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22/2024-0061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1+8+53”工作体系(1个中心:“绿色、低碳、数字、示范”,八大行动,53项重点工作),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抓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2023年,鹿城区PM2.5浓度26微克/立方米,AQI优良天数比例97.5%;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达标率85.7%,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全社会共建共富行动。一是深化美丽鹿城建设。验收通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制作本底调查过程专题片;建成杨府山公园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结合“生物多样性日”开展研学、展览、科普讲座等系列宣传33场。二是深化低碳示范创建。完成1个省级第四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1个省级第三批标杆项目、4个省级第三批低零碳试点申报,其中蒲鞋市街道试点评估获全市第一。三是深化绿色宣传工作。组织开展省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公益巡回演出、市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主题活动、“公益一条街”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召开活动150场、发放折页20万份、小礼品14万份、投放满意度宣传视频海报2600余个点位,群众生态满意度创五年新高。 (二)开展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一是高标推进管网建设。投资22071万元完成36个污水零直排建设项目、投资4106万元完成4个短板网格片区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投资383万元超额新建污水管网1.438公里。二是高标推进水岸同治。完成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5家;实施河道清淤1.2公里、建设生态缓冲带2公里;推动重点断面排口整治27个、河道保洁83处、违章拆除420平米、垃圾清运1600吨,河面保洁考核达标率100%。三是高标推进专家合作。率全市之先完成三级排水管网特许经营权项目招标;组建全市首支“污水零直排区”专管员队伍定期开展全过程巡查评估,实现科学治水、精准治水。 (三)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巩固行动。一是狠抓污染源治理。完成涉VOCs企业低效设施升级和源头替代1085家;集中开展秸秆禁烧攻坚行动,劝导365人次,扑灭焚烧点位315个;加大非道路工程机械查处力度,完成尾气检测200台、淘汰替换老旧柴油叉车70辆。二是狠抓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工地扬尘治理“七个100%”要求,建立扬尘污染源“一张清单”;强化建筑工地联督联查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区大气办快速响应工作群,强化处置反馈闭环管理。三是狠抓辐射监管。开展146家辐射单位数据全国辐射平台录入工作,推动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四)开展净土治废污染防治行动。一是“无废亚运”建设有亮点。市、区两级投入1000余万,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35亿,建设“1+5+5+16+28”无废生活体系,形成绿色低碳生活共享的“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街区内生活垃圾总量同比减少1.02万吨。二是土壤污染治理有成效。组织开展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审25宗;完成中央资金项目鹿城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工作和土壤修复1起。三是固废管理工作有进展。完成全区重金属年度减排目标;规范小微危废收运管理,持续扩大系统平台覆盖面,小微平台已签约1204家企业。 (五)开展生态环境安全屏障行动。一是执法监管有“力度”。以“绿剑2023”、综合查一次、工况异常和生态环境“两打”等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共受理信访件243件、同比下降25%,帮扶企业1877家、立案131件、五类案件4件。二是依法审批有“温度”。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基本实现“零跑”,受理环评审批121件、发放许可证144件;新二代城市科创园内19家企业实行专题报告+项目环评打捆审批试点被评为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政务服务创新优秀项目。三是应急处突有“强度”。积极参与平安建设、“除险保安”等工作,完成31家企业应急预案修编;牵头开展2023年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妥善处置环境应急响应事件19次。 (六)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清零行动。一是完成环保督察整改。完成二轮央督剩余1个反馈问题、4个举一反三问题整改销号,督察问题清零;投入31.3亿元推动十大工程26个项目完成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正岙河、丰门河问题整治,并申报全国正面典型案例。二是加强七张清单整改。上报督察在线平台省标问题33个、市标问题132个,推送省市示范榜2篇,全省排名第29。三是落实噪声专项整改。组织实施省级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全区共收到投诉件9件,目前已完成销号6件。 (七)开展环境数治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深化数字赋能。依托4台“数字河长”在线监控系统和28台污水智能感知系统,打造河湖排水口数字化管控平台;推行环保管家项目12个,服务企业超400家;环保码赋码和浙固码新增任务赋码均达100%;工况监控系统任务完成达116.5%。