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08/2023-0074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公安分局
生成日期 2023-02-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2年,鹿城区公安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办关于建设法治鹿城建设的统一部署,坚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紧扣党的二十大安保主题主线,锚定“三最”警务目标、“三型”警务导向和“三能”评价标准,聚焦“忠诚警队、智慧警务、美丽警营”目标愿景,实施“135”警务发展战略,夯实队伍管理“126”工程,结合“铸魂固本、雷霆系列、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三大行动,积极掀起除险保安、百日行动等专项热潮,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提升年活动,大力推进全区公安机关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和“两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公安法治保障。为“建设首位城区、打造共富样板”贡献公安力量,交出了党委认可、群众满意、走在前列的法治公安建设高分报表。

(一)以“打击维稳”为第一使命,优化治安环境

构建“6+6+2”三级打击架构,建强六支专业打击队伍,打造六个打击研判中心,整合两支辅助办案支撑队,全面提升“预防打击、精准打击、高效打击”能力。2022年我区本地现发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8%,刑事打击数同比上升9.3%,移诉数同比上升14.6%。发起全国集群战役全市最多,“扫黄打非”工作成效得到副市长、公安局长毛伟平批示肯定。侦破部督重特大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件,打击妨害国(边)境违法犯罪成效走在全国前列。破获部督特大婚恋诈骗专案得到副部长杜航伟,副省长、公安厅长王成国批示肯定。

(二)以“创先争优”为第一动力,深化警务改革

认真落实县级公安机关“主战”要求,融通基础应用,夯实作战单元,通过重塑优化整体运行模式,将机关虚拟整合为情指勤舆、综合保障、打击办案、治理服务、手段资源、警务监督“六大板块”。强势推进情指勤舆一体化机制改革,搭建“1+7+21+N”警务联动格局,省厅“公安大脑”建设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鹿城承接项目全市最多,“基础数据仪表盘”入选2022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警务创新案例,“禁毒翌星”应用被省政府数字化改革专刊录用刊发,相继获王成国副省长、张振丰市长、毛伟平局长批示肯定。分局开发应用“平安乐巡”助疫场景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批示肯定,参与编报的三篇情报分别获中央领导王沪宁、公安部长王小洪批示肯定。

(三)以“数字枫创”为第一载体,夯实基层治理

以打造“1233”筑基工程为抓手,完善派出所“一中心两队”“一中心多警区”勤务机制,推出“双40”社区警力配置要求,一次性增加49名社区民警,社区警力在派出所占比达42.1%。迭代升级科技围城、百卡护城、万人巡城、快反卫城、靶向治城、清雷安城“六重防线”,推进“智安体系”建设,智慧巡控“快反卫城”纳入省公安厅多项改革试点,全省典型经验座谈交流。开展治安要素大排查和实有人口信息大采集,全区共采集实有人口126万人,核实实有房屋47万户,严格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风险动态清零”。

(四)以“服务创新”为第一责任,提升规范执法保障

主要做好“内”“外”两篇文章:对内以“规范化”为准绳,打造“3155”执法工作体系,推动执法源头“数字化”、执法标准“精细化”、执法监督“智能化”、执法队伍“专业化”。对外以“满意度”为标尺,严格执行“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要求,完成56项县级公安机关现有监管事项主项认领,673条行政处罚事项认领,各项指标均排在全市前列。经第三方测定,鹿城目前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市第一,对公安工作认可度排名全市第二。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2年鹿城公安虽然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局执法规范化水平还有待提升。2022年的考核成绩在全市还比较靠后。行政复议被确认违法1件、撤销1件。二是队伍法治素质还有待提升。今年队伍建设中有一位民警因酒后驾驶违法违纪受到司法追究。队伍的整体法律素养与廉洁教育还需进一步强化。在权力监督与制约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强。需进一步加强民警执法培训力度,通过开展法制讲堂、旁听庭审、警示教育和执法考试等多种活动,不断强化民警法制素养。三是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仍需加大力度。信访的绝对数较高,要下大力度开展实质性化解工作,进一步消除社会矛盾安全隐患。四是单位领导出庭应诉方面没有足够重视。有一次单位领导因事务冲突没有出庭,没有达到100%的要求。

