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艾,1927年出生,温州市区人。由于家贫,陈艾读完小学后就到汇新报关行当见习生。多年的学徒生活使他接近底层群众,他深知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疾苦,思想倾向革命。 1949年7月27日,陈艾入伍。通过政治学习,他的思想得到了进步与解放。他生活简朴,对工作十分热情,身材瘦弱,脸上总挂着笑容,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因此被人戏谑为“白面书生”。 陈艾照片 1949年初冬,败逃下海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盘踞在舟山群岛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加紧进行准备定海战役的工作,担任西南方向进攻的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已解放桃花岛、六横岛等岛屿。10月下旬,陈艾毅然报名去往前线。不几天,在队长的率领下,队伍分为两路:一路去宁海的崔家村,一路去象山的石浦、西泽。去往崔家村的任务是筹集粮秣、弹药等物资,运往已被我军解放的桃花岛等岛屿;而去往象山的任务则是作为军代表负责对船工的管理和押送物资至海岛。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崔家村,而温州籍的陈艾和董作龙被指派到宁海前线高坭转运站。 在高坭转运站的日子无疑是艰苦的,当时正值隆冬时节,阴雨连绵,海风侵袭。除了环境恶劣外,敌人的飞机、舰艇经常在附近骚扰,不仅如此,唯一的炊事员也因害怕艰苦和伤亡不告而别。但陈艾并没有因此被打倒,为了不饿肚子,陈艾想到将黄豆炒熟后放在口袋,饿了就抓一把吃,渴了就喝一点水,以此代替一日三餐。多日不吃新鲜蔬菜,加之黄豆吃多了喝上水,肚子胀得十分难受,但是陈艾和其他同志们毫无怨言,持续坚持了一周,渡过了难关,并及时完成了任务。 同年12月21日,上级派一位营长来检查和布置工作,要求将粮食运送到六横岛。由于同伴董作龙年仅16年龄过小,于是由陈艾接下此次任务。兴奋的他认为党和人民考验自己的时间到了,在临别时,他将自己心爱的金星钢笔转交给同伴董作龙,以表自己对党的忠诚。 然而,船只在完成送粮任务返航时遭遇了意外,受到退潮的影响,船只来不及按照预定的时间返回,敌人的战斗机在海面低空扫射,陈艾同志为摆脱险境探身舱外观察敌情,却不幸头部和腹部身中数弹,光荣牺牲,年仅21岁。两名船老大忍着剧烈的伤痛,将船开回。 陈艾同志和因流血过多抢数无效的三名船工遗体,一同埋葬在崔家村西侧,即104公路旁的山峁上。为了纪念先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艾烈士的遗像和血衣曾陈列在温州江心烈士纪念馆里,供后人学习和瞻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