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14/2023-46199 | ||
组配分类 | 补助政策 | 发布机构 | 区交通运输局 |
生成日期 | 2023-01-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2年春运从1月17日开始至2月25日结束,共40天。 根据相关部门前期初步估算,预计2022年春运全市旅客发送量约1100万人次,相比2021年(1135万人次)增长-3.1%,其中公路830万人次,增长-11.9%;水路48.5万人次,下降7.1%;铁路91.54万人次,增长3.9%;民航85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春运我区人口流动规模将显著低于常年,但人员集中流动性增强,疫情传播风险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春运工作压力明显加大。按照省市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和市、区领导指示要求,为认真做好2022年春运和春运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平稳有序出行和重点物资运输畅通高效,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做好春运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疫情防控第一位,把减少人员流动、引导错峰出行、降低旅途风险、加强人员防护的要求贯穿于春运工作之中,统筹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平安有序出行。 二、重点任务 (一)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保健康出行。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坚持“人”“物”同防和“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春运工作措施和应对策略。 1.强化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各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加强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卫健部门加强春运疫情防控指导,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指导重要交通枢纽设置隔离区(留验站)。交通运输企业、场站码头单位要落实主管责任。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企业要强化冷链物流防控。 2.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交通部门加强与卫健部门的沟通联络,针对突发疫情引发的交通管控、检查升级、客流突变、车次停开等情形,按职责分工修订完善各领域春运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细化调整疫情防控、运输组织、服务保障等措施;加强在途疫情应急处置,开展实战化演练。 3.引导旅客健康理性出行。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有序流动,引导人员减少流动和聚集,鼓励错峰出行,积极营造“非必要不外出”的氛围。疫情中高风险有关地区及高风险岗位人员出行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执行。优化调整学校寒假放假、春季开学时间,尽可能错开春运时段;鼓励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用工量大的企业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协商息工、开工时间,合理安排错峰放假、调休,指导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做好加班工资支付和调休等工作,引导务工人员错峰返乡返岗;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熔断”机制,引导公众谨慎选择或减少长距离旅游外出,合理设置景区游客接待上限,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外,做到应约尽约;强化防疫宣传和健康教育,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滚动播放宣传片、循环播放宣传语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旅客疫情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 (二)坚守底线抓好安全生产,保出行安全。强化春运安全监管,突出客运场站、运输工具等安全,消除各类隐患,坚决遏制春运重特大事故发生。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两客一危一货”“四类重点船舶”等重点车船动态监管,严查非法营运、超额载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道路运输企业严格执行客运业务备案、营运安全、接驳运输等制度规定。水运企业要加强对“四类重点船舶”等所属船舶的安全管理,切实落实恶劣天气限制开航等要求。车站、码头严格作业规程,加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网约车平台公司强化运行风险管控,严格规范派单管理,规范车辆安全要求,保护乘客信息安全。 2.认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公铁水各单位对道路桥隧、运输企业、枢纽场站、运输设备、从业人员等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抓好隐患整改,严防车辆、驾驶人“带病”运行,确保车站、码头各项设施设备、司乘人员符合安全要求。对排查发现的重大隐患,建立台账、挂牌督办、销号管理。 3.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各有关单位落实工作职责,开展春运安全监管执法检查。重点加大车站、码头等场站周边道路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等重点节点的巡查管控力度,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6座以上小客车的路检路查,严查严管“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车辆,依法从严查处非法营运、超员载客、酒后驾驶、强超强会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铁路沿线环境安全治理。强化重点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督促网约车平台公司强化春运期间运行风险管控。 (三)加强路网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通保畅。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加强客流监测和信息发布,合理调配运力资源,增强运力供给,优化运力配置,做好综合运输组织和衔接,落实应急运力,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和重要物资运输。