三、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强化依法行政组织保障和能力建设

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加强组织领导,法治公安建设高标推进,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站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系统谋划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的新举措,全面部署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工作。一是明确领导责任。制定《鹿城区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以清单形式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任务,切实推动全局各科、队、所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对公安法治工作的领导。坚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负责人出庭应诉等规定,今年公安机关负责人一审出庭率达100%。二是提升法治队伍素养。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力度,专门出台《关于强化中层干部执法履职的意见》,规定了全区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机构副股长级以上干部的岗位素质、办案任务、办案质量、值班坐堂等内容,通过干部执法履职带动全警执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民警执法培训力度,通过开展法制讲堂、旁听庭审、执法考试等多种活动,不断强化民警法制素养。鼓励民警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分局已有55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其中21人取得公职律师证。

(二)推行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1.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分局根据《温州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实施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建设,形成内外结合、相互补充的法律智库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以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学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2022年新聘上海海华永泰(温州)律师事务所马超敏等7位律师为分局常年(免费)法律顾问;积极推行公职律师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安机关公职律师队伍,目前分局已取得公职律师证民警达21人。

2.强化行政决策科学化、法治化

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水平,促进依法行政。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洽谈重大合作项目,起草有关重要规范性文件等情形时,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且经法制审核,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3.保障行政事项合法性审查

把牢事先合法性审核关。进一步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促进依法行政,对制定重要执法制度、部署重大执法活动等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同时做好对废弃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今年以来,分局严格执行合同法制审核制度,所有合同均实行了法制审核。

(三)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分局机关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明确要求分局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由行政执法事项承办部门将拟作出的决定及相关证据、依据等材料送交执法监督大队审核,未经法制审核不得作出决定。

2.全面推进执法全程可视化工作

制定了《全区公安机关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办法》,2021年初购置4G执法记录仪500台(合计228万元)、执法音视频储存器等设备,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的记录。强化全过程执法音视频管理平台应用,实现执法监督实时化,全面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

3.深化“阳光执法”公开公示制度工作

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修订后的《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坚持“谁执法、谁负责、谁公开”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执法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执法信息和方便办事。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鹿城区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向社会公开权责清单17项,公开办事权限、执法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各类执法信息;在网上平台推送公开行政处罚结果信息6038人次。

4.保障民警依法办案环境

根据《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和《浙江省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开展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分局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委员会为民警维权达50余次,充分保障了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和执法权威。

(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分局执法监督大队和警务督察部门大力开展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权力动作,提高执法质量,不断优化考评方式和内容,在“执法”上下功夫、“质量”上做文章、“考评”上见效果。

1.坚持科技引领,首创“智慧法制”执法科技监督品牌

分局针对“检察院司法监督绝对数仍居高位”、“刑事办案时效不高”的执法短板和难点,改变思路,主动与科技信息化大队合作实施“智慧法制”建设,自主研发“执法履职云平台”。该系统利用省厅众智平台数据,实现执法行为全流程监督,通过预警数据、考评数据进行自主统计分析,向全局各办案单位、办案民警点对点精准推送执法问题分析报告,办案单位与办案民警收到执法问题报告后,立即开展问题整改,从而有效避免了执法过错。自系统试运行以来,网上执法巡查问题数同比下降35%,充分发挥了科技监督、辅助决策、反哺实战、精准服务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我局执法办案核心战斗力。近日,该项目参加全省公安机关第三届信息化实战应用模型创新大赛,经过多轮角逐最终荣获铜奖。

2.开展全警式法律学习培训。一是开展常态培训。除常态化组织法制讲堂、旁听庭审,还针对刑侦、治安、经侦、禁毒等不同警种分类组织全警法律知识考试。组织全局民警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培训、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民法典培训等培训,提升队伍整体法律水平。二是开展结对培训。全面落实执法办案警师制度,采取师父教徒弟、一对一帮带的方式,帮助新民警尽快熟悉法律法规、掌握公安业务、提升实战能力,切实解决新手到位后就独自上岗办案的怪象和当前执法办案中间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全局形成赶超学比的良好执法氛围。三是开展网络培训。通过钉钉直播、法制群日常执法问题通报等方式,对全区公安民警开展网络培训。

(五)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1.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工作

行政复议:2022年,我局行政复议案件共62件,总量与去年持平。已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8件,其中复议结果维持25件,复议终止4件,驳回申请4件,确认违法1件,撤销1件,不予受理3件,尚未作出复议决定24件。

