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49/2024-00688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鹿城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3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鹿城分局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大局,紧扣市局“锚定1810、奋战2023”工作主线,找准赛道、精准发力,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规划先行优布局,释放都市高质量发展活力 一是靠前谋划腾空间。统筹安排下达的城镇开发边界外2500亩点状供地和流量空间,为我区50余个项目争取弹性建设空间。在统筹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紧密联系市、区两级,争取政策要素倾斜,保障了西部多式联运、藤桥农科院、七都国际未来科技岛、一鸣江南牧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空间。正式启用“三区三线”成果后,我区新增建设用地空间约1.2万亩。二是精细管控强品质。聚焦“四城”要求、“五区”目标,围绕“东部引领、中部复兴、西部崛起”,重点推动西部新城、仰义北单元、澄沙桥单元、七都东北片规划提升工作,落实“一江两岸、一核十片”布局,着力打造沿瓯江门户地标群。全年开展控规编制5项、控规修改10项,开展选址论证3项、弹性论证10项、规划条件论证30项,出具规划设计条件152件,各类用地红线178件,出具土地反馈意见41件。三是全域协同促和美。以山福镇夏嘉村、藤桥镇姜村为试点,开展鹿城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探索构建适合温州的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框架。我区首个启动的试点村夏嘉村村庄规划已完成编制;特色保护类村庄驿头驿阳、驿头山根村的村庄规划已通过中间成果审查,并在2023年度全市优秀村庄规划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温州市鹿城区村庄“减量化”发展思路研究》已形成研究中间成果。 (二)要素保障稳增长,服务经济提振跑出加速度 一是全力争取指标资源。通过朝上争取、从外调剂多措并举,成功申请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温州北白象至南白象段(鹿城段)国家统筹耕地指标200余亩,从龙湾区调剂水田指标209亩;争取到跨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00亩;积极对接市局获得额外全市统筹林地定额指标8公顷,占全市统筹指标的40%。加快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进度,完成6个项目报备入库,新增耕地指标83亩,新增水田指标265亩。二是全速加码项目报批。围绕指标精准配置、土地精准供应两大抓手,推动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全年共启动土地征收和农转用项目147个共3231亩,15个批次61个项目共642亩完成组件,涉及新增建设用地359亩,其中9个批次29个项目398亩已获用地批准。完成重点项目温州市鹿城区海塘安澜工程(仰义塘)、甬台温高速公路(G15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温州北白象至南白象段(鹿城段)、温州绕城高速藤桥连接线改建工程、温州市鹿城区瓯江治理二期工程组件,其中鹿城区海塘安澜工程(仰义塘)为我市第三个、市区第一个获批的省百大项目。三是全线升级土地供应。深化做地储备出让一体联动管理,以住房差异化产品用地供应、土地“云招商”等举措加快供应,全年划拨土地84宗2255亩,协议出让4宗49亩。经营性用地做地完成2347亩,完成率95.6%;成交经营性用地26宗1108亩,出让金收入149亿元,在市区占比为61%。工业用地已保障511亩,完成率127%;工业用地已供应309亩,完成率103%;批而未供土地已消化处置1659亩,完成率106%;存量建设用地已盘活1522亩,完成率101%。 (三)生态保护靓底色,彰显山水人文城市新魅力 一是持续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提请发布鹿城区总林长令。推进3700亩“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任务,其中生态廊道建设1400亩,健康森林建设2300亩,已完成落地上图;完成全省油茶保供生产任务345亩;结合亚运组织开展了“3.12”义务植树暨“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在山福镇下冯山村挖穴栽植樱花112株。二是强化森林湿地资源管理。开展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完成年度森林督查、草地督查图斑核查。《温州市西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5年)》正式获批;七都岛省级湿地公园规划修编完成方案编制,待省厅评审。实行林地占补平衡,建设补充林地库,入库18.8公顷。开展森林古道保护,完成全区森林古道资源普查工作,申报认定省一级古道2条。三是扎实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超额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年度任务,除治面积2.3万亩,株数9987株,完成率分别为151.32%、159.05%,疫木“即现即清”行动除治1101株,完成藤桥镇岙底片3500亩柳杉毛虫虫害防治。联合开展专项行动9次,出动执法人员51人次,检查企业104家,没收、烧毁疫木7立方米。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非建成区的93株现有古树定期开展古树防虫和救助等事项。 (四)“三铁”行动守底线,健全执法监督管理全链条 一是聚力铁网防控。全面实现“田长制”管理长效化,建立区、街镇、村三级田长责任体系,深化“耕地智保”场景应用,加强耕地保护巡查监管。有序推进国土变更调查工作,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已完成;2023年日常变更调查已完成图斑举证671个,提交变更图斑243个,及时组织开展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变更调查和耕地流出整改。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全年共开展自然资源动态巡查634次,巡查1674人次。二是聚力铁拳出击。开展各类专项行动补齐日常执法监察短板,开展“2023清风行动”查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交易行为1起;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雷霆”专项整治行动、工矿领域安全生产攻坚专项行动、涉及安全隐患违法建筑专项排查整治工作、“迎亚运 促和谐”野生动物执法专项行动等,切实维护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三是聚力铁腕整治。对新增违法立行立改,存量违法予以分类处置推动整改,历年自然资源督察问题22宗、本年度自然资源督察问题1宗均已整改到位。自我加压对历年存续违法用地开展“大起底”,创新将“自然资源安全”纳入区平安考核体系,传导压实主体责任,在全市率先实现历年各类自然资源督查问题、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问题图斑全部销号清零。 (五)除险保安重防控,筑牢安全生产基层压舱石 一是打好隐患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四轮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行动,全年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1639处、森林火灾隐患22处。