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18/2024-0022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局
生成日期 2024-01-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鹿城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3年,鹿城区卫生健康局紧紧围绕“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工作主线,突出亮点特色打造,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十大攻坚行动”,不断推动健康服务普惠优质共享。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优服务、提效能”,不断推动服务提升

一是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全市创新开展“一院一品”特色医疗品牌比拼,邀请省市医院专家作为指导员,高标准高质量打造16个有辨识度的医疗特色项目,鹿城基层医疗品牌特色逐步形成。有序开展城市医联体工作,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专家门诊,今年以来下沉专家累计服务2133天,诊疗18980人次;水心中心联合病房收治患者152人次,双屿中心病房收治患者35人次,蒲鞋市中心术后康复护理中心累计接诊患者701人次。健全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制度,今年以来累计上转患者4634人,下转患者3294人。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获2022年度全省优秀、全市第一;2023年1-10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列全市第一。

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优化。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重点做好老年人及慢病管理,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进一步加强居民健康档案清理完善和向居民开放工作。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病有良医”工程,推进城乡居民同质同标免费健康体检。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数11万人,惠及居民13.06万人。

三是重点疾病综合防控继续加强。持续强化新冠疫情监测预警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省级复审,成功承办全省肿瘤随访登记培训,全面启动慢病队列研究,为65—74岁目标人群提供5年一轮免费肺功能检查。加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社会心理服务综合体初步设计。发挥区级心理服务网络作用,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精防业务培训19场、心理讲座206场、心理疏导303人次。结合精神卫生日系列宣传,全力做好心理热线和公益平台宣传,张贴海报365张、发放资料4180张、播放视频212个。

四是育儿友好型社会加速创建。推进“幼有善育”,新建托育机构15家、托位440个,实现千人托位数4.12个,落实托育机构“安心托”数字化场景建设。新增5星级母婴室2家,在建母婴室3家,规范65家母婴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向日葵亲子计划”,开展主题活动7场,受益群众70人次。

五是老年健康服务加大供给。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落实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创成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家,全区24家公办医疗机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成率100%。率全市之先成立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桂柑驿站、菱藕驿站。牵头的社区网格化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实践经验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卫健委典型经验。完成区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区建设,设床位10张。组建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生命教育和社会公众宣传。探索“居家-社区-门诊”多元一体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六是健康鹿城建设巩固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综合评估、省级病媒生物评估。持续巩固国卫工作,一、二季度排名全市第二,三季度全市第一。健康温州考核9月排名全市第三。

七是卫生监督治理强化效能。双随机任务完结率100%。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改革项目——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疾控监督员根据相关工作流程开展巡查。优化职业健康服务,推行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画像、化解工作,截至10月25日,鹿城区需分类分级用人单位自查率已达到100%,画像完整率和化解率100%,省排名第一。

八是高质高效完成民生实事。完成水心二乙社区医院创建。完成40家健康智慧站建设,已全面完成16家智慧站规范化运营,完成率达100%。完成6家村卫生室(服务站)改扩建。完成旗舰中医馆、中医阁验收。免费血糖筛查完成率100%,免费结直肠癌筛查20067例,完成率127.25%;脑卒中筛查3556例,完成率101.6%;完成白内障筛查,免费白内障手术230余例,完成率100%;完成心理健康筛查14025人,完成率116.88%。完成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18949针,完成率100.26%。推进“幼有所育”,千人托位数4.12,完成率100%。完成7359名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工作,任务完成率105%。

(二)着力“强基础,增动力”,持续强化配套支撑

一是强化卫生基础设施保障。区人民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已进入主体结构第8层施工。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藤桥、仰义、七都中心三个新建工程明年将投用。三个代建项目南门、广化、黎明中心新建工程,均已完成土建建设。南浦分中心即将完成装修。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是强化卫生人才保障。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1名,非卫技人员11名,分别完成42人、11人录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本科毕业生5人。科学选人用人,提任10名局管干部。完成182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制定卫健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卫健人才招引培育方案。圆满完成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两场校园专场招聘会,完成现场签约23人。