行政诉讼:2022年,我局行政诉讼案件共59件,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2021年共62件)。其中一审案件38件,中院二审案件19件,省高院再审案件2件。已作出判决案件47件:一审29件,全部胜诉,一审胜诉率为100%;中院二审17件,判决结果均为维持原判;省高院再审1件,判决结果为驳回再审申请。尚未作出判决的12件(包括一审9件、二审2件,省高院再审1件)。

2.大力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一站式、实体化入驻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超市),积极落实《关于开展创建鹿城区“信访超市”的实施方案》具体要求,聚焦公安信访“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强化信访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办信办访质量效率,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减少重复访、越级访的发生。全力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化解:1、公安系统信访件方面。共收到公安部交件309件,已经化解309件,化解率达100%;省厅交件71件,已经化解71件,化解率达100%。2、政务系统信访件方面。接收省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件、市长热线、网络问政、网上信访等共5615件(去年5991件),同比下降6.27%,均按期办结并回复。3、赴省进京及去信方面。赴部访2批,比去年同期下降60%,部去信107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5%,赴厅访26批,比去年同期上升8%,厅去信49件,比去年上升10%。4、信访重点人员管控方面。经对我区公安涉法涉诉信访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共排查确定重点人员14名,均已将动态信息纳入信访“风战”平台管控。建立教育疏导机制,确保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强化心理咨询师、律师和第三方力量联合参与接访、调处,实时开展心理疏导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矛盾在法治的角度、亲情的氛围得到有效的化解。目前我局现有心理咨询师22名,律师介入信访有28名,以及各单位辖区由德高望重、两会代表、街道社区干部等热心人士组成积极参与矛盾化解队伍22支。

(六)以“队伍建设”为第一要务,锻造三能铁军

实施队伍管理“126”工程,紧抓“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一载体,推出“大督察”和“夜学、夜巡、夜访”两大抓手,统筹推进“六警”建设,落实16条队伍管理工作规范,省厅督导组莅临督导队伍规范化建设零扣分。按照“办事区体现温馨、办案区体现安全、办公区体现规范、生活区体现舒心、情指体现智慧、文化体现主题”的要求,推进指挥训练中心、监管场所、警察主题公园等5大项目和33个单位营房迁建和改造。分局荣膺全省“双建”工作先进集体和省公安厅首批“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荣誉称号,自主研发“红色领航”智慧党建应用,纳入省直机关工委“党支部应用集成”“揭榜挂帅”项目,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今年以来,分局被区委区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分局、世纪所获评全省“平安护航建党100周年成绩突出集体”,特巡警、出入境被评为浙江省“青年文明号”,绣山所获评“浙江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王明获评全省“平安护航建党100周年成绩突出个人”,队伍中涌现出周扬、姚艇、叶话雨等一批“三能”标兵。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430篇,其中中央级媒体刊发稿件173篇、省级媒体刊发稿件272篇,稿件质量和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全局共荣立集体三等功2个,荣获集体嘉奖6个;荣立个人二等功1人、个人三等功21人,获得个人嘉奖43人,形成百花齐放的“群英效应”。

四、2023年公安法治建设工作思路

2023年,全区公安法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以构建现代化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为牵引,全面发挥法制服务保障作用,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锐意创新执法管理手段方式,以法治公安建设新发展助推浙江公安工作现代化。

(一)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心工作的法制保障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作为领导干部学法、民警执法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交流辅导、专题研讨等形式,确保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准确理解、全面掌握法治建设系列新理论、新要求的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并不折不扣贯彻体现在公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2.强化亚运安保法制服务。全面研究、准确把握涉外执法政策策略,统筹制定安保执法手册以及涉安保执法办案场所设置标准,会同检法适时出台法律适用意见。整合组建各级法制服务队,积极参与安保决战阶段专项行动法律服务和重大敏感案事件处置,即时提供执法办案和舆情应对等方面的服务指导,为安保工作决策当好法制参谋。

3.主动发挥法制保障作用。围绕护航“两个先行”,针对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地方立法和法律政策研究,不断完善丰富政策“工具箱”。积极参与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专项工作,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建设运行“法治融在线”,为广大执法民警提供及时专业、全天候的法制在线服务。深入落实柔性执法各项工作要求,规范完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执行,研究出台执法“关爱人”相关配套规定,促进社会和谐。

