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48/2020-0111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 |
生成日期 | 2020-01-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19年,鹿城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格对照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奋力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双提升,基本实现“全年红”目标。现将2019年工作情况和2020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9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形成新常态,主题教育深入推进 一是主题教育规定动作落实到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要求,集中学习12次,领导带头讲党课14次,基层调研19次,走访100余户,各机关支部组织学习交流会、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紧盯“9+4”专项整治,梳理项目10个,目前,8项已完成整改,2项持续整改,其中,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3项民生领域集中整治成果已向社会公示。二是党建载体形式不断丰富。实施机关党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次,举办党员脱产培训班1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2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260多人。举办“不忘初心清廉前行”主题党日暨红色经典诗歌朗诵、微型党课、党员先锋故事等活动,增强党员政治素养和党性观念。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开展“两治两强”专项行动和基层站所执法队伍集中整顿行动,全年组织作风督查15次,发现处理问题29个,发放督查建议书和反馈函62份,处理纪检信访件21件。全年党纪政务处分5人,解聘协管员2人。建立廉政档案396个,健全廉政风险和履职风险防控机制。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深化清廉站所建设,丰门所荣获2018年区“清廉站所”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二)运用新思维,民生工程项目开花结果 一是省级食安区圆满创成。印发《鹿城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区责任分解实施细则(2019版)》,开展小餐饮整治百日攻坚活动,自3月起通过记者直播或跟踪报道形式对小餐饮开展突击检查共计6次,首次直播观看量就突破10万人次。共整治小餐饮7733户次,整治率达95%,查处小餐饮案件1427起。充分发挥食安讲师团作用,共开课40余场,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高质量完成132条创建自评材料的提交工作,制作《食安创建宣传专题片》,全面展现我区食安创建成效。目前,省级食品安全区创建顺利通过考评验收。二是民生实事提前超额完成。提前超额建成3个送药上山便民服务点(任务数2个),得到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徐润龙局长和鹿城区白洪楞区长的批示肯定,并率先实现了医保购药实时结算,累计共服务群众3500多人次,送药械400多单;完成78家省政府民生工程“百千万”化妆品创建工作。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计划,完成有证农贸市场星级以上25家,完成率113%;提前完成5家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任务,8月20日,全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现场会在鹿城顺利召开,鹿城创建经验获省局冯水华局长批示肯定。省级放心餐饮单位创建完成81家(任务数70家),完成率为115.7%;“透明厨房”创建474家(任务数300家),完成率为158%。三是创新监管成果丰硕。领先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执行“双随机”任务21个,涉及检查对象2302户次,公示企业抽查数4373户次,在册企业抽查率达15.33%,“掌上执法”即时检查10616户次。开展电梯智能化监管,完成载人电梯智能化监测装置安装642台(任务数100台),电梯监管创新1150台(任务数800台),分类分级评价231家,三项制度评价33家,安全责任险投保2500台。制定发放药械经营企业自查表1178份,全面规范药械化企业经营行为。着力改善农贸市场生态环境,在松台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全省首例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在天雷、西城路农贸市场推开有机垃圾处理设备配备。 (三)搭建新平台,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明显 一是“双定三减”经营区创建有突破。在五马商圈开展系列文化活动30余场,成功举办“袋鼠小镇”线上+线下推广营业12期,在各大直播平台吸引观看流量超过10万次;日均游客量是改造前的2.8倍。温州市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建设稳中有进,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完工并投入运营。目前市场一期签约户数为43户,鹿城区服装面辅料经营现状有效改善,产业经营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二是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有亮点。全年市场主体新设19108户,净增加5281户,完成任务数的145.48%。顺利打通企业开办“一日结”全流程,全市首个实现刻章单位进驻“企业开办专窗”,为新开办企业每年总共节省开支可达300多万元;引入银行移动设备,开设企业基本账户。率全市之先首创推出食品许可“告知承诺制”,对新开办药械企业实行“承诺制”,企业承诺后立即予以办理。三是放心消费环境打造有进展。今年来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及咨询19224件,办结率99.1%。累计培育申报放心消费示范商店145家,网店22家,放心工厂180家。引导190家线上线下单位推行无理由退货承诺。在五马街区推出商户产品身份证,实现产品信息一键扫码可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共获评42家,其中3A级7家(小微企业3家),超额完成市局任务。