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42/2021-1925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供销合作社
生成日期 2021-01-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鹿城区供销合作社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鹿城区供销社在鹿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社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推进我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供销合作社的新贡献。现就区供销社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夯实扶农基础,深化“三位一体”改革

一是进一步理顺农合联组织架构。6月16日召开了区农合联理事、监事会议,听取了鹿城区农合联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区农合联理监事人员调整的议案和区农合联执委会主任、副主任调整的议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由区分管领导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分别担任理事长和监事长,构建完成了新的组织架构,推进机构实体化运行。二是搭建区级为农服务平台。6月份建成全市首个区级农合联服务中心。该中心坐落于区供销社一楼大厅,占地110㎡,设有区农合联经贸公司服务区、区农合联组织架构介绍栏、区三农融资担保公司服务区、党员先锋站和农合联会员之家,既是市民购买优质农产品的平台,又是农合联会员的服务阵地。三是提供多样化涉农信用担保服务。在三农融资担保公司因股权变更事宜暂停运营期间,积极对接市农信担保公司为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担保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助力复工复产,最大程度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同时贯彻落实区政府〔2020〕36号专题会议精神,指导温州市鹿城区三农融资担保公司山福镇沙头工业区C-05b地块建设项目零手续费为山福镇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共计3600万元的低息贷款担保,助力消薄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年收益可达280万元,在提高村集体经营收入的同时,更为山福地区乡村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场地与平台,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二)搭建销售平台,扩大农户产品销路

一是建立新型网上销售渠道。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拓宽我区农产品销售渠道,今年区农合联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出资开发了“鹿城供销云店”网上销售平台。该平台积极对接鹿城区域内各类农产品供应商,通过与老供销超市、产业农合联会员签订产品供应协议,设立31处自提点的方式,切实打通了农产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全区农民将禽畜、蔬菜、水果、粮油等共计100余种农产品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最大程度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使消费者能够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商品,惠及全区市民。同时,平台深化山海协作,上架泰顺、四川阿坝州、新疆阿拉尔等贫困地区的茶叶、松茸、蜂蜜、牛奶等特色农产品,带动三地农户脱贫致富。三是拓展农产品线下销售渠道。举办“供销集市”、“绿色服务伴我行”农产品进社区等线下活动,与“供销云店”的线上模式互为补充,在保证老百姓餐桌安全的基础上,让更多本地农产品走上本地餐桌,为消费者提供实惠和便利,帮助我区农户增收致富,助力鹿城乡村振兴。今年共举办了1场“供销集市”,4场“绿色服务伴我行”农产品进社区活动,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40余万元。二是全力助农解困谋销路。针对农产品运输受限、群众出门购物难导致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区供销社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协调相关单位,打通农产品配送绿色渠道,并主动对接老供销超市帮助滞销的蔬菜和肉鸡进超市,搭建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区、镇两级农合联还组建党支部志愿服务队,通过红色管家代办服务等方式,共帮助农合联会员单位销售肉鸡12万羽,蔬菜32吨,大米6吨,销售额达300余万元,为疫情期间销路受阻的农户分忧解愁。

(三)发挥职能优势,助力防疫抗疫工作

一是全员下沉抗击疫情。从1月31日起,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鹿城供销全体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义不容辞地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下沉一线,支援山福镇、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和温州动车南站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68天。二是积极号召防疫“消杀”。藤桥农合联在区农合联的指导下,向农合联全体成员和广大农民朋友发出“战疫情、保生产、稳供给”的倡议书,带领成员单位积极利用各类农机具,对农合联会员养殖场、农贸市场及人员密集地等高风险地区开展义务消杀活动,主动担当起疫情防治阻击战的后勤保障员和志愿者。三是后期做好春耕复产。疫情后期,针对我区春耕备耕、农业复工复产等实际情况,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共储备农药8吨,化肥380吨,农用薄膜5吨,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扎实做好春耕期间农资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开展送农资下乡活动,将急需的农资免费赠送到各大农户手中,助力复工复产。同时积极争取金融助农、惠农政策,减免担保费、放宽反担保要求、降低贷款利率及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尽可能减少疫情影响带来的损失,及时解决农户春耕复产资金难题。

