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营性土地出让方面 1、经营性土地出让工作整体平稳推进。2021年,顺利成交经营性用地28宗,出让面积1313亩,出让金总额241.16亿元,面积市区占比28.8%,出让金市区占比40.2%,出让金占比全市第一。其中,区本级地块24宗,出让面积1098亩,出让金收入169.54亿元【其中安置性商品房18宗821亩,出让金84.29亿元】;市级地块4宗215亩,出让金71.62亿元。正在网上挂牌公示5宗(中央涂单元C-13-01地块、双岙单元D-21地块、鞋都一期单元C-24地块、中央涂单元D-06地块、中央涂单元D-07地块),出让面积149亩,预计出让金收入11.03亿元。 2、大力推行“未来社区”城市新样板建设。今年以来,通过进一步完善“未来社区”地块出让模式,不断推动“未来社区”项目落地,成功出让七都板桥未来社区2宗91亩。截至目前,已累计出让市级“未来社区”地块8宗763亩,为实现片区规模化打造、人居环境品质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3、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提升出让地块招商成效。一是科学编制年度读地手册。年初,提请区政府研究明确2021年经营性用地出让967亩【其中普通商品房用地出让约783亩,与近三年普通商品房平均出让面积基本一致(795亩)】,并通过航拍、视频巡航、区位介绍等方式制作读地手册,进行云推介。二是开展三维建模、掌上看地。对11宗出让地块开展虚拟三维建模,将周边的实景、距离等情况通过数字化、可视化展现,让房企能够实现掌上看地,让土地市场更加透明化。三是开展直播云推介。与杭州拿地宝数据研究院合作,地块出让前通过直播的形式全面介绍地块的情况、周边的销售情况等内容,稳定房开的合理预期,防止非理性竞拍。通过地块直播,在市场行情下滑的情况下,温州市七都岛04-C-09地块、04-C-13地块两宗地块溢价率达到了15%。 4、坚定不移落实出让调控政策。今年以来,为贯彻中央及省、市政府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工作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出让调控措施。一是严格实施“限地价、限溢价、竞配建”政策。上半年,已成交的所有商品商品住宅全部实施“限地价、限溢价、竞配建”,溢价率严格控制在30%以内,没有出现异常地块。二是在“限地价、限溢价”基础上落实“限售价”政策。根据市住建局牵头研究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6月份以来挂牌的商品房地块在出让须知中都提前明确新房销售价格,通过限售价举措稳定一手商品房市场销售预期,促进片区商品住宅市场价格稳定。三是实施出让“双集中”模式。上半年市区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实施集中发布挂牌公告、集中出让成交的模式。 (二)安置性商品房出让方面 1、安置性商品房出让井喷式增长。2021年,顺利成交安置性商品房地块21宗,出让面积总和863亩,建成后可提供安置住宅建筑规模158万方,出让金收入总和90.86亿元。正在网上挂牌公示3宗125亩,预计出让金收入10.04亿元。相比去年挂牌,宗数增长200%,面积增长351%,均超出过去2年全年的出让宗数和面积总和,为全区安置提速工作保驾护航。 2、安置性商品房出让成效显著。一是凝心聚力安置提速,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今年以来,积极贯彻中央巡视精神,通过开展安置提速和做出让专项行动,主动理旧账、强担当,全力加快做地清零,优化容缺审批制度,快速出让了一批安置地块,提前实现了省委巡视督查的8年未安置地块全部完成挂牌出让的政治任务,成为全市学习模范,并获得市政府领导推广肯定。二是改革优势充分彰显,全力保障民生建设。自安置模式转变以来,累计成交安置性商品房42宗,面积2101亩,总建筑面积高达419万方,大大的推进了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与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伴随着城市面貌的大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大改善,将有效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是一项重要实在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三是缩短周期提高品质,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借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品牌效应与专业开发能力,极大缩短建设周期,同时也能提升安置房的品质,除中铁建、中建国际等拿地主力军,今年也新增了振瓯、鸿飞等房企在鹿拿地。由于通过地块挂牌充分竞争,成本几乎没有增加,在今年已成交的安置性商品房地块中,有产生溢价的地块占比高达81%。安置时间明显缩短、政府出让收入增加、群众拿到更优质安置房。 3、出让全市首宗安置和租赁住房混合地块,成为全市样板。今年6月初,温州市仰双片区黄龙单元瓯浦垟街坊A-30地块作为首宗出让性质的安置和租赁混合地块顺利成交,该地块对标商品房建设品质,采用政府筹集、企业代建模式,建成后将优先用于保障安置辖区拆迁户安置需求和新居民、人才租赁住房需求。这一新型的开发建设模式,改变以往政府自己参与立项、审批、建设的模式,可以引入社会房企、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缩短建设周期,提升建筑品质,实现拎包入住。这一模式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加快改善新市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充分解决好高房价与低收入不匹配的住房问题。该改革做法在《温州信息》第99期刊登,获得李无文副市长批示“要积极推广,让新温州人乐业安居”。 (三)工业标准地出让方面 1、扎实做好工业用地做出让。