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近日,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名单公布,鹿城区成功入选。在持续实施“首位教育、学在鹿城”发展战略下,鹿城区整体架构“立体式多维度”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样板,积极探索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应有更高的立意与站位。为了进一步规范劳动教育在鹿城中小学的落地实施,鹿城将于近期发布《鹿城区教育局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修订稿)》,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区域特色且具市级示范的劳动教育模式。 日前,记者来到温州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温州市黄龙第三小学,探访劳动教育开展实况。据悉,从2018年开始,黄龙三小便先试先行结合学校“朴美少年”育人目标,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体系,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 在温州市黄龙第三小学,劳动教育不只在“田间地头”,更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一花一木皆课程。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红领巾农创园·多肉种植基地”中大小不一、各色各样的多肉盆栽。这是学生在家政课程中的多肉种植成果。从花盆外观、植物品种、拼搭等都需要构思,学生最终设计出创意十足的多肉造型。在右边绿化区内,学校安装了两个木制种植箱,每年播种季节来临时,师生一起种上七彩辣椒、太空南瓜、番茄树、矮脚向日葵等不同的科技农作物——学生每天一进校门就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科技农业的神奇,实现教育与自然的关联。 课程设计亦是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在黄龙三小,各门学科都有劳动元素,体现学科的整合意识。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课程中侧重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侧重职业认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科学课程中侧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平时我们课程里就有劳动与技术的课,在其他的课上,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一些关于劳动实践的知识,让我觉得劳动非常有意思。”该校学生简白若晗告诉记者。 学校的劳动教育除了与常规学科融合,还与拓展课程、主题活动课程进行融合。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包括巧手染坊、航天航模、西点制作、瓯绣等。比如,在学校开设了5年的在巧手染坊,学生除了学会染布,还制作出各种有创意的文创作品。在学校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中餐烹饪实践基地,学生在毕业时要学会做四菜一汤,其中至少要有一道瓯菜。 对于黄龙三小而言,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该校已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同步开发设计评价量表,全面多元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如今,在这里,每一个劳动与志愿岗位上都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身影,学校希望由此形成学生的基本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并非狭隘地专指体力劳动或直接的生产劳动,也不能窄化为种植劳动,而是基于体力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探索性创新劳动、艺术审美性劳动的实践活动。”校长叶克表说,下步,学校将继续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建立更加系统、完善、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此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版式 王亚静 责编 戴武杰 审核 蔡志坚 监制 郑克 总监制 章志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