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12/2021-00150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人防办)
生成日期 2021-0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区住建局勇挑全区“大建大美”、城乡危旧房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重任,对标先进、全力以赴在战疫情和促发展“双线作战”中当先锋,不断推进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0年重点工作总结

(一)抗疫复产勇强当,聚力夺取双胜利。紧盯“力夺双赢”目标,严格落实建筑工地疫情防控“七个到位”、“三个管理”措施,确保住建领域安全;出台我市首个复工复产专项“行业化”工作指南,活用“智慧安监”精密智控,提早实现建筑业“白名单”企业、省市重大建设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复工率和复工安全率4个“100%”,复工电力指数位列“三区两市”第一,市委改革办在《探路者》上报道了区数字赋能复工复产创新经验做法,为全市、全区防控和复工复产大局做贡献。

(二)“大建大美”掀高潮,勇夺领跑“火车头”。主动担当全市“大建大美”建设主战场重任,全面实施总投资达1178亿元的237个全区“大建大美”项目,其中,市级项目137个,率先在全市掀起规模最大、铺开面最广、势头强劲的建设热潮。截至11月底,完成鹿城全域“大建大美”项目投资额229.413亿元,已开工项目97个、建成项目43个。其中,市级考核项目完成投资额约180.5亿元,已开工项目56个、建成项目30个,累计开工数、建成数、投资完成额均位列全市(12个县市区)第一。同时出台《鹿城区关于培育“月光经济”产业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10个月光经济项目,并成功入选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

(三)监管效能再升级,行业发展走前列

建筑行业迎来新发展。积极兑现建筑业扶持政策和培优育强,兑现100余项共1110万元政策奖补资金,金额是去年的两倍;成功引入建筑施工企业3家、实现企业新引入专业承包一级资质2项,均为我区历史之最;加速实施建筑工业化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15个,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34万平米,完成率157%。目前,全区建筑施工企业达138家,具有房建、市政、园林、装饰等集群领先优势,1-6月我局牵头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专班MEI评分位列全省第一(下半年专班取消),三季度建筑业产值总量位居全市首位。

审批改革实现新突破。创新抓好“云评审”“云审批”“云监管”,在全市首推建筑品质线上开放型评审新模式,工程开标、招投标备案、施工许可证核发等6类事项从“最多跑一次”提升到“一次也不用跑”。

工程监管开创新模式。率三区之先推行实施“资格预审+评定分离”模式,有效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开展建筑品质提升行动,市府路小学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获省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钱江杯”,市政房建工程夺杯数创近三年历史新高;狠抓建筑品质和安全生产,全域推行“智慧工地”“无欠薪工地”“标化工地”创建,确保建筑工地零重大事故,全年创成省、市、区级标化工地74个,创成数为历年之最。

人防工作迈上新台阶。出台鹿城人防产权改革制度,拟定人防平时使用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人防管理;开展人防大排查,开出全市人防工程领域行政处罚第一单;抓实指挥部常态化建设,整组8支人防专业队和2支民防应急救援队(269人)开展实兵点验。

(四)聚焦群众满意度,民生实事结硕果

交通治堵“快马加鞭”。温州市区首个下穿隧道——锦绣路下穿于7月中旬通车,温瑞大道二期(鹿城段)提前2个月全线通车,成功献礼国庆;提早2个月开建灰桥浦桥应急拆建工程,并提前实现南半幅通车;打通4条断头路,额外启动4条断头路建设,新建城市道路里程4.5公里;超额建成停车位8757个,其中公共停车位521个,畅通路网毛细血管。

老旧小区加速改造。率全市之先出台《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创新实行“菜单式”改造、竞争性申报等模式,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获得姚市长肯定批示。目前,已开工25个小区,完成率是年度计划的近3倍,其中清风、碧波、金康园、金穗园等4个试点小区已全面进场施工,计划年底完工。此外,全面完成全市最大体量200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项目,受益群众达45000户;出台全市首个加装电梯补助细则,涉及补助金额达1185万元,受益加装电梯项目79个,全年申请加装电梯294台,开工或复工加装电梯140台,完工50台、完成率104%,加装电梯投用总量位列全市第一。