三是持续深化数字健康服务。建设鹿城区智慧健康信息化项目,成为全市首个通过国家区域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的区级单位。推进慢病诊疗路径管理系统,建立个性化健康教育分发系统。推进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建设。落地温州市医疗健康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三)着力“严紧实,多举措”,构建亚运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统筹优化赛前医疗资源布局,规范布局场馆医疗保障点位。保证赛时医疗救治高质高效,组建亚运会医疗服务应急保障专家工作组,抽调人员组成场馆医疗卫生保障应急小分队。针对性制定MED应急预案,对场馆15条风险清单,实现赛前风险“清零”。强化公共卫生监测保障。研究制定20余个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出动卫生执法人员检查场馆、万豪、王朝酒店周边单位627家次。强化场馆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累计投入药品约2吨,清理蚊虫孳生地34443处,城市侧布雷图指数9月份降到2,及时有效控制2例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未发生因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的发生,为鹿城区亚运分赛胜利举办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着力“保安全,守底线”,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

建立健全卫健网格化安全督查机制,全域排查医疗机构和托育机构风险隐患。4月份以来,每月对全区626家区属医疗机构和40家托育机构开展全覆盖大排查。经6轮全覆盖督查,共发现问题600余项。开展区卫健系统房屋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完成排查房屋77处,隐患整改率100%。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全面提质扩容,加快构建整合型基层医疗体系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财政、发改等部门和属地街道,解决重点工程资金保障和施工进度问题,持续推进区人民医院二期和藤桥、仰义、山福、七都中心新建工程,实施南门中心、水心九山分中心、南郊中心和江滨分中心装修工程,提升群众就医环境。

二是多层次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卫健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校园专场招聘、医师退休返聘、“朋友圈”引才、定向引才等多种方式,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引,培养卫生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争取卫生人才支持政策,强化高层次和紧缺类人才在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保障。

三是迭代升级智慧健康服务。持续提升智慧医疗服务能级和水平。推进慢病诊疗路径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加快建设进度,打造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高地。落实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建设。继续做好日常审批工作,引导群众“网上办”“掌上办”、远程办、自助办,持续推进诊所备案转型。

四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做好高水平城市医联体建设。持续开展“一院一品”建设,发挥指导专家效应,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磨,让基层医疗品牌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五是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大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综合体建设,不断完善心理三级服务体系。持续深入开展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职业卫生和食品与营养卫生工作,持续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试点等工作。

(二)聚焦重点人群,延伸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链

一是强化基本公卫服务。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的新建完善工作,扎实推进老年人体检和慢性病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十类重点人群签约工作,特别是做好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及健康评估。

二是优化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升级打造智慧健康站与数字家医联动,将家庭医生签约与咨询、慢病随访、慢病药品第三方配送等健康服务与管理功能嵌入智慧健康站,提升智慧健康站使用效率。大力发展0-3岁托育服务。对我区现有三星、四星母婴室进行提质升级,对母婴室日常管理开展督查。

三是做好老龄健康工作。探索提升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心理健康服务、安宁疗护与养老相融合。开展以养中设医“嵌入式”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积极申报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安宁疗护服务。持续开展五大专项行动。继续做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三)坚持高效智治,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健康鹿城建设

一是巩固国卫工作。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及省级综合评估迎检。做好藤桥省级健康镇创建,省级健康村、卫生村创建,健康学校创建,提炼健康细胞创建典型案例,持续开展健康家庭创建工作。开展除四害样板村创建,确保病媒防制通过省级评估。

二是推进健康鹿城行动。推进27项健康鹿城行动,提炼健康鹿城行动优秀案例和示范点。深化健康影响评价制度,争取打造省级优秀评价案例。做好省级健康村、健康学校创建,提高健康单位、健康企业、健康社区创建质量,提炼健康细胞创建典型案例,持续开展健康家庭创建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加强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深化“双随机”检查,推进监督执法信息依法及时公开。严厉打击无证行医,推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管。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画像、化解工作。进一步推进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