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新闻网讯 伴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节地生态葬式正逐渐为市民所接受。近日,位于温州市区翠微山的生态回归纪念园——温州首座海葬纪念公园“义园”竣工并对外开放,给市民提供了一个纪念骨灰海葬先人的平台。 殡葬改革迈上新台阶 近几年来,鹿城区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营造厚养薄葬、文明丧葬、低碳祭祀的社会氛围,全区实行绿色生态葬的人数不断上升,尤其是海葬例数历年为温州市第一。截至目前,共有海葬85例、树葬57例。 同时,为鼓励更多市民接受、选择环保、节地的绿色生态葬活动,鹿城区还对选择树葬者除免费外另予奖励金5000元,选择海葬者除免费外另予奖励金8000元。 “推行骨灰撒江海、树葬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鹿城区文明中心主任韦龙成告诉记者,通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文明丧葬中来,实行海葬、树葬等绿色生态葬。 2015年,一批以周志华老人为首的有志之士自发向鹿城区民政局递交了一份绿色生态葬法的联合倡议书,申请百年之后弃公墓选海葬,并且希望把购买公墓的钱留下来建设一座凉亭以供后人吊唁,该倡议立即得到了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义园”正是为这一批有志于生态节地安葬的市民打造的一座小型开放式海葬纪念公园。其长约50米,宽约2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据鹿城区生态回归促进会会长蔡文篪介绍,纪念园取名为“义园”,旨在为“义无反顾、义不容辞、义薄云天”的有义之士立碑。遵循“打造具有温州特色的时代新内涵的节地殡葬文化景观公园”的理念,让一批批拥有“魂系生态、落叶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环保理念的“有义之士”的灵魂安息。“义园”二字更是由原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梁星心命名,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羲之53世孙王学文书写。它的落成,标志鹿城区殡葬改革又迈上了新台阶。 身后“一件事”线上办结 鹿城区作为温州市的首善之区,近年来牢牢把握全省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这一契机,结合“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办理”的审批服务理念,从“减环节、减材料、快速办”等方面着手,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权力运行云平台,率全市之先实现身后“一件事”线上办结,成为全市“互联网+殡葬”的样版。 在改革前,群众为办理身后事的事项需要分头跑到村、卫生院、医保、社保、公安甚至退役军人、残联等多个部门,从路程和审批时限上来看耗时较久。而鹿城区在改革之后,丧属只需致电属地村社发起申请,即有村社干部上门。在宣传文明办丧的同时,村社干部请丧属在申请表上勾选需委托代办的事项,收集好一张申请表、一份文明办丧承诺书、一套材料,由其携逝者资料(或陪同群众)前往卫生院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将全部资料递交到街镇便民服务中心。身后事办理实现了由分散办理到集中“一站式办理”,群众无需再跑。 同时,改革前,群众需要到多个部门提交死者和丧属的身份证、户口本(亲属关系证明)、死亡证明、银行卡等资料,重复资料较多。改革后,鹿城区全面整合重复提交的资料,村(居)干部只需将收集起来的一套材料递交给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将全部纸质材料扫描电子化后,上传到一件事联办的平台,向有关部门发起联办,实现办理资料从繁多到精简,一套材料由多部门一次性共享。 在改革前,各个部门分头办理的时限总计约为30个工作日,如若遇上材料缺失,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在改革之后,办理时限均为即办(银行入账约需7-15个工作日),其他事项经过网上统一受理、细化分工负责后均为即办。各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将各自办理结果在系统中反馈回街镇,街镇办结。由过去的“串联办理”变为现在的“并联办理”,把“身后事”事项办理由“多部门”“多流程”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记者 王荣 张子雨 责编 黄宇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