二是深化科技监管。增购3台无人机、5套移动执法设备等装备提升执法规范与效率;新建2个市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升级1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自动检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三是深化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生态环境案件违法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一案双查”,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1份、在办环境污染类案件2件、开展损害赔偿评估7起。 (八)开展生态清廉单元建设行动。一是加强政治建设。依托周一夜学、生态讲坛等平台,开展各类主题学习教育,邀请高校教授、纪委监委领导专题宣讲3次、典型案例交流研讨3次、党章党规党纪学习9次。二是抓好队伍建设。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清廉单元重点培育对象为抓手,精心部署“五深七强”行动,建立实施清廉创建专班运作机制,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9次、刊发通报9期、整改问题13个。三是筑牢廉政防线。实行查找风险节点、监控风险状态、发现风险行为、处置风险事件动态管理,制定防控措施17条、发出预警提示单及抄告单9份、调处信访件5件、警示提醒5人。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锚定“一个目标”,实现环境质量新提升 深化全域“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确保PM2.5浓度、AQI优良率稳步提升;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力争国省控断面优良率、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县控以上断面达标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实现“四个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无害化处置率保持“两个100%”。 二、把握“两个要点”,构建执法监管新格局 一是聚焦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继续打好生态环境问题歼灭战。提前谋划迎检准备;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等问题“回头看”;聚焦督察十个方面重点问题,查找工作短板,力争“七张问题清单”指数考核全省排名稳中有进。另二是加强公检法环等多部门联动,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提升服务效能,引导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强化“全员、全年、全过程”实战练兵,助推执法工作增质提效。坚持“线上”巡查与“线下”检查相结合,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精准打击,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建立“1+N”环保管家体系,明确全覆盖、智治、提质三大服务目标,有效提升“环保管家”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三、坚持“三治协同”,推动污染防治新成效 一是全力抓好“五水共治”水环境巩固提升行动。全力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盯紧问题短板,全面落实重点断面“一点一策”、重点流域“一河一策”,扎实推进治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省控以上断面,尤其是东水厂断面水质提升。二是全力抓好“蓝天保卫”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实施鹿城区制鞋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方案,通过涉VOCs企业开展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检查,切实解决高值点问题;开展城乡面源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全区扬尘污染防治,统筹做好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加强移动源废气污染防治,推进老旧柴油叉车淘汰。三是全力抓好“无废城市”净土治废提升行动。紧盯“无废城市”指标短板提升,全力冲刺四星标准,巩固“无废亚运”创建成果,深化蒲鞋市街道无废生活精品体验带建设,创建全国无废示范窗口。 四、打造“四个示范”,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径 一是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带。在七都街道建设生物多样性科普馆(温州市生物多样性研学飞地),开展集科普基地建设、研学课程开发、研学服务支持等方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串联七都岛省级湿地公园、沿江观鸟平台、樟里村低碳无废村、零碳变电站等生态环保元素,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带。二是打造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大南街道获全省首批环境健康友好创新试点,围绕“儿童友好”“老人幸福”“绿色生活”的目标要求,投资1.07亿元重点实施6个项目建设,建立“1+1+2+3”环境健康友好管理体系,创新环境健康友好共建共享模式。三是打造减污降碳标杆园区。聚焦VOCs污染防治、加快园区绿色低碳智造、加速鞋都产业环境蝶变,推进园区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提升,为园区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鹿城样板”。四是打造低零碳街镇(社区)试点。及时总结低零碳试点申报建设经验,持续争创低(零)碳示范点,重点做好蒲鞋市街道“绿色低碳宜居街道发展模式”建设目标,进一步探索基层低碳建设路径,打造美丽绿色低碳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