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出台《2019年鹿城区营商环境工作要点》、《2020年鹿城区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推动任务落实。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摸底调查,组织了6次优化营商环境评价调查,精选样本框,全面开展回访,及时查弱项补短板,推进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二)全力实施便利化行动。多维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提升开办企业、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执行合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注销便利度。健全全区统一、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和办公体系,政务服务办件线上受理率达到92.9%,加快建成“掌上办事之区”“掌上办公之区”,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加快推进新温州人幸福宝、梯联网、智慧教育等鹿城特色“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实现监管事项全接入、监管对象全覆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聚焦民生关切、涉企服务、机关效能、信用体系、执法监管等重点领域,加快实现41件省定高频“一件事”协同高效办理,谋划实施区级特色“一件事”,加快实现线下一窗办、就近办、全域办,线上会办、好办、愿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97.1%网上办,96.3%掌上办,跑零次(含邮寄方式)比例达到97.6%,即办率83.7%,承诺期限在法定期限基础上平均压缩95.3%。对各领域各环节的耗时、流程、费用、材料等全面对标全省最优标准,进一步减事项、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 (三)加快构建法治化体系。围绕“法治鹿城”“信用鹿城”建设,按照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的要求,依法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注重信息公开,推行重点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全覆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防止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处罚标准不一等现象。推行涉企轻微行政违规行为“首次不罚、告诫到位、下不为例”,审慎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重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税务、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信用审核准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大恶意逃废债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社会信用环境。 (四)全面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建立“工业优先”的用地保障集成机制,启动开展工业用地功能回归行动,同步建立工业用地红线保护制度、工业用地腾挪置换利益平衡机制,配合市上级部门,适时推出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争取年底前试运行。开展海域报批围垦用地“生地变熟地”行动,历史围填区域单报处置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落实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财政撬动金融扶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新模式,健全完善“融资畅通工程”保障机制,激励金融产品创新,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畅通,深化财政金融互动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产业政策资金激励效果,引导更多财政金融资源支小助微,实现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有效扩大,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融资便利度明显提升。深入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坚持全区域产业政策动态清理整合,实施产业政策正面清单兑现机制,完善区级工业、服务业、农业和开放型经济四大产业政策。推进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实施落地,抓好“惠企35条”“稳经济33条”等政策兑现落实。 (五)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动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进一步融合发展,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一柜多票”“贸易飞地”模式,完善国际物流通道,打造全供应链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环球贸易港、交运双屿物流中心、双金市场,同步开展市场招商和产业招商,力争把试点打造成为浙南闽北赣东国际贸易重要窗口、外接“一带一路”全球市场的重要节点。 (六)努力营造亲清共融环境。健全“三清单一承诺”政商交往机制。深化“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引导清单”和反对“挈篮子”承诺,明确政商交往行为规范,构建全新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深化“三服务”和“两万”行动,为企业提供“有求必应,随叫随应”的“店小二式”服务。完善“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工作载体,改进调查研究制度,健全区领导牵头领衔重大改革项目、牵头抓重要工作落实、牵头联系重大项目等制度,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三服务”工作体系。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千名干部联千村”行动,优化问题分类梳理、汇总提交、协调交办、跟踪督查机制,做实发债推荐清单、股权质押帮扶清单、企业帮扶“白名单”,细化涉企柔性执法等制度,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让民营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开展领导党员干部违规向企业等管理服务对象借贷、搭股以及乱收费等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深化清廉民企建设,努力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设立“挈篮子”行为曝光台,扭转打招呼说情、妨碍公平公正、破坏营商环境等社会不良风气。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围绕全年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工作协同推进机制,继续扎实开展全区营商环境评价,以更大格局、更新理念、更实举措,为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好、开放水平最佳、企业获得感最强示范区作出重要贡献。
(二)稳投资工作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鹿城区以“精建精美”为工作主线,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交通投资增长31.2%,任务完成率24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2.5%,任务完成率217%;生态公共投资增长45.2%,年度任务完成率411%;民间投资增长37.9%,年度任务完成率345%。有效投资综合成绩全市第一。 2020年,鹿城区积极实施“稳投资”各项重要举措,一是安排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下达2020年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共安排项目75个和254个,总投资425.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81亿元。编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制定年度投资任务,在疫情暴发后,依然按照任务不减、目标不变的要求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力度。区委、区政府成立“六重”清单组织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区重大项目实施工作。抽调区发改局、区住建局等7名专业干部成立“六重”办开展实体化办公,下设四个专项小组,定期梳理汇总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统筹协调各项目责任单位实时研判分析,对滞后单位实行半月一提醒、一月一约谈,确保问题及时销号、项目快速推进。通过建立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动态督考推动机制、问题联动化解机制、要素倾斜保障机制,通过细化项目推进节点任务、加大项目建设考核和比看力度、强化项目问题协调解决、落实项目要素保障,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专项债发行,人民医院改造提升等16个项目成功申报发行专项债,总金额24.98亿元,其中七都“院士岛”配套工程,申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项目,成为全省4个入选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项目之一。积极申请国开行补短板应急贷款。轻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期、中心城区保障性安置房成功申请国开行补短板专项贷款。申报绕城高速至卧旗山段海塘工程列入国务院授权审批用地清单,目前已完成组件上报。 二、存在问题 今年民间投资呈负增长。2020年1-10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速为-37.6%。今年以来,一方面受统计制度改变影响(原开工后一次性入统项目土地费用改为按工期分摊入库),另一方面受温州中心、环贸港等部分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建设滞缓影响,造成民间投资同比负增长。 三、下步工作举措 全力加大有效投资攻坚力度,以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行动为主轴,着力协调破解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环贸港、温州中心、金融保险产业基地等推进滞缓项目提速建设;加快项目前期,督促鞋都四期、七都康养中心等新开工项目尽快实现开工,力争全年民间投资指标实现提速升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