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15/2024-0022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4-0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高质高效,夯实三农共富基础。 1.聚焦增产保供,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4975亩,总产量15188.7 吨,超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全区早稻规模种植面积0.54万亩,超额完成0.46万亩的年度任务。生猪存栏1.6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18万头,家禽存栏105.29万羽。积极实施“五优联动”,落实完成全年1000亩优质晚稻种植任务以及全区2000吨成品粮储备任务。鹿城区粮食加工厂建设工程已完成100%总工程量。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分解落实新建600亩、补建800亩等建设任务,2个新建项目已完工;4个补建类新建项目已完工,其中2个已通过验收,2个项目将于2023年1月底前完成验收;1个补建类认定项目已入库。三是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严治耕地抛荒,已完成抛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7967.28亩,其中永久农田6519.89亩,进度100%;粮食功能区374.48亩,进度100%。已完成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任务,调整优化后,全区粮食功能区面积7835.19亩,超额完成7660亩的保有量任务。四是深化农业双强行动。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签订共建“鹿城区农业产业研究院”协议,合作共建鹿城区农业产业研究院;谋划4项科技强农示范项目,农业科创项目总计划投资额超10亿元,全力支持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开展育种攻关,流转800亩农田用于育种科研。截至目前,共育成国家(省)级农作物新品种51个,整体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带动40万农户增收超15亿元。全面推广优质品种种植,完成优质品种种植1100亩,年度任务完成率110%。全区水稻、蔬菜等作物良种覆盖率全部达95%以上。建立“政校企”合作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9名担任农业企业顾问,累计引进高级工程师、技术员200余人,带领开发新产品10余款,市场销售额提高30%。花椰菜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创成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肥药两制主体激活率达100%;获选农技推广基金会省级创新项目1个,市级农技实验示范项目4个。五是注重产业项目建设。积极谋划都市农业公园、预制菜产业园、农科城等十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平台3个。赴广东、江苏等地对接绿城集团、顶度集团、新希望集团、新东方集团、华侨城等国内实力企业开展招商洽谈,成功招引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忠华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参与藤桥预制菜产业园、七都都市农业公园投资建设,2022年农业农村领域签约项目达到4个,计划总投资额34.7亿元,目前4个签约项目已开工3个,未开工的藤桥预制菜产业园也力争在2023年初开动。 2.锚定全域美丽,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一是做好未来乡村建设。全面推进3个未来乡村建设,藤桥镇南雅片未来乡村26个项目都已进场施工,投资完成率98%;七都街道樟里村未来乡村23个项目已全部进场施工,投资完成率100%;山福镇金岙村未来乡村22个项目都已进场施工,投资完成率94%。山福镇驿头驿阳村程登云故居、程让平祖居提升改造项目已进场施工。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未来乡村建设获省级优秀档次,同时获浙江数字乡村“金翼奖百优村”称号。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全面治理村容村貌较差村,开展最差村、最干净村庄、美丽庭院、最脏厕所等评比,获评全市村貌整治最干净乡镇1个。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镇1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6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覆盖率达100%,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22个,创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省级星级农村公厕4座。巩固美丽田园创建成果,对13个美丽田园重点田块进行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的整治。 3.深化综合改革,点燃农村发展引擎。一是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开竣工项目43个(开工23个、竣工20个),总投资32.4亿元,预计新增村集体年收入4.3262亿元。1-9月份全区集体经济总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7%;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5%。二是完善村级“三资”管理。深入推进“三资”智慧监管,今年累计在线审批支付超3万笔。启用村级财务预警等新功能模块,创新财务公开方式,推广使用财务公开阳光二维码110个,实现一村一码扫码公开。三是开展清廉村居建设和村经济合作社运行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成功推荐藤桥镇雅漾村为省级清廉村居标杆,山福镇竹源村为全区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开展村经济合作社运行专项治理,查处问题52个,整改率100%。