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鹿城青年领航组织,鹿城团区委坚持做精思政引领、做实青春建功、 做专服务青年、做深从严治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助力品牌建设、青春志愿服务等方面,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负青春,不辱使命,为鹿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奋斗强团中书写青春答卷。 战“疫”有作为 “青”力投入抗疫之战 自疫情发生以来,鹿城共青团紧急临战、紧急部署、紧急落实,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发动全区青年、团员积极投身防疫战场,贡献青年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1925名青年参与排摸,完成168 个村社,39521人次的排摸工作;向区疾控中心、医院及各基层单位累计捐赠 200 万只口罩,1 吨消毒水、5000斤酒精等医疗物资以及20余万元捐款。 线下,鹿城青年积极站位,支援一线;线上,鹿城青年同样全力以赴。为做好正面宣传,鹿城团区委在鹿城共青团公众号开设“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栏,开设“战‘疫’青年先锋”滚动播报,传播一线正能量。并创新开展“宣讲大联盟”,推出温州鼓词《疫情防控阻击战》、瓯剧唱段《口罩遮面未识君》、快板《鹿城人民,众志成城打好防“疫战”》等作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防疫知识。同时, 鹿城团区委还广泛收集网民关注热点,联合宣传、卫健、公安的实时互联互通机制,紧紧抓住市民关注点和舆情动向,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针对不实疫情信息和蓄意造谣等不法行为,及时通过辟谣平台、官方微博等渠道澄清不实传言,第一时间遏制风险蔓延,稳固人心。 在一线联防联控中,鹿城团区委发布“征集有医务知识志愿者”招募令,完成6支志愿者队伍打造, 200余名志愿者赴街镇、卡口支援,充实一线防疫网络。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温州需要你”物资征集帖,动员鹿籍青年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搜集缺乏的医疗物资,并积极认捐。并联合温州市(鹿城区)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招募 20 位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教师等组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线上加油站,提供心理疏导、减压、社会支持等公益服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鹿城团区委积极助力就业稳岗,精准发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速增效贡献青春力量。发动“企小二”深入了解企业概况, 诚心解决复工难题,将一揽子惠企政策送到位。同时拓宽线上招聘渠道,推出网络“云”实习,开通“远程面试”服务,根据需求分类编制“鹿城人才分布图”“产业紧缺专业目录”“引才线路图”,积极引导高校 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 激发青春力量 紧扣城市发展主线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鹿城团区委通过青春助力“两区”建设专项行动,坚持以岗位建功为依托,搭建项目平台,助力中心工作发展。“青企驿站5+”行动、“创青春·耀未来”鹿城区第五届创业创新大赛、 双创真人图书馆……一个个体现阶段中心工作要求、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青年主题实践活动,在系统上下蓬勃开展,成为了广大青年参与并见证鹿城蝶变的集体记忆。 在架设全区域联动平台上,鹿城团区委与温州“两个健康”研究院、浙江工贸学院、青企协三方合作,推出政企学堂、政策宣教、志愿服务、子女圆梦、 技能提升“青企驿站5+”行动43场,直接覆盖21个机关及街镇、300 余家企业和2100余位企事业青年。年初更是联合人社部门引导百余位阿坝州务工青年入职康奈、巨一等企业就业。 