对转供电环节加价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解决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完成国家、省、市、区各级监督抽检5224批次,累计下发后处理143起。 (四)驱动新引擎,高质量发展提档加速 一是品牌打造提质升级。推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兑现质量与品牌奖励经费45万元,将区政府质量奖奖励金额从10万元提至20万元。6家企业列入“品字标”品牌重点培育企业,1家企业荣获温州市市长质量奖。今年鹿城区品牌企业销售占比达32%,同比增长22%。借助广告比赛驱动行业发展,申报“广协杯”“金桂杯”共31件,获奖22件,其中一等奖2件。二是标准化建设加速发力。首创“模拟立项论证答辩会审”新模式应对新规则,全年落实鼓励标准化工作奖励共170万元,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个,立项4个,企业采标率71.94%。发挥“标准化+”效应,完成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平台创建1个,双创开放实验室服务测试219次。三是知识产权战略落地生效。与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修订〈温州市鹿城区专利专项管理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将国内发明授权专利补助由每件1万元提至2万元,全年发放四批2079项专利项目补助金额946万元。截至10月31日,发明申请量1075件,同比增长7.93%,超额完成区政府报告提出的800项目标;发明专利授权量596件,同比增长150.42%;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658件,同比增长43.80%,全市排名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8年的9.39提升到13.27,增长41.32%;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16件,超考核目标2件。 (五)奋勇新担当,稽查执法维序量质并举 一是稽查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案件2323件,罚没入库2042.40万元,同比增长28.81%。依托电子取证等新技术,今年来我局首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汽配领域翻新汽车零配件行为做出处罚;首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一侵权行为处以7万元罚款;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一收费不规范停车场开出20万元罚单。二是重点领域猛药治疴。连续开展多次缉私专项行动,查获各类涉案运输车(船)49辆,扣押走私成品油2772余吨,立案查处76起,罚没入库1286万元,有效遏制了走私多发、高发态势;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监管力度,共查获商标侵权成品鞋案,假冒品牌包案等案件64起,罚没174.75万元,获半月谈、中国市场监管报等主流媒体点赞;以案查案打破电梯行业潜规则,连续查处电梯使用和维保案件51起(商业贿赂并案5起),有效破除电梯行业积弊。三是职能融合不断牢固。延伸稽查触角,实现机构改革后职能范围全覆盖。在物价领域立案13起,罚款189.38万元,经济制裁202.18万元;在特种设备领域共查处案件53起,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隐患整治率均达到100%,电梯定期检验一次性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2%;在广告领域深化广告监测,查处案件34起;在网络监管领域深入开展2019“网剑”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处案件65起,累计罚没122.5万元;在药械类领域实施一般行政处罚31件,收回药品GSP证书3份;在食品领域共查处违法案件1818件,食安环境全面改善。 (六)凝聚新力量,干部队伍建设展现新貌 一是深化机构改革推进协同高效发展。率先启动,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于1月21日挂牌成立新市场监管局,顺利完成“三定”编制工作,按时完成局机关大楼搬迁任务。持续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全年提拔任用公务员14名,平级交流43名。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培优工程,建立“双导师”结对帮带制度,坚持政治教育和业务学习齐头并进。二是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履职能力。拉开鹿城深化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改革序幕,于8月16日挂牌成立温州市鹿城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整合承担工商、质监、食药、物价、知识产权等领域执法职责,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问题,打造职业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实现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一盘棋”。三是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市场监管优质形象。组建40余人的信息员队伍,内宣、外宣齐步并进,全年获得上级批示肯定6次,政务信息考核前三季度排名全省系统第一;打击保健食品、问题减肥食品等大案获央视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量级媒体报道,与省市区纪委联合拍摄的廉政短视频《儿子的礼物》在中央纪委网站刊发。 二、2020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0年,鹿城区市场监管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重大部署,聚焦主职主业,突出转作风、优服务,重民生、促改革,重监管、保安全,抓队伍、树形象,着力构建适应区域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市场监管体系。 (一)持续提升服务经济水平,不断谋划发展先手棋 一是进一步推动温州市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建设。