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10月,胡陈炮出生于永嘉岙底白脚坳村(今属鹿城区藤桥镇)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少年丧父的他与母亲二人靠种山地艰苦度日。虽然日子过得苦,但是他意志刚毅、坚持正义,并且酷爱武术,有一帮子“武术好友”。 1929年3月,胡陈炮参加了革命活动,并于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3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在永嘉成立,4月中央军委提出发动浙南地方暴动,成立红十三军,红军的队伍伴着整齐的口号声走进了大山。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1930年初夏,胡陈炮向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建议将白脚坳等村的红军游击队改组为连队,编入红军。陈文杰采纳其建议后,他便发动周边村子青壮年参军。党组织看到胡陈炮阶级觉悟高、军事素质好,就任命他为连长。他在军中的表现,就如同他的曾用名“孙策”一样——为人睿智果断,勇猛无敌。他带领红军新战士操练,学习战斗要领。为保卫白脚坳村,他于1930至1931年间四次率连队进行反“清剿”,先后带领红军连参与攻打永嘉的桥头黄堡、瓯渠和青田、丽水、缙云县等地的战斗。 1930年8月31日拂晓,红十三军1000余人与缙云赤卫队一起攻打缙云县城。然而想要攻进县城却困难重重,因为通向县城里的道路仅有好溪上的两座桥,并且两座桥头均被国民党保安队用机枪严密封锁住。红军攻城难以推进,陷入困境!擒贼先擒王,要想过桥就要先解决掉桥头的机枪手。在一团(师)长雷高升指挥下,胡陈炮迅速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突击队(敢死队)。作为连长的胡陈炮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在红军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快速向桥头翻滚躲避敌人的子弹。终于到了距离机枪手不远的地方,胡陈炮下令猛掷手榴弹进行火力压制,“万箭齐发”炸死了守桥的机枪手,红军队伍见机枪手已消灭便迅速冲向桥头。守桥敌军自是溃不成军,纷纷丢下武器弃城逃跑,缙云县城就此被攻克。 1931年3月,胡陈炮在青田遭遇已叛变投敌的陈元锡,两人扭打在一起。由于胡陈炮力气大,有功夫底子,陈元锡不是对手被打翻在地不能动弹。正在此时,闻讯赶来支援的国民党保安队冲出来用刺刀猛刺胡陈炮身躯和大腿,胡陈炮被逮捕绑架,押解至温州。在狱中,胡陈炮受尽酷刑折磨,但糠豆不赡的生活、刀折矢尽的战场所磨炼的坚强斗志让胡陈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万死不屈的革命气节。他还鼓励狱中同志坚持革命立场,继续同敌人作斗争。是年8月15日,胡陈炮从容就义于温州松台山。 对所有人来说,那段艰苦的日子没有尽头,但胡陈炮同其他革命烈士一样,将自己化作黑夜中的点点星光。他同数万万革命烈士一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篇章。他始终相信——苦难无法磨灭,自己不屈的灵魂!苦难不能磨灭,自己对祖国的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