根据市里下达的300亩工业用地供地任务,我区于年初开展全域谋划,重点对藤桥、仰义、丰门等街镇进行资源梳理,确定18个地块作为年度重点攻坚计划。其中,藤桥镇11宗地块257亩,丰门街道5宗地块50亩,仰义街道1宗31.59亩,双屿街道1宗6.48亩,并于下半年开展工业用地做地完成情况月通报,督促属地街镇集中攻坚做地清零,全力加快工业用地供地。同时积极对接经信、发改等部门,落实重大产业项目,为“152”工程保驾护航【鹿城区轻工产业园区C-72地块】。截至目前,已出让工业“标准地”6宗,面积113.07亩,出让金收入7558万元,在挂1宗9.69亩,未能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工业用地供地保障后劲不足。 2、深化推行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今年,鹿城区再接再厉,进一步运用改革成果,加大工业用地“限地价竞税收”出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先后挂牌出让三宗“限地价竞税收”地块,实现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其中,浙江温州鹿城轻工产业园区A-124a-1地块竞报亩均年税收高达48.4万元/亩,较起始亩均税收增加4倍以上;浙江温州鹿城轻工园区一期E-24地块溢价率19.4%,亩均年税收55.6万元/亩。 (四)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工作方面 1、做好政策衔接,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原强三优二城市有机更新政策已于2016年11月18日起暂停,2021年市区出台新的工业用地功能转变政策,为做好五年空白的政策衔接,我局梳理鹿城区2012年至2016年已办理临时转变功能项目,整合原经信局、原规划局、原国土局信息做好临时转变功能项目基础台账工作,建立历史信息库,推进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工作规范化。 2、建立工作流程,协作联动机制初步形成。根据《关于印发鹿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温鹿政办[2021]27号)精神,梳理工业用地临时功能转变续期审批申请和提交的材料。初步明确由我局牵头召开鹿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联席会议,联合各部门对正式转变功能和临时转变功能续期进行初步审查,初步审查通过后由属地街道报区政府一事一议。 3、积极督促落实,做好土地收益金追缴工作。根据前期台账,因政策断档等原因,我区存在较多原强三优二项目土地收益金欠缴的情况,我局积极主动对接区经信局及各街镇,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工业用地临时功能转变项目欠缴土地收益金追缴等工作的通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分工。明确街镇为催缴工作主要责任单位,资规鹿城分局负责土地收益金的收取工作,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细化。 二、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1、土地市场形势高开低走,明年政策不明。从我区土拍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区3宗商品房地块全部溢价封顶转入竞配政策性住房,1宗商办地块溢价率更是高达61.6%,下半年的三宗普通商品房地块溢价率全部回落至15%。市区其余各地土地市场形势同样高开低走,龙湾下半年挂牌的6宗地块3宗地价或底溢价成交,3宗地块流拍,瓯海下半年陆续也有2宗地块流拍。土地市场形势随着国家大手笔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目前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需要政策支持,因此明年是否执行严格调控政策有待商榷。 建议:及时对接市级部门明确限价政策,把握市政府集中出让时间,倒排时序,提前完成挂牌出让前期工作,争取在开放时间点顺利挂牌出让。 2、商办类地块招商活力不足。今年计划出让产业及商办地块7宗,截至目前,商办地块仅出让1宗,不利于鹿城核心城区首位度的提升。建议:市、区政府加大招商力度,结合产业布局、城市风貌开展精准招商,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等,增强土地市场活力。 3、部分街镇未兑现净地承诺。今年以来,商品房地块均已按照市级要求先储备后出让,为了加快安置提速和工业用地供应,我们强化担当实行容缺挂牌,根据属地街道承诺先行挂牌公示,需要在公告期内兑现承诺。但部分街道在地块挂牌公示后未及时兑现承诺,甚至地块成交后仍未完成清零。建议:强化督办通报,重视承诺兑现。储备部门要督促各做地单位加快做地收储,未储备地块原则上不予挂牌;对凭承诺先行挂牌公示的地块,列入区政府做地清零通报,要求属地街镇务必及时兑现承诺;对成交后仍未完成清零的地块,梳理问题清单,上报区政府专题研究和处置,并上报考绩办,列入年度考核。 4、工业后备资源不足。在经历过去十几年的工业用地开发之后,工业建设区已经基本成型,没有多余的腹地可做工业用地成片开发,工业用地后备资源严重紧缺。我区现有的工业用地来源主要是代价大、工作难度高的旧村征迁方式,通过拆迁清零、规划调整的形式,将现有的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另外,市政府为发挥鹿城西部藤桥下岸公路、铁路、水路集聚优势,在藤桥下岸规划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藤桥镇轻工产业园区近两百亩工业用地受市级专项规划管控,短期无法利用。建议:一方面,高度重视,开展做地百日攻坚,区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尽快确定2022年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督促藤桥、丰门、仰义等街镇加快启动做地拆迁工作。