为构架全方位服务链条,鹿城团区委举办“创青春·耀未来”鹿城区第五届创业创新大赛,构架“政策、资金、阵地、导师、培训、推广”服务链,联动农业 银行设立 3000 万元鹿青创业授信贷款,搭建鹿城“百名创业名师+百名双创人才库”,铺设 4 家线下 “青企驿站”实训基地,推出企业家素养提升课程、双创真人图书馆等实训30场,对接反馈青企发展问题4大类25条,助推青年实现从创业创新梦想到创业实践的转变,促成优质项目在鹿城区落地、开花并结果。 鹿城团区委还致力于盘活“青字号”资源优势,5家市级青年助跑示范岗、10 个助跑志愿站,依托片区联盟,逐步实现村社区域下沉覆盖。青企协青年企业家发挥吸纳凝聚作用,累计发展会员102 人。开展“人大政协与企业青年面对面”、投融资推介、政策讲解等活动 18 场,当好青企娘家人。“鹿城共青团”全媒体矩阵建设,“鹿乡青旅”“企小二微舞台”等原创品牌栏目建设同样有声有色,致力做好乡土风情宣传、汇企政策解读等工作。 展现青年活力 引领创新创业创优 作为温州中心城区,鹿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迫切需要加速集聚创新创业的“千军万马”。鹿城团区委发起青春助力“家燕归巢”专项行动,积极推动鹿城青年勇于创新创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满满诚意打造创新创业之城、 青年人才聚集之地,鹿城团区委推出“白鹿引才”朋友圈计划。线上,建立鹿籍学子“家燕归巢”联络群,全市首推《温州阿娒,走归喽!“瓯悦”带你看温州人才生态新政》等漫画;线下,联合人才办在温设立鹿城区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在外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组建高层次人才“白鹿引才宣传官”和在读学子 “大学生联络官”队伍,开展政策讲坛、乡情宣传、真人图书馆等活动,覆盖学子1600余人。关注青少年需求,助力年轻人成长。鹿城团区委推出“成才引航”岗位见习计划。主办“智汇温州,才聚两区”全国巡回引才(武汉站)鹿城专场对接会,整合头部企业 32 家,携千余岗位登门求才,展示鹿城人才新政及发展潜力。在鹿推出企事业见习岗、公益服务岗、团建助理岗等三类岗位320个,搭建5大企业见习实践基地,打通学子与企事业岗位供需渠道。 “希望广大温籍学子学成归来, 共同建设家乡美好未来。”在“青英聚鹿”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国内五所“双一流”高校学生代表被聘为鹿城“温籍大学生联络官”,作为在外温籍学子与家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向学子们发出建功家乡的呼吁。这也是鹿城团区委“学子面对面”凝心聚力计划的重要一环。通过举办“青英聚鹿”活动,鹿城与“双一流”返乡学子,通过政企同频对接、政府宣传动员,变网对网沟通为面对面交流。同时,鹿城团区委推出“成长陪伴”青年服务计划,聚焦温籍学子返乡交友圈狭小、婚嫁费用高等痛点,打响“亲青恋”婚恋品牌,已举办“高层次人才专场”等主题婚恋活动13 场,签约简约婚嫁承诺 1020人。 用好“亲青筹”平台,围绕生活贫困、 学业救助、医疗经费等问题,相继为温籍学子社会化募集12次,合计54 万元。 打造坚实堡垒 提升基层组织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了与青年的联系更加紧密、组织更加坚实,鹿城团区委推出共青团组织力提升“潮头工程”,积极落实改革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在推进配套组织改革上,鹿城团区委在全省率先完成县(市、区)青联改革换届,选举青联委员 103 名,评选表彰“鹿城区十大杰青”、“鹿城区最美90后”20人。开展“小候鸟圆梦微心愿”“不忘初心”红色传承等2019鹿城青联“七大民生实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情暖阿坝实事项目中,20 余名青联委员,奔赴2700余公里,为壤塘县送上现金物资。 做实撤村并居团组织建设后半篇文章。鹿城团区委是全市首个完成撤村并居团组织改组工作的区级团组织,在这条改革之路上,还创新探索出团支部“第一书记”派遣制、“党团联席会议”模式,解决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问题。在13个村(社)团支部试行“专兼挂”制度,选派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团体等带头人 26 人,切实解决带头人难觅、外部资源缺乏问题。在 25 个社区开展省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专项行动试点,完善“需求、资源、结对”三张清单,相继涌现锦园“新青年下乡敬老服务”,菱藕“志愿时间银行”等特色青年志愿品牌。 