4.全力提升保障跑道运行水平。牵头推进跑道驾驶舱迭代升级,优化完善跑道牵引性主干项目和核心应用,打造“融合共享、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的综合性警务保障体系。建设省级执法保障中心,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案管室,实现省市县所全建制执法保障。

(二)进一步深化现代化执法机制改革

1.推进受立案问题常态化防范治理。全面推动各地规范设置接警区(室)受理群众上门报案,健全完善自接警情登记,实现包括自接警情在内的全量警情录入110接处警系统。规范设置受案中心,健全完善受立案管理机构,发挥法制部门的受立案归口管理作用,实现警源治理和受立案管理有机衔接。强化对经济犯罪等案件的立案审核和案件类警情的监督管理,推动解决群众报案难、受理难、立案难等问题,实现应收尽收、当立则立。

2.打造现代化刑事办案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警种为主、派出所为辅”的刑事办案体系,优化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范围,全面厘清派出所与业务警种案件办理的权责边界,建立健全派出所与业务警种刑事办案移送、交办、配合的衔接机制。进一步优化“侦审一体”办案模式,推动实现刑事案件由侦查部门“一办到底”,切实拧紧执法责任链。

3.深化刑事案件“两统一”机制。进一步细化规范刑事案件审核的范围、内容、标准,加强对案件重点环节的全流程质量管控和法律审核,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建立案件审核部门依法讯问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及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机制,推动从程序审、卷面审向实质审、全面审转变。

4.构建现代化公安行政监管体系。制定公安行政监管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出台《公安行政监管工作规定》,制发《行政监管一本账》,推行涉企“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检查清单和派出所行政检查负面清单,推动实现公安行政监管体制变革。加快公安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分级分类监管新机制。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专项行动管控机制。建设应用公安行政执法监管数字化平台,探索实施远程监管建设。

(三)进一步推进数字法治建设

1.持续深化办案“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全域数字办案,以执法办案系统为主干,全面集成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全流程执法要素,加快押回再审线上审批、释放证明线上调取、不动产数字化查控等应用建设,迭代远程办案、执法辅助、量罚建议等应用功能,健全数字卷宗随案生成机制,推动执法办案体制机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

2.有效提升大数据服务实战能力。迭代执法数据量化分析应用,健全执法状况白皮书机制,提升对执法质效的整体把控、动态感知水平。建设部署执法码、执法指引、数据魔方等应用,构建全数字化执法智慧评价体系,实现执法画像智能生成、执法状况智能评估、执法培训精准推送、数据模型智能搭建。推动省级执法办案和监督管理数据治理汇聚,实现和部级平台对接融合。

(四)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管理

1.完善内部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定期分析研究警种部门落实条线执法监督管理情况,落实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强化警种、派出所法制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日清周结月通报”机制,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发挥执法主体自主监管职责。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研究制定行政案件审核指引。

2.强化执法问题防范整治。建立健全案件办理风险防控机制,定期总结、归纳、研判整体执法情况,梳理、剖析、通报执法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推动业务警种常态化开展涉案财物处置不规范、单位违规处罚、阻碍律师会见、积案挂案问题的专项整治,重点纠正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和薄弱环节。

3.正视检察监督正向推动作用。加强对检察监督指出问题的梳理研究,逐案核查重点检察监督数据,定期汇总、分析、通报公安机关接受监督工作情况。高效运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事前沟通协商,减少不当监督情况的发生。不断强化类案问题共同治理,推动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警检关系。

(五)进一步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1.推进民警执法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测试,鼓励民警参加法律职业资格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分层级、分警种组织法律知识抽测。开拓教育训练新载体,线上开发练兵模块,开设法治“云课堂”,线下开展法治讲堂、执法培训、技能晾晒、庭审旁听、建模大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全警执法执勤能力水平。依托执法码,进一步深化执法办案积分制,全面、客观记载民警参加法律业务考试、培训、比武及日常执法办案情况,对其执法能力素质进行画像,并融入“三能”积分,注重结果应用。

2.锤炼法制队伍政治素养。进一步强化法制队伍政治建设,筑牢政治忠诚,增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党纪党规、警纪警规,打造风清气正的法制队伍。深化“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宣讲,在新征程上展现法制队伍新担当新作为。

3.增强法制队伍业务能力。结合当前法治公安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执法实践难题,组织开展法治理论研究,形成一批情况实、问题准、对策可行的研究报告,为推动工作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推进全区公安法治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民警参加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

2023年2月10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