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地,上周末,记者走访鹿城各类培训机构时发现,非学科类培训升温明显,中小学生们的周末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温州米房创意园集聚了多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周末,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来这边参加试听课,咨询相关的一些培训计划。多位非学科类培训班负责人表示,这个周末,客流较以往有明显增长。 在温州米房创意园里的室内篮球场,记者看到多个教练正分组带着各自的学员开展篮球基础训练,从启蒙班到高级班,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此时,门外登记家长信息的报名处,也陆续有家长带着孩子报名。“周末时间,体育类培训成为了很多家长选择,最近我们报名上课人数都有了明显增长,也是通过增加排课次数和增设教练,来积极应对这种变化。”欧通体育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中峙告诉记者。 随着这几年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体育培训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素质教育成为了培训行业的新兴赛道。在位于米房的鸿锐体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有不少孩子同样正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体适能训练。谈及“双减”政策对公司发展的影响,鸿锐体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恒鑫表示,关键还在于家长观念的转变,“长远来看,对体育行业的发展应该会有所帮助,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各种硬件设施及师资储备,未来如果生源扩大,我们能应对自如。” 面对这个新兴市场,不少机构也专门调整了教学计划,开设专场体验活动,不少家长们坦言,对于“双减”政策他们仍在适应期,还是希望孩子能利用好空闲下来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对于各类非学科类培训投去了更多目光。同时,比起无止境的课业补习,孩子们更喜欢在兴趣课堂上学习。“比起以前周末的补课,我更喜欢现在上的兴趣班,内容有趣又好玩,还可以锻炼身体。”学生李芊萱说。 对于非学科类培训迅速升温,教育部门也提醒家长要客观理性,切不可盲目跟风,应在不影响孩子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和学校课后服务的实际情况适当、适量参加。 “双减”落地,培训机构一半是冰,一半是火。上周末,区教育局再度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第二轮检查,范围从机构聚集的欧洲城区域到藤桥片区的犄角旮旯,无死角检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0家。从抽查结果看,鹿城区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周末已停止办学,“双减”政策落实初见成效。 版式 王亚静 责编 戴武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