在区级层面召开攻坚部署会,通过领导带队实地督查、考绩通报等形式,努力在区级层面打造等不得、慢不得的攻坚态势。重点针对属地街道清零扫尾工作,开展督查,倒逼街镇加快做地清零,务必在一季度完成一批地块清零,二季度全面完成地块清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明确规划管控范围,鹿城区新增工业资源主要集中于藤桥镇轻工产业园区,努力将多式联运管控的地块划出控制范围,使地块得以利用,加快工业用地供应。 5、工业项目招商落地难。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经济大环境下行的压力下,我区工业企业扩大再发展意愿受到一定影响,而区外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同样十分困难,导致部分工业项目存在“有地无人要”的情况。建议:专班运营,加快项目招商落地。组建投促、经信、资规、属地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全面对接辖区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用地需求,实施精准招商、快速落地。同时,对部分面积较小的地块,通过科学设置产业条件,放开企业准入门槛等形式,通过“限地价竞税收”方式,公开推向市场,让市场充分竞争,加快项目落地。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是牢牢把握土地供应节奏,进一步加强重点片区土地出让。目前,通过积极准备,我们已经提前谋划了4宗商品房地块作为2022年土地出让开门红地块,起始价合计约40亿元。根据计划,明年将着重围绕地块进行片区化打造,其中,包括七都未来国际科技岛和双屿西部新城两个重点片区,通过提前介入统筹谋划,契合区域产业发展,把握市场供应节奏,及时对接市政府确定出让时间,争取在最佳时间能够把地块推向市场,做好土地供应保障的同时,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二是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水平。以服务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降低拿地门槛为目的,在直播推介、“三维看地”系统基础上,继续创新开展经营性用地出让区位、产品优势推介和出让地块巡航视频推介,增强企业来鹿城投资拿地吸引力,进一步构建一流服务水平。畅通企业问题反映途径,对于企业拿地前后遇到的需要政府层面帮助解决的合理问题,比如临时工棚选址、地块清零、周边配套建设等,牵头上报区政府协调解决。 4、工业后备资源不足。在经历过去十几年的工业用地开发之后,工业建设区已经基本成型,没有多余的腹地可做工业用地成片开发,工业用地后备资源严重紧缺。我区现有的工业用地来源主要是代价大、工作难度高的旧村征迁方式,通过拆迁清零、规划调整的形式,将现有的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另外,市政府为发挥鹿城西部藤桥下岸公路、铁路、水路集聚优势,在藤桥下岸规划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藤桥镇轻工产业园区近两百亩工业用地受市级专项规划管控,短期无法利用。建议:一方面,高度重视,开展做地百日攻坚,区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尽快确定2022年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督促藤桥、丰门、仰义等街镇加快启动做地拆迁工作。在区级层面召开攻坚部署会,通过领导带队实地督查、考绩通报等形式,努力在区级层面打造等不得、慢不得的攻坚态势。重点针对属地街道清零扫尾工作,开展督查,倒逼街镇加快做地清零,务必在一季度完成一批地块清零,二季度全面完成地块清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明确规划管控范围,鹿城区新增工业资源主要集中于藤桥镇轻工产业园区,努力将多式联运管控的地块划出控制范围,使地块得以利用,加快工业用地供应。 5、工业项目招商落地难。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经济大环境下行的压力下,我区工业企业扩大再发展意愿受到一定影响,而区外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同样十分困难,导致部分工业项目存在“有地无人要”的情况。建议:专班运营,加快项目招商落地。组建投促、经信、资规、属地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全面对接辖区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用地需求,实施精准招商、快速落地。同时,对部分面积较小的地块,通过科学设置产业条件,放开企业准入门槛等形式,通过“限地价竞税收”方式,公开推向市场,让市场充分竞争,加快项目落地。 四是推进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工作规范化,进一步建立监管常态化。大力推进工作规范化,在规范中求发展,在规范中求突破。针对土地收益金欠缴问题,我局将根据土地收益金催缴工作执行情况,建立工业临时转变功能项目通报制度,并同时报备区委区政府。原工业用地临时功能转变已到期仍继续经营,且符合文件要求的,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续期及下步土地收益金缴纳等问题;不符合文件要求但仍继续经营的项目,积极主动督促各街镇及时上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充分发挥执法监督工作的“利剑”作用。对正式转变功能的项目,如云天楼、米房等项目,继续牵头研究,积极对接市政府,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位和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