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09/2024-0019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司法局(区行政复议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鹿城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精心指导下,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任务和司法行政工作要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八八战略”,以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为主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一)推进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改革。编制鞋革等5大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和知识产权等4大领域专项合规指引,出台涵盖126个涉企事项的行政指导目录。全省率先制定企业合规中心实施意见,打造区、行业和街镇三级合规服务阵地,累计为企业提供合规服务1.5万件次,帮助处置风险2800多个,避免损失5400万元。推出“5+X”增值化执法模式,梳理294项涉企免(减)罚事项清单,办理案件2800余起,减轻企业行政处罚2700万元。联合浙江财经大学打造合规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合规讲堂35场,授课人数3800余人次,覆盖企业500多家。鞋革行业合规改革经验作为温州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工作举措之一获国家级批示肯定,项目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浙江省第三批营商环境微改革省库项目、温州市营商环境改革典型案例。 (二)深化街镇法治化综合改革。建立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在各街镇设立全面依法治乡镇(街道)委员会及办公室,率全市之先实现街镇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组建区合法性审查中心、分中心以及14个街镇合法性审查中心,制定《鹿城区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引》,规范基层合法性审查标准,审查街镇各类法律事项3521件。 (三)推动行政复议全面提档。在区社会治理中心和14个司法所设置复议服务点,配备复议引导员提供联络、咨询、指导等服务,加强行政诉讼案件引流。建立复议前、复议中双轨调解机制,推行“复议专员+特邀调解员”办案模式,通过召开听证会、听取专家咨询意见等方式赋能复议调解。开辟涉企复议案件办理绿色通道,运用“繁简分流”“容缺受理”等机制,实现涉企复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全年新收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和成功调解案件数量均同比增长超50%。 (四)迭代行政执法监督模式。率全市之先挂牌成立区行政执法监督局,建立“室所联动”机制,整合司法所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指导室力量,创新1个小组结对3个街镇配备6名监督员的“136”模式,对部门开展17次“伴随式”监督行动,发放执法监督建议书4份。联动区纪委区监委、区检察院,以“党委巡查+法治督察+执法监督”形式,开展两轮次进驻式巡查,向5家单位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 (五)促进律师行业发展壮大。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成立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开展全国巡回引才活动和律政人才直播带岗活动,加强法律人才引育,律师增长超百人,总数突破1300人,占全市总数31%。修订《温州市鹿城区促进律师行业发展实施办法》,全面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精品律所建设。全年发放奖补721万元,同比增长41%;全行业营收达6.28亿元,营收超千万元律所增至15家。 (六)顺利通过“八五”普法中期验收。制发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对15家执法单位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推进法治元素向公园、广场、街区等延伸,拓展基层法治文化阵地8处,率先培育1处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和4处区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新创3家省级、13家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启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擦亮“法治文艺巡演”“普法夜市”品牌,成立62人普法讲师团队伍、集合1400人普法志愿力量,开展普法活动410余场,惠及20万人次,获全省“八五”普法中期成绩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七)完善多元解纷体系。启动律师调解市场化试点工作,确定首批19名律师调解员。联合区发改局成立价格调解基层工作站,调处专项领域矛盾纠纷,成功调解纠纷26件,化解率100%。开展“法护平安”“亚运维稳安保”等专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优化访调、警调、交调、诉调等衔接,打造新一批3家个人品牌调解室,1家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处纠纷16100起,达成协议金额6.1亿元,鹿城区获评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县(市、区),春秋社区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八)强化特殊对象关怀。高质量办好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民生实事,打通属地管辖区域限制,帮助受援对象节约80%时间成本、90%路费成本,全年受理法援案件1412件,案件承办满意率保持100%。引进心理帮扶团队入驻社矫中心,升级沙盘游戏、VR设备等硬件设施,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16场,服务社矫对象900余人次。创新“技能共富”帮扶服务,引入21家专业教学机构,分批开设34个热门就业课程,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并引导参加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能力考核,累计培训对象150余人次,帮助30余名对象实现就业。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依法治区统筹。深入实施《鹿城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形成一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硬核成果。加强法治温州建设考核分析和指导,打造科学精准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健全“例会+研判+晾晒+督办”推进机制,培育具有鹿城特色与辨识度的法治“最佳实践”项目。 (二)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分级分类标准,推动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有效覆盖率、合法性审查率和依法公开率实现“三个100%”。成立区合法性审查委员会,健全街镇合法性审查标准体系,推进街镇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专职法治员全配备。加快公职律师全覆盖工作。优化执法资格考试四个“一”模考流程,力争全年报考人数增长20%,考试通过率达到98%。 (三)提升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质效。贯彻落实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建立区行政复议委员会,提升行政复议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做好个案监督和类案规范。强化复议听证室、调解室等业务用房保障,完善行政复议基层受理点。落实行政异议规定、行政案件滥诉甄别机制,发挥行政争议诉前调解作用,健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机制,降低行政诉讼发案量和败诉率。 (四)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分类梳理企业涉法高频需求,探索构建“一类事”服务场景,迭代涉企增值法治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实体平台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能。深化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共同体”建设,打造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加强新业态新就业劳动者的法律援助保障。 (五)全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推动街镇法治机构全面实体化运行,分层次推进司法所综合改革,力争“枫桥式”司法所比例提升至25%以上。建强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探索专职调解员兼任村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主任),提升基层矛盾纠纷调解能力。扩大“鹿角社”公益联盟规模,加快街镇公益活动点全覆盖,完善特殊对象“培训-考证-就业”常态化帮扶机制。 (六)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瞄准重点区域(领域)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培育新一批区级观测点,推动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覆盖率达88%以上。盘活城市空间资源,提升法治阵地建设率、利用率和覆盖率,加强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地域文化融合,打造法治文化集群。探索普法与数字化便民载体融入路径,加大融媒体法治节目创作。 (七)推进律师调解市场化试点。全面加强律师调解组织建设,引导律师担任律师调解员并建立动态名册,开展律师调解员业务培训。加强和商协会、企业及其他矛盾纠纷多发的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等横向联系,开拓调解案源。探索专职调解、专业性调解和专项攻坚调解,鼓励调解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加强典型案例宣传。 (八)扩大产业合规改革成效。探索制定企业合规地方标准,推动街镇合规服务阵地全覆盖。建立健全与合规认证相关联的惠企政策供给、荣誉表彰、信用修复、企业等级评定等激励机制,打造一批合规示范样板。加强合规宣传引导,发布合规典型案例,培育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合规人才,加速企业合规文化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