确保温州市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二期于2020年5月准时投入使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达20亿元左右,年税收约1亿元。市场内设有服装面料辅料销售区域、服装设计工作室、网红直播间、多媒体T台秀场等,以及章华妹创新创业博物馆和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新闻发布厅。二是进一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新增“品字标”企业4家以上,新增政府质量奖3家以上,计划研制“浙江制造”标准6个。继续保持专利增量、每万人拥有量稳定增长态势,做好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工作。争取新增市级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1个、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继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深入净化市场环境。三是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新要求为牵引,推行“一表通”填报制度有效减免材料、实现开办手续“当日结”精简环节、主导开办费用“零支出”降低成本、推送“创业宝”套餐,配合多项优待举措优化服务。 (二)持续围绕民生领域热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是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热点问题。推进转供电环节加价行为专项整治,规范涉企收费,严肃查处利用政府权力和影响力强制收费、不合理转嫁成本等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网络交易监管体系,加强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据库建设,开展网络集中促销节点定向监测,强化重点领域网络治理,推进网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全面保障产(商)品质量。不断提升民生领域市场监管案件侦办力度与水平,由点带面,争取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震慑力,净化群众居住消费环境。全面落实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继续开展强制性产品专项检查活动,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深入提档信用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健全考核与投诉举报事件核查处理机制,常态化应用“掌上执法”系统;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引入信用权重,实施精准监管;实行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继续推进信用示范单位认定工作,履行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职责,做到核查到位、不留死角,以信用提档促进消费放心。 (三)持续把牢履职监管关口,不断筑牢安全防火墙 一是巩固食安创建成效。创新监管手段,实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创星计划、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及名特优食品作坊和亮化达标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建设。通过对餐饮单位的全覆盖检查,落实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二是落实药械化日常监管。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两法的实施,规范监管行为,做到监管对象台账管理、现场监督检查、监管留痕及提出整改复查率4个100%,同时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三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继续加强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维保市场秩序。组织维保单位作业人员考证培训,开展维保能力调查,针对性地解决人机比失衡等问题。持续推进电梯智能监测安装工作,指导重点企业实施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充分发挥特种设备专委会作用,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完善通报制度,有效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职责。 (四)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夯实队伍基础桩 一是主题教育常抓不懈。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注重理论学习与理解运用、调查研究与履职尽责、检视问题与整改落实相互结合,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龙头示范作用,汲取奋进力量。二是党的建设规范升级。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精心打造局机关新大楼机关党建示范点和廉政教育基地,统筹推进“墨香单位”创建,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建设工作争取走在全区前列。加强食品、药械化、特种设备等全领域培训学习,开展办案实务研讨,锻造专业化执法队伍。重点对日常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力促形成自觉敬畏法律、敬畏办案纪律的风气和氛围。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推深做实。突出警示和廉政教育,构筑“不想腐”堤坝;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强化全员绩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职务与职级并行机制的正向激励,将考绩结果作为职级晋升或降低的重要依据,扎牢“不能腐”笼子。完善全员廉政档案,建立健全廉政预警制度,坚持廉政问题和风险抄告制度,实现闭环管理。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做实做细日常监督,运用“四种形态”组合拳,坚决强化“不敢腐”震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