制定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发挥“驻县进乡”力量,强化应急技术支撑能力。布设完成5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和20处简易降雨报警器,进一步丰富了监测预警手段。二是打好森林防火保卫战。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整治行动,设置26处临时卡点加强检查。做好毗邻县域防火阻隔带建设,在山福镇青田界新建生物防火林带。亚运期间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提请发布林区禁火令,投放5万宣传册、10万条短信扩大宣传效果,督促修缮更新宣传横幅、警示牌90余个。三是打好信访维稳主动战。做好群众投诉信访风险化解,积极对接信访投诉人,帮助分析症结所在,做好沟通解释,争取理解支持。健全信访件督办、回访机制,不定期组织“回头看”,重点做好亚运维稳工作,全年共办理来信来访件55件,市长热线件330件;网信件319件,均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办结。 (六)改革发展惠民生,争当创新实践探路先行者 一是做“减”法,扎实推进“五多合一”改革,简化选址和用地预审流程,立项不再以用地预审为前置;合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与区住建局建筑品质审查会,压缩项目审批时长。全年办结完成各类审批事项1480件,其中用地类事项216件,规划类事项661件,林业类事项603件。完成划拨转出让3763件;规划竣工核实91宗,土地复核验收63宗,办理电梯加装25宗,私人建房198宗,临时用地审批18宗。二是做“加”法,积极探索“标准地”+“拿地即开工”改革,企业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并签订合同后,不再单独办理方案审查手续,减轻企业审批时间成本。出让方面推行“二次开发”,在出让方案研究时一并研究二次开发方案,助力雪顶豆腐厂、浩达智能装备、民商银行等重大产业项目提早落地,完成工业用地供地121亩。三是做“乘”法,探索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反推地块竖向空间界限的新型供地模式,通过初步设计方案中七都二桥桥底标高反推竖向空间界限,办理温州市七都二桥工程范围内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层收回,实现地块集约利用最大化、提升建筑单位空间承载力,进一步激发了城市建设活力。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分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示范引领的战略定位,立足全局看、把握重点抓,从“抓规划、重保护、优保障、保安全、夯基础、强队伍”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打头阵、当标兵,奋力推动鹿城资规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规划提升,构建区域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 一是坚持点面结合,提升规划体系支撑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实施“一张蓝图、多规合一”。协助市局高质量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善报批成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下,侧重关注规划传导衔接、单元规划编制、规划管控模式,科学有序地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功能空间,重点布局七都岛、滨江商务区、西部新城、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首位度、辨识度和美誉度。二是坚持全域协同,提升规划布局一体性。加快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山福镇和藤桥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加强乡村振兴工作谋划,在夏嘉村、姜村村两个试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获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鹿城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工程修复、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指导街镇因地制宜、逐步有序、按需组织编制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土地资源要素保障。三是坚持形神兼备,提升规划成果转化性。立足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发展需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调研和学习,提高规划编制成果前瞻性、科学性、可实施性。持续推进精建精美,聚焦鹿城区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在中心城区增量土地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开展片区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选择合理的建设模式和实施时序,腾挪出更多存量土地资源加以功能提升,以适应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 (二)着力保护提级,打造都市生态示范创建新样板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继续完善“田长制”工作相关配套制度,落实资金保障,确保耕地智保田长巡查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继续深挖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督促街镇做好未入库项目冬季管护,计划种植早稻,尽早报备入库。二是构筑森林保护风景线。持续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开展油茶保供行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任务,力争2024年10月底前完成。开展松枯死木清理工作,力争2024年2月中旬完成50%以上,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加强公益林日常管理,保证公益林生态功能,完成全区2024年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推进森林督查、自然保护地图斑核查、林草湿调查监测有关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探索权益保障新路径。建立工业用地“供给-监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加快供应一批、加快调整一批、加快核销一批、加快盘活一批”的要求,强力推进土地供应。对于供而未用,加大开工督促力度、加大违约处置力度、加大协商调整力度,推动项目按时开工,缩短开发周期,加快实现产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是打好执法监察组合拳。按照违法占用耕地“动态清零”,“历年”存续的违法占用耕地状态尽快消除的总体思路,从严打击新增违法占用耕地,稳妥处置历史违法用地,积极消除违法状态,督促街镇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分步推进实施,动态清零,力争2024年12月底前对“历年”存续的违法占用耕地基本“清零”。 (三)着力保障提质,完善重大项目要素供给新机制 一是要素资源精准保障。坚持指标向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倾斜,向成熟项目、民生项目精准匹配,做到征而有序、征而即用。加强谋划建设用地项目,进一步提高报件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审批任务。围绕七都未来国际科技岛和双屿西部新城两个重点片区,通过提前介入统筹谋划,把握市场供应节奏,及时对接确定出让时间,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二是矿产资源有序开发。配合推进温州市戴宅山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做好矿业权审批服务,项目实施后预计可新增约600亩以上连片可用土地,过程产生可利用的普通建筑石料4000多万吨,土地和矿石潜在经济价值约17.79亿元。推进2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争取2024年内完成。三是营商环境优化改善。围绕“惠企惠民”核心,把服务质量再优化作为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开展重点项目拿地即上门服务,主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并做好许可事项办结回访工作。继续推动“拿地及开工”与工业企业项目“滚动审批”等惠企改革措施。进一步梳理规划核实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变更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竣工提供便利。四是审批服务提质增效。一方面,继续深化“五多合一”“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在“减”字上下功夫,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最大程度减少审批事项和办事环节,推进建设用地复核验收与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并办理。另一方面,全力完成百大用地预审任务,全力攻坚规委会审定项目、西部新城、“一核十片”等重点建设项目。 (四)着力安全提档,织密安全发展风险防控新网络 一是织密地质灾害防治网。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机制,落实属地街镇防治主体责任,通过“地灾智防”APP强化巡查管理和预警响应工作。进一步完善“三查”制度和“即查即改”闭环管理体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形成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二是建立森林防火阻隔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毗邻县域防火阻隔带建设。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排摸森林火灾风险点,强化火源管控,做好风险提示,加强对重点区域和时段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森林火灾。开展野外火源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野外用火行为。三是完善违建房监管全闭环。加强基层安全生产能力建设,紧盯自建房、企业园区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通过实地核实、现场督导、台账跟踪、逐宗建档管理等手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要求整改,推动属地街镇、相关部门加紧加快处置,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到位。 (五)着力基础提能,夯实各项自然资源工作新底盘 一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针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加强诉前、复前调解工作,做好分析研判和纠正。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信访等渠道提前掌握,对征地、行政审批、执法、规划核实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疏漏进行整改,降低败诉败复的风险。结合行政复议诉讼大复盘制度,积极开展案件剖析工作,做到举一反三、建章立制。二是加快地理信息测绘进程。做好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成果整理归档工作,建立成果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持续做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根据市局统一部署做好确权登记上图归档工作,建立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建库,形成鹿城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三是推进国土变更调查工作。谋划2024年度国土日常变更调查工作,及时开展对地类变化地类日常举证工作,抓住关键节点,加强部门协调,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等成果与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动态衔接、及时更新。深入推进国土调查监测工作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六)着力队伍提效,开辟干事担当奋勇争先新局面 一是始终坚持实干导向。加大实绩考核比重,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根据不同科室(所)的不同职能,清单式列出差异化、个性化的岗位目标任务,明确完成质量、时限和标准。在平时考核中,注重考察干部履行职能、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的情况和实际成效,加大工作实绩在考核结果中的比重,营造崇尚实干的干事创业氛围。二是持续强化基层建设。巩固2023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及干部作风大整顿行动的成果,继续开展日常的明察暗访及业务督查。继续推进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建设清廉机关、清廉单元建设,争创模范机关。进一步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落地见效。三是不断完善考评体系。秉承“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完善,规范考核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分类明确和细化考核内容,采取多渠道方式了解干部在完成目标任务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客观、公正、准确评价干部,切实增强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导向性。四是继续增强业务本领。主动适应当前自然资源改革形势,把握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给干部职工“充电”“加油”。鼓励参加各类业务比拼擂台竞赛,在大学习、大交流中了解多种知识、融入系统工作、提升业务能力,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立足岗位,履职尽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