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08/2024-00273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公安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围绕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决策部署,锚定“三最”警务目标、“三型”警务导向和“三能”评价标准,紧扣亚运安保主责主业,坚持“稳中求进、创变笃行”,做好维稳、护航、打击、防控、基础五篇文章,本地社会大局稳定,治安持续向好,服务民生成效显著,改革创新亮点纷呈,队伍形象优化提升,维稳安保、重特大案件侦破、“红色领航”智慧党建等20余项工作成效得到上级领导批示肯定;“啄木鸟”重点矛盾纠纷预警管控平台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警务创新案例”,群众性安全活动“益企评”改革入选2023年第三批营商环境“微改革”省库项目,禁毒“翌星”系统赋能基层禁毒智治纳入文化生态和社会治理重大改革清单,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样板和温州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亮出首善首位“实力名片”,贡献鹿城公安“担当力量”。 一、2023年工作亮点 (一)研发“啄木鸟”重点矛盾纠纷预警管控平台,精准赋能“民转刑”案事件防控。聚焦“矛盾纠纷”这一核心关键,自主设计研发“啄木鸟”重点矛盾纠纷预警管控平台,精准赋能重点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化解、管控等各环节,实现“民转刑”和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可防可控,得到副市长、公安局长毛伟平批示肯定。该平台入选“全国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警务创新案例”,并亮相北京“全国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二)创新推出群众性活动安全“益企评”工作模式,构建公安政务服务新格局。探索打造群众性活动安全“益企评”工作品牌,开发全要素企业自评模板,通过排查关口前移、实行全流程监督等举措,保障大型活动安全,推进审批提速增效、企业降本减负。2月实施以来,活动数量同比增长7倍,审批时长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压缩审批时间87%,预计可为全市节省评估费用上千万元。该做法纳入省厅“一号改革”工程政务服务跑道典型案例培育项目,荣获全省公安机关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最佳实践案例奖,入选2023年第三批营商环境“微改革”省库项目,在《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三)全面统筹“城市侧”“赛事侧”“火炬侧”,全力打造平安亚运“战略高地”。围绕“平安亚运”总体目标,对标“智能、无感、动态、和谐”安保新模式,秉承“三个一切”,全面统筹“城市侧”“赛事侧”“火炬侧”等重点工作,立足主场主责主力,坚持细致精致极致,严守火炬传递“路线”,守牢场馆安保“底线”,锁定城市安保“标线”,圆满完成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竞赛场馆和2个官方接待酒店以及火炬传递全线安保任务,交出“平安亚运”高分答卷,相关工作得到刘小涛、杨青玖、毛伟平等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四)聚焦“规范化”建设夯实三项“关爱举措”,锻造素质过硬“公安铁军”。一是智慧赋能红色领航。创新“智慧化”警营党建平台,“红色领航”警营智慧党建项目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今年共计10名党员获省、市、区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中刑侦大队教导员周扬被评为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南浦所教导员陈晓丹获评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二是银耀警营老有所依。推出“银耀警营”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个人身体健康和活动参与度,对全局344名退休老同志实行星级评定,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共走访发放慰问金1.6万元,支付已故退休干部抚恤金17.5万元。三是暖警爱警组织保障。成立鹿城区警察协会,推进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和公益事业长足发展。推出亚运安保战时褒奖,火线立功1人,省厅通报表扬集体1个、个人7人,43人荣获市局“亚运安保之星”称号,有效激发全警能动性与内驱力。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最严社会治安管理区域”目标,笃行“源融亲”三型警务,对标首善标准,树立首位意识,以“做强基层、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保障,以“公安大脑”建设为牵引,健全捍卫政治安全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体系、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全面筑牢“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铜墙铁壁,奋力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先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鹿城新篇章”贡献公安力量。 (一)聚焦主业创优,提升“打防管控”质效,打造“平安高地”。健全完善“大平安”机制,以西部重点区域靶向整治为依托,研发西部重点复杂区域靶向整治工作平台,通过警车、对讲机、执法仪、警务通等全要素定位,一图展示、挂图作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黄赌整治、网络诈骗、未成年违法犯罪预防打击整治等重点工作,强化整体打击效能,提升治安掌控能力。锚定“国枫”“省枫”目标,秉持做强基层、夯实基础建设温州公安“未来派出所”工作导向,着力发挥派出所“桥头堡”作用,以“三流一平台”为工作抓手,坚持打防治结合,优化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机制,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聚焦改革创新,用好“公安大脑”牵引,锻造“智慧公安”。深化数字化改革和“公安大脑”建设,强化数字赋能,着力破除体制、机制、技术壁垒障碍,推进“啄木鸟”重点矛盾纠纷预警管控平台、“云眼追影”一体化合成快找人应用、“内网远程办案系统”等数改项目纳入省厅优秀创新榜单。深入实施护航三个“一号工程”,强化“一办五专班”攻坚能力,推进群众性活动“益企评”改革、“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招才引智”“梧桐安居”“凤舞·凰鸣”等政务服务项目,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三)聚焦队伍创特,把牢“铸魂固本”要义,塑造“鹿警形象”。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依托警营“智慧党建”平台、“银耀警营”信息管理等系统,提升民警忠诚、幸福指数。发挥警察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建好维护警察合法权益和职业保障的“警察之家”。健全完善“1+N”大督察工作整体框架,推进“精准督察、规范督察、智慧督察”建设。加快指挥训练中心、智能装备中心、警察主题公园等“爱警暖警”项目建设,改善基层民警办公环境,激发基层公安战斗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鹿警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