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健康鹿城”行动,要注重抓好基层卫生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支持康养联合体建设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报告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指明方向,鹿城卫健系统党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此次《民生记者跑党代会》专访将围绕“如何让全民共享健康红利”这一主题,且听党代表如何发声。 区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 滕淼: 健康是民生福祉之基。“十三五”以来,鹿城区卫健局软硬件建设双管齐下,实现健康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为鹿城人民托起健康梦。 2021年1月30日,鹿城区人民医院新院投入使用。新院积极联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立足旧院中医技术人才优势,开设中医骨伤科特色诊室,并拥有在浙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县区级康复中心,规模、人员、设备堪称县区级康复中心之最,全方位打造了“环境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鹿城西片医疗健康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离居民最近的健康守门人,承担常见病、慢性病的筛查和防控工作。近三年,鹿城投入2.22亿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增2万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同时,鹿城有序推进区人民医院及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4家市级医院的城市医联体建设,建立家门口的“医疗联盟”,打造“一院一品牌”。 当前,鹿城卫健系统正在积极布局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为百姓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温州首个5G云诊室在鹿城山福镇驿头卫生室投入试营业后,这个新鲜事物立刻成了当地村民的“宠儿”。这间20平米不到的5G云诊室,患者在结算取药时,只要在自助辅助医疗终端设备上点击几下,后台医生即可收到药品需求,在电话确认后,患者就可以到配药窗口取药。未来健康是未来乡村的重要场景之一,在5G等新技术的支持下,鹿城打通了乡村群众看病就医的障碍,将数字鸿沟变为便捷服务于村民的数字红利。 未来五年是推进鹿城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鹿城将建设实用、共享、安全、高效的“智慧健康云”平台,大力发展“医、防、护”三位一体的儿童健康服务,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争创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推动“健康鹿城”建设。 藤桥镇上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叶苗苗: 在健康扶贫中,鹿城卫健系统近几年创新推出流动诊疗车,广泛开展进村入户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不定期联合三甲医院专家开展下乡义诊活动,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解决偏远乡镇看病就医难问题。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鹿城投用了若干辆流动疫苗接种车,先后将疫苗接种服务送进西部的偏远乡村与企业园区等地,将防疫服务变“最后一公里”为贴心零距离。据统计,在流动疫苗车运营最繁忙的阶段,排名靠前的一线医务人员单日接种人次超300人,有时需接种到晚上10点才能休息,就为了让群众少跑腿、疫苗多“走路”。 作为城市医联体国家级试点城市,温州市计划到今年底,主城区区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基本形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日前,温州市中心医院城市医联体鹿城分院正式揭牌,该院将与广化、莲池、仰义等9个片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结直肠癌、心血管病等民生实事项目筛查。 依托医联体转诊平台、全专融合微信工作群等渠道,鹿城建立起了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打通了医联体内相关环节,对基层首诊的急危重症患者转诊总院做到了无缝衔接,形成了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 医养结合是“健康中国战略”下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点内容和重要途径,可以有效规避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鹿城还将继续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医联体组合模式,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前已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模式,既减轻了行动不便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的麻烦,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医养深度融合背景之下,鹿城还将建设康养中心,增设家庭病房,升级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5G智慧中心,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滨江街道洪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郑源益: 近年来,鹿城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定期更新居民的健康档案,每隔一段时间家庭医生都会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随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可以享受到社区医生的上门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与居民签约,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吸引着群众“小病到社区,康复回社区”。 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群众对家庭医生的理念并不十分了解,比如有很多人问:“是不是我签约了家庭医生,有了感冒、头痛、发热的小病,就可以直接打电话,让医生上门给我服务?”其实,我们关键是要让群众树立不是有了病才去看医生,而是要有健康管理的意识,将家庭医生当作自己和家庭的健康顾问。所以最首要的还是要加大对现有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及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发挥好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的帮带作用,重构基层医院与居民的信任关系、亲密关系。 版 式 施芸芸 责 编 黄亦慧 审 核 蔡志坚 监 制 郑 克 总监制 章志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