为纵深推进团属资源重组,鹿城团区委整合12个社会组织、29家非公企业和33家机关街镇团组织,打造5大片区联盟,资源统筹聚焦片区品牌建设,如在五 马街、禅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以“老街团青朋友圈”为主题打造街区青年联盟,设置袋鼠小镇红领巾e站、 解忧法治信箱、青创宣讲阵地等团属阵地,形成了“禅街百人共绘·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红领巾集市”等特色品牌活动。 不负使命 续写建功新篇章 牵头创成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岗2家,省级“青创农场”1家;打造庆年坊“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扶持志愿项目斩获省级大赛金奖、铜奖;全省首个完成县(市区)青联换届,省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专项行动试点落户鹿城……回望2019所获的累累硕果,今年,鹿城团区委将紧抓现有团建基础和鹿城差异化优势,继续踊跃投身奋勇建功新时代的伟大洪流。 一方面,鹿城团区委将继续做好思想引领,以“五四青年宣讲团”“鹿城青年学院”“红领巾E站”等为抓手,系统地推进好主题教育宣讲、“新青年下乡”、“队长学校”等项目活动,运用好“党团知识竞赛”、青年典型选树等有效载体,更好地为党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人心。在做好服务大局方面,则发挥青联、青企协作用,深化鹿城“青企驿站”品牌建设,开展青春路演会、青年创业论坛等活动,不断充实青创“导师团”、“项目库”和“资源池”,服务青年企业成长壮大。并结合鹿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等中心工作,以“青年文明号”为主体,探索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鹿青跑团”作用发挥。 关注青少年需求,助力年轻人成长,同样是鹿城团区委今年工作主线。以服务青年为主旨,鹿城团区委将在青年权益维护上探索好专班制度,以“团干+辖区社工+志愿者”模式结对重点青少年,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排查和帮扶管理,破解帮扶人员流动大、工作不持续难题。用好“亲青”四大品牌,在婚恋交友、助学助困、权益维护、青年创业方面不断提升载体设计的吸引力。抓好开门办团理念,在做好街镇团(工)委“一团一品”的基础上,拓展好片区团建联盟的同台竞技,通过竞优比选擂台赛、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等载体,不断增长短板,传承经验,提升团属品牌“影响力”,稳步推进“双百双提升”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团建基础。 另一方面,鹿城团区委将自我加压,紧扣党政中心,紧贴鹿城实际的定位,切实当好鹿城青年娘家人。全力抓好浙江省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试点推进工作。做好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做好志愿服务网络广域覆盖。在全区121个社区志愿服务打卡计时点设置的基础上,加大基础投入,实现中小学集团校、社区、大型社会组织的全面覆盖,确保90%以上志愿服务由志愿汇上发起。做好志愿服务“一社一品”创建,年内争取新增省市级志愿获奖项目,优化升级菱藕社区“志愿时间银行”、庆年坊社区“群团志愿者”等品牌项目,不断提升鹿城志愿服务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片区团建联盟的品牌化创建,形成特色的志愿服务板块、特色少先队板块,特色青年文化节板块,特色双创板块,真正让团青见证历史街区的老街新貌,找到青年的组织归属。 同时,鹿城团区委还将打造“家燕归巢,智汇鹿城”招才引智2.0版本,建好鹿城籍高三毕业生数据库及各地高校温籍校友会数据库,不断拓展“白鹿引才宣传官”和“大学生联络官”队伍数量。深化与人才办、人社局、经信局等单位的合作力度,在青年学子成家立业上搭好政策解析和兑现渠道。加大组织吸纳,用好青企协、青联、志协等团属组织的杰青集聚效应,不断吸纳区内外应届毕业生、在职精英等新鲜血液参与鹿城青年工作。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探索组建多地团组织共建联盟,实现校企资源互通。 记者 施晴雯 通讯员 蔡若谷 责编 黄宇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