危房改造实现解危。挑担全市95%,共1628幢城镇危旧房治理重任,其中三层及以上预制多孔板结构危旧房322幢,面对各方诉求协调面最广、工程治理体量最大、结构安全隐患突出等困难,提早组织危房分类处置,如期在8月底前实现322幢危房实体解危100%,跑出了危改“加速度”。

住房保障坚实有力。打好廉租房、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性公租房等保障“组合拳”,持续推进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瓯浦垟公租房示范小区创建;加快人才住房保障,配售人才房212套,配租人才房516套,完成10个配建人才房项目出让。此外,启动房屋征收项目10个,创新推出质押登记和注销“线上”办理模式,帮助借款人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五)党委班子挑担子,意识形态稳推进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成立党委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全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党内通报意识形态情况1次。发挥班子带头作用,全年班子成员上党课6次,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其中集中学习研讨4次。加强全员思想教育,组织意识形态、廉政教育36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3次、党员集中学习9次、党内法规考试1次。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深入谋划“精建精美”,大力提升城市品质

实施覆盖鹿城全域、总投资额达1602.58亿元的215个“大建大美”项目,计划年内开工68个、建成 71个,完成年度投资额199.89亿元,重点抓实148个市级项目,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统筹推进教育设施、市政道路、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民生项目92个,补齐民生短板。同时以“两线两片”为重点,谋划14个市民体验项目及8个“月光经济”产业项目,重点启动江心西园改造提升工程、庆年坊片区改造提升工程,投用江心东园、温州解放街和五马历史文化商圈南片区二期项目、瓯江沿岸东瓯大桥以东到郭公山段夜间经济特色一条街等市民体验项目,形成以城市核心商圈为主体、夜市街区为补充、多种消费形态并举的错位发展格局,并牵头完成2021年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验收工作。

(二)加快建筑行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建筑业。主动出击“两个健康”发展良机,下好改革“先手棋”,扎实践行“三服务”、培优育强,让本地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精建精美”城市建设,并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不断做大做强建筑业,保持建筑业总产值全市第一。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活用“智慧工地”数字赋能,狠抓疫情防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松懈,实施“铁锤”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施工质量安全行为,严格管理、倾情服务,打造更多的“匠心”工程,争创省、市级优质工程10个、“标化”工地8个以上。

狠抓审批改革“零跑”。纵深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固化6大事项“零跑”举措,让办事企业“足不出户”网上办理业务,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投用电子化交易系统、“不见面开标”系统推进流程再造,实现工程项目招投标交易全程线上运行。

系统推进人防工作。深入实施人防产权制度改革,会同相关部门编制重点区块人防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制定人防警报、指挥通信三年规划,落实疏散基地普查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培训,扎实做好人防坑道开发利用、人防宣传教育等工作。

(三)突出民生保障服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交通治堵保畅。优化城市路网,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题,以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为着力点,年内打通断头路2条,新增停车位5000个,其中公共停车位500个,实实在在办好民生实事。

乘势而上老旧小区改造。建立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数据库,形成“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老旧小区改造滚动机制,年内实施改造13个老旧小区;不断降低加装电梯实施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明确申报流程、部门职责、补助要求等内容,年内完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60台。

最快速度推进危改治理。目前我区剩余存量城镇C级危房1249幢,主要集中于五马街道历史文化街区和松台街道清明桥征收片区,计划结合修缮加固、历史街区改造、征收改造等方式完成五马、松台等街道300幢存量城镇C级危房治理,并对新增城乡危房及时排查鉴定,开展治理。

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年内开建人才住房2万平方米,配售人才房534套、面积53000平方米;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惠及各目标人群,保持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走在全市前列。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