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04/2024-00157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区教育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区中心工作,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中心,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两个创建”为主线,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持续形成“首位教育,学在鹿城”标志性成果,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的区域示范。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深化“红色领航、学在鹿城”党建品牌建设,完善“党建联建单元”机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完善区、局、校三级清廉建设联动机制,推进教育系统“暖心咨询”平台建设,提升清廉学校建设内涵;开展中小学食堂采购专项整治和教育乱收费“回头看”,强化警示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清单式落实、风险闭环化管控,定期排查风险、堵住漏洞;全方位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扎实推进防范抵御宗教邪教向校园渗透,加强中小学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排查管理,严格落实学校活动、讲座、报告会以及新媒体信息审查机制。 (二)加快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全力破解2023年中小学入学问题,确保建成集新未来社区温州市实验中学新校区、实验中学七都分校、建设小学七都分校、实验小学锦绣校区、市府路小学锦江路校区等7所学校和温州市核心片区葡萄棚单元B-13a地块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加快绣山中学、温州儿童艺术剧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新开工项目10个,全面优化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实施“温馨教室”工程,为750个教室进行电力改造、安装空调和新风系统。推进省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力争创成省现代化学校(幼儿园)6所,确保省现代化学校总量保持全市前列,省级“三个监测”排名上升。 (三)强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对标创建问题清单,落实责任清单,倒排时间节点,补齐学前教育生均资源、民办教师待遇等短板,确保达到全国标准。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争创省一级园8所、省二级园10所;围绕“未来儿童”省级课题,在全市二轮课改中争先创优。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四)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深化“三横两纵多样态”的教共体区域品牌,推进新投用学校高起点办学、特色化发展;全面推进“未来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提质强校”行动,深入落实新常规学习、项目化学习、数据驱动改进等教学改革,提升全域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双减”纵深发展,深化校外培训“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强化非学科类分类监管;深化学校减负提质,持续提高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等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省级试点,推行“五维度-分项目-细指标”的综合素养评价,研制推出全省首个综合评价报告单制定标准,及时总结推广鹿城“双减”工作经验。保障持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巩固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强化民办学校管理,理顺转公学校机制,有序推进教师专项招聘,实现“同城同待遇”;稳妥做好施教区调整工作,优化义务教育入学、转学政策。加快构建“五向融合”特殊教育新模式,提升儿童友好关爱服务。 (五)日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速推进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达标建设,打造“鞋•商一体化”产业学院,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单位10家以上,助力“世界鞋都”建设。全面实施社会人员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进一步巩固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及运行机制,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下享受优质教育,保证社区教育的普及普惠发展,实现社区学校覆盖率100%,计划创建省级现代化社区学校1所,提升老年友好型社区学校3所,打造“银龄乐学,终身学习”品牌。 (六)持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大思政”格局,以“三全育人”扩面提优为抓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并重;建强德育校长、思政教师、班主任队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施“价值观引领未来”工程;构建家校共育机制,扩大“一鹿成长家庭教育讲师团”等社会服务辐射面,推进省、市两级数字家长学校创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心理健康监测干预长效机制,建设区域心理辅导活动中心,深化“暖心”心理热线、“小鹿心在线”心育品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现大课间体育活动全覆盖,推进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创建,争取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区;持续加强“明眸皓齿”“正脊筛查”等民生实事,加快形成鹿城近视防控的区域示范。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建立鹿城“五彩劳动”教育体系,开齐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加快七都研学实践基地等场地建设,推广“学生社会大课堂”亲子研学平台。 (七)全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全员轮训机制,上好师德“第一课”,构建全覆盖监督体系,开展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专项治理。深入实施瓯江名师名校长引育工程,加大高层次教育人才招引力度;实施“强师计划”“青年教师培养三年计划”等项目,加速名师培养周期。创新教育人才管理,通过名校跟岗、“白鹿领航•未来校长”研修班、名校长工作室等载体,打造一批“教育家型”校长;推进教师有序交流,优化跟岗交流、挂职锻炼、轮岗学习等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减轻教师负担,落实教师扶贫帮困和荣誉表彰机制,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八)大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延伸扩面和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工程,推进“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创建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迭代省级“学前三朵云”“美好教师智治”等省级数改试点项目。推进“智安校园”建设,更新升级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完成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25所;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强化校地联动,共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生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做好防范校园暴力伤害、欺凌、学生溺水等工作;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举措,全力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