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控制是人口普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人口普查成败的关键。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普查全过程。在普查的各个阶段,还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依法进行普查,才能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靠。下面就如何做好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进行阐述: 一、做好基础准备阶段工作质量控制 (一)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街道首先建立组织实施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普查的领导。制定切合本地区实际的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普查经费,做好物质准备;切实做好人口普查试点工作;精心组织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选调和培训;切实搞好人口普查宣传动员工作;做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准备工作。 (二)认真做好普查区域划分工作。区域划分工作是保证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的基础,普查机构要在实地勘查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地域原则、不重不漏原则、归属唯一原则和就近原则”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由普查员进行实地勘查,按照“不重不漏、边界清晰、不交叉、不间断”的要求。经上级普查机构核准后作为入户访问登记的依据。 (三)认真做好清查摸底工作。清查摸底既是搞好现场登记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普查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多渠道收集信息。在实地访问摸底之前,应根据需要,收集公安、卫计、民政以及规划部门编制的地图、行政记录等有关资料,作为清查摸底的基础信息。清查摸底过程中,采取逢人就查、见人就登、按房找人,逐一摸清、登记。认真对登记对象进行识别,找出外来、外出人员及全家外出户,对摸底结果进行过录汇总。摸底走访完成后,人口普查小组要对清查摸底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将基础信息与摸底结果进行仔细对照,重点检查摸底结果与公安户籍、卫计、民政等记录核对情况;检查是否有住户、人员在不同的普查小区被重复登记在摸底表中;检查普查员识别的登记对象是否准确。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 (四)切实做好普查准备各阶段工作质量的检查验收,强化监督检查。普查机构要制定普查各阶段工作质量控制办法和质量控制标准,狠抓检查和落实。严把检查验收关,达到普查质量要求的予以通过,对普查工作质量不合格的普查区责令其重新进行复核或返工重做。街道普查办公室要及时掌握普查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对普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控。 二、强化普查表登记阶段数据质量控制 (一)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落实责任制。入户访问登记、复查、录入、汇总是人口普查的关键环节,也是工作量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阶段,是对普查准备阶段各项工作质量的检验。街道普查机构应当成立专门的数据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工作分工,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落实责任和负责人。 (二)严格组织实施“四查”措施。在普查表登记过程中,街道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要求,按照登记时间、顺序,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逐一进行普查登记。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在入户登记期间应每天集中一次,及时沟通,交流讨论,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的办法。在普查入户登记阶段,街道普查机构应严格组织实施“四查”措施。“四查”,即以普查小区为单位,实行普查员自查:自查与登记工作同时进行,普查员将当天登记的普查表进行自查,发现疑问再次入户核对,并据实更正;互查:即以普查小区为单位,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按专项分为若干组,根据审核要点进行专项检查,互查中发现有差错和疑问,由普查指导员与原普查员核实,或统一组织再次入户核对,并据实更正、议查:由村人口普查小组组织召集熟悉情况的人员参加座谈会,议查登记的质量、登记对象重漏等问题,对议查中发现的差错进一步核对,并据实更正、抽查:由街道普查机构组织的入户登记质量抽查,对普查员入户登记质量控制措施不落实的,进行限期整改。通过层层负责,环环把关,尽最大努力消除源生性差错。 (三)认真做好人口普查登记、录入及汇总。普查登记、录入、及汇总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街道普查机构要高度重视普查普查员和指导员选调和培训。按照热爱人口普查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细致、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有较高文化程度,能熟练操作电子采集设备,诚实守信、有奉献精神的标准选调普查员,进行严格培训,经测试合格者上岗。街道人口普查机构应对每个普查员的工作进行认真验收,确保人口普查的质量。 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的人口普查,普查数据质量好坏是普查成功与否的具体体现,而在普查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普查数据质量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人口普查每个阶段的工作,切实保证人口普查各阶段和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才能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