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400公里的“爱”!鹿城为壤塘端上“文化饭”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边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边是巍巍连绵的大山,鹿城——壤塘,两地跨越2400多公里,却有着不解之缘。

入选最佳案例

日前,由鹿城区发改局、四川省壤塘县乡村振兴局联合撰写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和四川省壤塘县东西部协作案例》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并收录进了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一山一海,情谊相连,如何携手共进?

472309f7905298224ff697d3476eadc60b46d40f.webp

学员在创作唐卡

壤塘县位于四川省深藏区,是浙川对口支援温州结对帮扶点,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但由于偏远闭塞、地貌复杂多变,当地山区民众深陷贫困循环,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的困境。为打破这一困局,温州累计投入援建资金4250万元,在壤塘创办了集文化传习、就业帮扶、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浙川文化产业园。该产业园以壤塘非遗文化为切入点,设有唐卡、藏香、雕刻、刺绣等多个传习所,旨在把传习学员培育成专业人才、把技艺人才培育成非遗工匠,让更多的年轻人成就创业梦想。

来产业园学习的学员,大多为文化程度不高的贫困群众。让家境贫困、待业的本地青年掌握一门手艺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是产业园创办的初衷。为此,产业园与北大、浙大、浙师范等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各地的艺术家、学者和优秀匠人开展国画等艺术类专业授课、“壤塘非遗中国行”系列活动,手把手地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带这些青年们走出大山。此外,产业园还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传习飞地基地23个,探索出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

ac6eddc451da81cbd75455b17f1c0b1a082431a7.webp

非遗作品

现如今,这批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成为了传承当地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鲜血液。唐卡等非遗产品也由小众走向了大众,从一股潮流变成一条发展链。截至去年,壤塘全县已设立46个非遗传习所,拥有非遗名录122个、非遗传承人63人。“今年我们非遗传习所订单火爆,正加紧制作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产品订单。”浙川文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浙川文化产业园实现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拉动全县GDP增长1.5%,带动当地3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年增收4000元。目前,产业园还将计划建设二期园区、民族工艺文化中心等。

山海几千重,一路可相逢。鹿城、壤塘用这份跨越山海的爱,以产业、就业“双业”并重,扶志、扶智“双扶”结合,谱写着“山海情”的续篇,破解了一个个横亘在山和海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自2021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鹿城派往壤塘挂职干部人才44人,接收壤塘干部人才56人,累计实施援建项目29个,涉及资金1.35亿元。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