萌春大胆创新的技艺雕法写照。一步入叶萌春的办公室,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件格外醒目的古典淑女木雕作品,一靠近观赏,便可见女子眉目上扬,梳着精致的发型,披裹素衣,手持扇叶,立体感十足,标志又儒雅的美人形象呼之欲出。这件作品正是叶萌春于去年创作的《秋水伊人》,今年还亮相了深圳文博会。“这件作品雕刻的纹路深浅分明,自上而下逐渐趋于平滑,通过这样的技艺,我想突出的便是女子的脸部,让欣赏的人一眼就关注到她的面部神态,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感受。”谈起作品,叶萌春打开了话匣子。雕刻功夫的“下刀得当”,是叶萌春基于先人技法的一种尝试。“

  艺术融于科技,是当下艺术推广的主流形式,叶氏家族的木雕技艺传扬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通过文创作品研发等,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叶萌春告诉记者,木雕作品都是有底座的,目前他们正考虑在底座设计中引入技术,让作品“保鲜”的同时不失大众化。“我们想在底座装感应器,比如一件作品摆放于家中,有客来家中参观,靠近作品时,作品会自动播放涓涓流水般的音乐,融合意境,还能像SIRI一样介绍作品,拉近人与艺术的距离。”叶萌春说,此外他更注重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you'ci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创作,放开手去创作。“我们还想到,为每一件作品标上二维码,一扫就能识别作者信息,还有相应的作品内容介绍等,尊重每一件作品的设计创作辛劳。”叶萌春说。

  “工艺产品产业化是当下趋势!”叶小鹏是黄杨木雕第六代传人,现今他在温州商学院工艺美术系开设木雕班授课。叶小鹏说:“叔叔是叶氏木雕的领航者,他的思想一直很前卫,‘嗅’到了工艺美术新的春天——工艺与产品的跨界融合,而‘文创’是最好的诠释。”

  一门手工技艺代代相传200余年已属不易,叶萌春却从未停止创新的踋步,他认为,艺术创作要始终围绕着一个“新”字找灵感。带着艺术创作的初心与执着,他在继续酝酿下一个梦想——成立民间艺术馆,让木雕等本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记者:婷玮 素洁

编辑:梦园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