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59/2020-0110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五马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0-01-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五马街道2020年的重点工作集中归纳为七句话:从街向片拓展、从量向质提升、从点向面铺开、从浅向深发展、从区向市借力、从珠向链串联、从能向贤优化。 一、从街向片拓展。以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重点做好“空间拓展”文章。一是加速业态提升。三季度前抓住市属国企重组契机,推进名城广场业态调整。二是加快政策处理。力争一季度完成公园路九柏园头22户私房、儒英坊、谯楼广场东侧及府学巷道路拓宽涉及的政策处理工作。三是加强区块谋划。结合古城“中子城一期”改造提升和府学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同步谋划谯楼北侧、温州州治府衙以及府学巷区块改造提升方案。 二、从量向质提升。全力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实现2020年经济“开门红”和“全年红”。一是抓精准招商。通过合理置换日报集团、发挥株浦大厦楼宇优势等渠道,确保新招引总部服务业在年底入库税收达两千万以上;紧跟公园路招商运营工作,谋划“亿元产业项目”。二是抓助企服务。成立五马营商环境专项小组,专设街道“企业服务热线”,重点化解各类涉企纠纷疑难问题,搭建政企沟通桥梁。三是抓楼宇经济。多形式、多渠道向注册地区外企业宣传惠企政策,力争上半年楼宇区外企业回归量达50%,带税回归增量超千万,打造至少2幢楼宇税收“亿元楼”。 三、从点向面铺开。坚持条块联动,努力塑造城区新面貌。一是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以“广信模式”为标杆,6月完成私营企业及沿街店铺垃圾分类高覆盖率,年内完成辖区147个小区垃圾分类创建,实现全覆盖。二是创建省级污水零直排示范街道。计划政府投资1.1亿元,完成八仙、欧洲城、安澜三大片区34个生活小区零直排项目,以及人民路、东门步行街沿街雨污管网改造工程。三是强化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集中整治公园路周边的飞霞桥路、兴文里片等背街小巷,打造“花园巷”为特色“花街”。 四、从浅向深发展。聚焦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问题,深入推进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一是提高“住”的获得感。完成历时十多年营业房产权证办理工作,包括东江锦园546套、兴业大楼115套,真正让群众住得踏实。二是提升“学”的安全感。通过完善交通设备、定期巡察店面、无死角安装监控等措施,全面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整治,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三是增强“娱”的幸福感。围绕“文化驿站、共享空间”定位,挖掘老街坊文史价值,打造鼓楼、百里坊“地标式”特色文化家园。 五、从区向市借力。以“市经营性用地做地计划”为契机,全面推进旧片区改造提升。一是克难攻坚。一季度完成望江东路道路下穿工程292户房屋的腾空拆除工作;力争上半年实现温八中周边房屋53户协议搬迁项目启动、签约、腾空与安置等全流程。二是清零做地。推进黎一村桥上片拔钉清障专项工作,力争一季度完成片区650户腾空,抢在6月完成D-37区块做地任务。三是谋篇布局。逐步开展江滨单元7个区块约150亩以及党校周边3个区块约50亩前期工作,择机启动原大华家电片腾空拆除工作,作为教学基础配套辅助提升江滨单元地块价值。 六、从珠向链串联。梳理五马丰富旅游资源,打造“遇见五马”全域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红色追忆”。串联辖区内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旧址、新四军通讯处、战时青年服务团等6处革命遗址,形成本土红色文化参观体验点。二是“古迹寻踪”。梳理朱自清旧居、谯楼等多处文保单位,探索文物寻根之旅。三是“网红打卡”。深入挖掘“酩宿”等特色文旅庭院及民宿;吸纳涂鸦等街头文化元素,打造屯前“潮人地带”。四是“智慧旅游”。6月底前完成公安路宋朝情景的模拟游戏开发,利用 AR技术实现非遗产品互动展示和旅游景点介绍。五是“美食地图”。搜罗长人馄饨、县前头汤圆等传统名小吃,6月前推出“食在五马”美食旅游攻略。 七、从能向贤优化。对标“忠诚干净担当”,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厉锻造,着重干部梯队发展。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筛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人才库,全方位系统性选拔历练干部。二是严格培育,着重干部全面发展。着眼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一人一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试水红帆沙龙论坛、结对帮带等多种方式,培养“铁军尖兵”型五马队伍。三是严肃定岗,着重干部动态发展。规范岗位管理设置,以“正风肃纪”为利剑,厘清干部“僵尸岗”占编现象,以配比换岗、双向评价等方式,着力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