做好道路疏堵保畅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旅客滞留等突发情况,确保春运期间全区不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交通拥堵和旅客滞留等情况。 1.精准做好运力调节。公铁水各单位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加强客流监测和信息发布,加强重点时段、热点线路运力保障,按规定控制列车、长途客运汽车和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载客率,灵活调整运力配置,动态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2.做好道路疏堵保畅。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提前对春运易拥堵缓行路段开展排查,加强部门协同治理,对重点易堵路段,针对性制定疏导绕行方案。强化重要运输通道、关键节点、易拥堵瓶颈路段的路网监测调度和应急处置,及时、多渠道发布路况信息,引导公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优化高速路口防疫检测点设置,提高检测效率,避免“因检致堵”。建立完善部门联合指挥机制,加强联勤联动,在高峰时段加强对主干路段的指挥疏导,在重要或流量集中的高速出入口加强现场处置力量配备,设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点。 3.统筹兼顾客货运输。在保证旅客运输的同时,努力保障煤炭、粮食、蔬菜、化肥和节日商品等物资运输需求。道路通行压力大的区域要在出行高峰期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开展错峰出行,减轻道路压力;要支持物流、快递等企业春运期间保持正常运营,为群众提供不间断服务。积极为司乘人员提供便捷的核酸检测等服务,根据需要及时启动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 4.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各单位制定完善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强化气象信息监测预警,充分做好强寒潮、极端冷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及时发布天气信息。在恶劣天气下结合实际,及时调整运营计划,尽可能降低事故风险。针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落实好铲冰除雪、应急救援等物资设备和应急运力;梳理确定旅客滞留风险较高的重点场站,制定完善大规模旅客滞留的应急预案。制定完善其他突发事件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全力做好通信网络运行安全和通信服务保障工作。 (四)强化旅客出行服务保障,保优质服务。以人民满意为中心,落实健康码“一码通行”,推广应用电子客票,扩大“无接触”出行服务应用范围,加强老年人、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及随行家属等重点群体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暖冬行动”等活动,持续提升春运服务品质。 1.加强对重点群体的针对性服务。工会组织要深入务工人员集中的园区、企业等,积极协调开行专车、专列,根据需要组织开行农民工返乡返岗“点对点”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在便利务工人员出行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公铁水各单位要全面落实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及其随行家属交通出行依法优先优惠有关政策。主要枢纽场站要设立爱心通道、母婴哺乳区、老幼病残孕旅客候乘区和医疗服务点,为困难旅客提供关爱帮扶;排查整改智能技术影响老年人出行问题,设置老年人服务专区。 2.深入实施志愿服务。团区委要加强和公铁水各单位及服务站点的沟通对接,按照预招储备、因需而动,因地制宜、大站为主,精简岗位、优化服务,加强培训、安全第一的原则,稳妥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暖冬行动”。重点围绕疫情防控宣传提醒、咨询指引、票务协助、行李帮带、关爱帮扶等实际需求,精准确定岗位,加强规范管理。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保障”和“非必要,不上岗”原则,切实加强志愿者防疫及服务保障。 3.精心组织春运宣传。各有关单位持续开展春运出行信息发布,深入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提高车辆驾驶人和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综合利用各类媒体渠道,采用活泼新颖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和形式,讲好春运感人故事、制作春运文化精品;加强春运舆情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春运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全面确保组织落实到位 1.各街镇和相关单位要明确春运工作职责科室,认真研判春运形势,加强春运监督检查和组织领导。区春运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监测分析和工作会商,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健全有效协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抓细抓实各项春运具体工作。 2.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建立春运工作联络机制,加强联系沟通,及时报送重要信息。对于拥堵超过10公里和15公里,并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等重大特殊情况时实行急事急报、特事特报。春运结束后,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做好春运总结工作,于2月25日前将书面总结材料报送区春运办(联系人:白文静 )。 三、组织领导 根据区委区政府春运工作要求,成立临时性的区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春运工作。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杨丽霞(区政协副主席) 副组长:余 骋(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徐向东(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陈建辉(区卫生健康局副书记) 成 员: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交管局一大队、市公安局交管局二大队、鹿城供电分局、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区邮政管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瓯江海事处、市公运执法一队、市港航执法一队、各街镇、温州火车站、温州港集团、市交运集团分管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交通运输局,杨菠(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