四是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完成农民建房审批113宗,顺利下放宅基地审批权限,进一步激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农房186幢,带动社会资本1.898亿元。五是筑牢低收入农户帮扶机制。低收入农户“益康保”投保率100%,农村困难家庭无房危房户补助资金预计11月发放到户,全区低收入农户进驻省级浙农帮扶信息平台,联系干部走访率100%。 (二)聚焦民生福祉,推动水利纵深发展。 1.水利投资快速推进。2022年市水利局下达水利面上总投资任务7亿元,省水利厅下达水利投资任务4.3亿元,其中省水利厅下达重点水利项目投资1.9亿元。截至12月底,面上水利已完成投资7.91亿元,省投资任务已完成5.8亿元,其中省重点水利项目已完成投资2.73亿元。戍浦江河道(藤桥至河口段)整治工程,2022年计划投资1亿元,截至12月底,已完成省投资任务1.0287亿元,投资完成率102.78%。目前工程Ⅱ标段下岸村正在进行灌注桩施工;Ⅳ标段断面四进行灌注桩施工,断面二进行土方外运、灌注基础平整;Ⅲ标段项目部建设基本完成。温州市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鹿城段),2022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截至12月底,已完成省投资任务2265.65万元,投资完成率113.26%。仰义水闸已完成,岩门水闸主体、十里闸站已基本完成,江湾路箱涵、牛岭路箱涵正在施工;仰义新开河已通水,丰门河拓宽段、直河连接段正在施工。鹿城区海塘安澜工程(仰义塘),2022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截至12月底,已完成省投资任务5100万元,投资完成率102%。目前后京围堰工程(应急工程)已在收尾阶段;11月11日合同工程开工令已签发。已开展土地组件工作,正在进行集体土地涉及房屋及土地使用权属调查表登记、分户丈量等工作。七都岛西段标准堤加固工程,2022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截至12月底,已完成省投资任务2550.57万元,投资完成率127.53%。七都大桥段堤防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温州中心段已于4月进场施工,桩基础已基本完成。温州市瓯江引水工程(鹿城段),12月底完成投资7100万元。 2.防灾减灾持续发力。一是强化水旱灾害防御。一方面,印发《鹿城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鹿城区水利工程险情应急处置预案》等,组织开展全区山洪灾害防御和水利工程险情处置专题培训以及综合演练,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全覆盖。完善山洪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已安装完成声光电预警设备主站8套、从站21套。组织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15处,整改完成率100%。开展全域水利数字化管护平台建设,构建系列核心场景,于9月底已达预期目标并上线投入试运行,中国水利报以“从‘试点’到‘优秀’的智慧跨越“为题专题报道建设成果,数字海塘作为“水利大脑”数字化场景之一被省级数字化改革“最系列”中“最强大脑”采纳。另一方面,做好水雨情监测分析,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强化农业抗旱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群众做好农业田间管理。另外落实应急措施,及时补充应急抗旱物资,科学做好水库山塘水闸灌溉用水调度,做好水源地维护,切实保障生活用水,确保旱情供水安全。二是深入推进“三化”改革。物业化管理覆盖率90%,数字化覆盖率100%,不动产登记条件的确权颁证率80%。三是抓好水库山塘系统治理。全面开展2座小型水库和4座重要山塘“三通八有”系统治理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 3.民生水利成效显著。一是完成省市民生实事。“省民生实事”中:3个机埠提升工程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七都岛西段标准堤已开工建设,完成率100%,并获评温州市海塘安澜示范项目第二名,获得市级奖补资金600万元;仰义塘已主体开工建设,完成率100%。“市民生实事”中:完成美丽河湖水上碧道建设12公里,其中共青湖美丽河湖水上碧道获评省级美丽河湖,中央绿轴水网美丽河湖水上碧道获评市级美丽河湖水上碧道。《温州市鹿城区“轴、链、环”三举措创建共青湖水上碧道》文章被省水利厅参阅件专题报道。二是开展水文化建设。江心屿“孤屿水韵”水文化融合工程优秀案例通过市级评审推荐上报省水利厅,完成《浙水遗韵》温州卷鹿城篇编辑成稿;提升戍浦江河口大闸枢纽工程水情教育基地;开展《鹿城区水利志》方案编制工作。 (三)聚焦安全生产,优化农水发展环境。 1.狠抓农业行业监管服务。一是强化农畜产品安全监管。将28个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温州市食用农产品标牌标识管理系统,追溯管理比例达100%。推进家禽定点屠宰禽产品全程可追溯管理,落实“浙牧通”动物产品检疫系统与“浙农码”及“浙食链”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禽产品安全从养殖场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发放“浙农码”承诺达标合格证62万余张。开展农产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完成定量检测1779批次,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定性检测1962批次,合格率99.03%,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二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排查生猪养殖场988场次,排查涉及生猪85.6万头次,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现象。屠宰检疫家禽173.37万羽,病死家禽均作了无害化处理,上市肉品检疫合格率100%。