(四)党建带动社建,探索农合联党建模式

一是成立农合联党员专项服务队。由区供销社领导担任各组组长,吸纳区社党总支全体党员、各级农合联党员、区社机关干部、区社机关退休老干部、社属企业干部职工等,成立三支农合联专项服务队,在充分发挥区农合联党建阵地作用,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的同时,为我区农合联会员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二是建立产业农合联党建联盟。采取“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做法,在产业农合联组建党建联盟,成立党支部,进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产业农合联党建联盟把分散在各个乡镇、村组的党员致富能手按产业组织起来,增强凝聚力。联盟成立后,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围绕生产经营活动有的放矢,让具有同类特长的党员经常聚集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及时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着力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一是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不动摇,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树立“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工作理念,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各项工作,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齐抓共建、相互促进。切实加强对基层社党组织的领导,对接区委组织部和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将藤桥供销社党支部隶属关系划转到区社党总支。指导区社机关履行行业指导、规划统筹、政策协调、资源整合、督促检查等职责,充分发挥产业农合联党建联盟独特功能,将新成果、新经验融入到为农服务的具体实践中。

二是优化农合联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农合联“两项制度”建设,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力量,强化各级农合联的角色意识,切实履行好农合联职责。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与其他涉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合作,依托基层农合联和产业农合联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壮大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深化社企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社制度管理、经营创新、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完善人事管理、业绩考核、财务监督等制度,探索在区社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对社属企业和基层社财务运行进行统一核算。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薪酬、人事等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指导基层社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扫清重点工作推进障碍,并以此为契机,加强经营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稳步拓展新型业务,释放基层社发展活力。

(二)着力健全为农服务功能,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和创新农业生产服务。发挥农合联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帮助农合联会员及时掌握农产品产销合作模式、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宣传等信息。引导各产业农合联加强信息沟通,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打造产业农合联联盟,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效果,提高各产业农合联之间的利益联结和全产业链利益联结,不断壮大发展产业农合联,带动会员增收致富。

二是优化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常态化开展广受农户和市民欢迎的“绿色服务伴我行”农产品进社区系列品牌活动,发挥“鹿城供销云店”平台影响力,开设鹿城特色、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地区产品推介专区,结合供销进文化礼堂活动在市区文化礼堂设置供销服务点,以文化礼堂作为供销服务宣传阵地,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效果,推动新时代供销服务数字化转型,更好服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

三是优化和创新平台阵地服务。按照聚合资源、完善功能、建管并举的原则,提升区、镇两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购买、庄稼医院、技术培训、金融服务等功能,同时聘请专家顾问定期坐班为农民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切实把各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打造成我区农民心之向往的会员之家。

(四)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打造“三位一体”合作样板

一是持续推进“三位一体示范”带建设。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带建设的意见》(温供〔2019〕11号)文件精神,将“六有”成果转化为“六好”。深度融合发展藤桥、山福两地现有资源,将两地融合发展为我区建成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效益效能优的 “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带。充分发挥示范带为农服务平台作用,让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共享示范带建设成果。

二是全面落实农合联“两项制度”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建立农合联会员积分制度。根据农合联会员的基本情况、运行情况、参加农合联组织的活动情况、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力等指标,客观准确的开展核查和计分,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将对会员进行跟踪、监测和管理,对会员的类别实行动态管理,出台政策扶持不同类别的会员,鼓励会员积极参加各级农合联组织的活动,促进农合联会员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依托鹿城三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加强与农信机构工作协作和服务协同,开发“产业贷”等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以信用等级评定、授信服务为基础的普惠金融全覆盖,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