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最关键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照顾到每一个特殊的孩子,照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作为我省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力抓手,现代化学校评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创建省现代化学校,是广大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尤其是校长关心的问题。 近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名单公布。温州市藤桥小学获评“浙江省现代化学校”。 据悉,温州市藤桥小学创办于1935年,先后获得了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温州市文明校园等称号。近年来,学校立足现代化教育和农村传统特色,打造“新耕读文化”核心。“耕”是生存之本,新“耕”就是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延伸为强身体,爱运动;“读”是发展之根,新“读”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延伸为会阅读、爱阅读。 融合 优化“山、水、田、园”课程 “近年来,我校以生为本,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与藤桥本地丰厚的农耕资源相融合,积极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改革,制定适合孩子们实际的课程体系。”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学校以“新耕读文化”为基石,在拓展与整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本土化的STEAM教育模式——“山水田园课程”,引领教师跨界合作,努力做全科教师,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其中“后土志”、“藤竹韵”主题项目课荣获鹿城区精品课程。“山、水、田、园课程”方案获温州市荣获温州市第三届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规划优秀奖。 创新 引领“笋芽学生”成长 学校坚持 “五育并举”思想,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展示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以“笋芽儿”学生评价制度为例,通过二维码和实物笋芽币相结合的积分方式,设置乐学币(用于课堂表现奖励),行规币(用于月行规执行奖励),才艺币(用于各才艺大赛奖励),健将币(用于各类体育赛事奖励),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颁发“笋芽勋章”和“笋芽儿真少年”等荣誉奖项,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体育艺术比赛,其中获国家级奖有6人次、省级奖有20人次、市级奖有93人次。 近三年,学校学生的学业质量显著提升,平均近视率较上年下降1%,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5%,肥胖率在5%以下。 探索 助力“青藤教师” “我们鼓励教师利用藤桥本土的丰富资源,探索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进行创造性教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学校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进行了“互联网+ ”同步课堂,丰富了学校的课堂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根据各学科需求以及学校“新耕读文化”的特色,确定了各种研修主题:“青藤讲坛”“青藤课堂”“青藤结对”“青藤支教”“青藤阅读”等。 近三年,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区名师工作室、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努力让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更具现代化。目前,学校县区级学科骨干以上教师人数占比达到 21.6%。教师参加各类评比获奖218人次,其中省级5人次、市级21人次、区级192人次。 拓展 打造现代耕读文化 学校在校园周边开拓1.2亩农田,建设农耕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农耕实践,开设了改良稻草人项目式学习课程、农具改良项目式学习课程、竹编织拓展课程、古法造纸拓展课程等一系列“新农耕”课程。 同时,学校着力将“新耕读文化”融入各类文化节活动中——结合运动会,开幕式上融入“农耕文化节”元素,设置以“春种秋收”为主题的团体项目;结合读书节,开展“寄情山水,诗韵校园”诗歌吟诵赛;结合学生研学之旅和寒暑假实践,开展田园风筝节、东瓯古家具博物馆研学节……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每位孩子们实践耕读,沐浴在新耕读文化中。 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温州市藤桥小学把“文以耕心,力以耕田”立为校训,创建了“爱学习,亲乡土,强体魄,勇创新”的校风,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