三是强化渔业安全生产。全面完成瓯江鹿城段禁渔工作,查扣拆解“三无”渔船22艘,及时发放禁捕补助,推进大排查大整治攻坚,隐患点整改率100%。四是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2022年,出动执法人员40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专业合作社等338家次,监督抽检769批次,今年立案33件,已结案33件(含2021年立案5件),账户实收农业执法罚没款13.8068万,解决投诉举报件40件。 2.狠抓水利行业监管服务。一是强化河湖管理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河边三化”、妨碍行洪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下发整改通知书22份,移交立案处理6起。排查河边三化点位177个,整治率100%;妨碍行洪问题点位12个,整治率100%。二是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强化工程招投标监管和质量监督,对10个水利项目招投标开展全过程监管,立案查处1起串通投标案,开展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检查35次,整改问题181条,无欠薪检查35次,尚未发现欠薪问题。标化工地创建率100%,成功推荐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共青湖清淤及水生态修复工程创成市标化工地。三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进水资源论证,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已完成取水许可审批5家、续办1家、注销6家。加强取用水监控体系建设,1-12月份征收水资源费90.11万元。较好完成节水工程,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完成1个养殖场节水改造建设、1个省级美丽牧场创建、3座农业灌溉机埠、堰坝水闸提升修建工程;在工业节水减排方面,完成3家节水型企业、2家清洁生产任务;全面通过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温州市金鹏宾馆有限公司通过浙江省水利厅等七部门审核,创成节水标杆酒店;开展世界水日,水周网络有奖答题、10余场节水宣传“六进”活动,编制完成《温州市鹿城区水资源监控扩能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同时配合市节水办制定了《温州市节水奖励办法》。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鹿城区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农业产业大提升、乡村建设大革新、水利建设大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守住底线、做好文章、打好硬战,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一)全力守住安全防御“一条底线”。聚焦防汛薄弱环节,抓实隐患排查,不断强化预报、预警、预案、预演能力,综合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强化农畜产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农产品、渔船、民宿农家乐等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加大巡查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坚决防范农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全力做好人居环境优化、集体经济强化“两篇文章”。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狠抓村貌整治行动,清理陈年垃圾、遏制环境乱象,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运维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二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管控,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领雁工程”,推进“两进两回”,强化政策服务功能,加大资金、用地、金融扶持,加快推进区级强村公司创建进展。 (三)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提速、未来乡村提升、粮食生产提质“三场硬战”。一是全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紧盯时间节点,围绕各项问题顽瘴痼疾突出问题,对标对表,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补齐工作短板,全面提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重点做好鹿城区海塘安澜工程(仰义塘)及鹿城区瓯江治理二期工程土地组件报征工作。二是纵深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把未来乡村建设作为实施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推动政策、资源要素向未来乡村倾斜,科学合理地抓好农村规划布局,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发展一批有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项目,实现共同富裕。三是深入推进粮食增产保供。抓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全面做好单季稻、晚稻、油菜生产发动,大力发展玉米等杂粮生产,确保完成粮食订单、粮食储备任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切实发挥高标准农田稳粮增产基底作用,确保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950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