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05/2024-50532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区科学技术局
生成日期 2024-09-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鹿科〔2024〕8号

关于印发《“来温州•创未来”2024全球精英赛鹿城分区赛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来温州·创未来”2024全球精英赛鹿城分区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温州市鹿城区科学技术局  

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温州市鹿城区人力社保局

2024年7月25日

2024中国·鹿城青鹿双创大赛

暨“来温州·创未来”全球精英赛鹿城分区赛方案


为深入实施“青鹿计划”,以引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主体、集聚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激发区域创新发展活力,决定举办2024中国·鹿城青鹿双创大赛暨“来温州·创未来”全球精英赛鹿城分区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大赛主题

(一)主题: @鹿小才 创未来

(二)宗旨:围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智能安防、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智能软件、基础数据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公开选拔一批拥有前沿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项目,吸引集聚优秀人才携技术、项目来温创新创业,推动优质成果落地转化,不断提升城市“人才黏性指数”,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

二、举办时间

2024年8月—10月

三、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中共温州市委人才办、温州市科技局

主办单位: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人才办、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统战部、温州市鹿城区科技局、温州市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局、温州市鹿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温州市鹿城区智能谷发展服务中心、共青团温州市鹿城区委员会、温州市鹿城区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四、大赛要求

(一)项目领域

本次大赛面向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放,以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智能安防、人工智能(AI)模型、智能传感器、智能软件、基础数据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为征集方向。    

(二)赛事分组

立足贯彻“创新、绿色、开放、共享、落地”五大发展理念,大赛设立创新领航组和青春筑梦组两个赛道。

创新领航赛道:参赛对象必须是项目创始人或技术负责人等核心成员。一般应具有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学位,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符合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E类及以上条件的海内外人才,年龄在5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项目,经大赛组委会审议可适当放宽人才层次条件。

青春筑梦赛道:参赛对象必须是项目创始人或技术负责人等核心成员,具有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在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项目,经大赛组委会审议可适当放宽人才层次条件。

(三)报名要求

1.参赛主体可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加,且只能申报一个参赛项目,只允许参加一个赛道。若是团队参赛,成员需稳定合作1年以上。(从项目立项开始,团队具体人员分工职责明确,一年内展开的工作和进展需要团队明确列出)。

2.参赛项目应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项目所提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是参赛者拥有或经授权使用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拥有合法知识产权。

3.参赛项目应提供完整且具有实施可行性的商业计划书,内容应包括项目技术、市场前景、经营策略、资金需求、团队成员介绍及未来规划等。

4.参赛项目应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5.参赛项目需有明确来温创新创业意向,且于2023年7月1日前尚未在温州落地。

五、奖项设置及扶持措施

(一)奖项设置

创新领航赛道和青春筑梦赛道分别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给予10万元人民币、5万元人民币、3万元人民币(奖金分两次发放:现场发放奖金总额的50%,剩余50%奖金待项目落地后发放);优秀项目奖各9名,颁发优秀项目证书并享有落地优惠政策;两个赛道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将由组委会共同商议并择优推荐进入市级大赛。

(二)政策支持

1.项目资助。

创新领航赛道:对获得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落地项目,分别给予300万元人民币、200万元人民币、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助。项目完成注册落地运营后给予资助额度的10%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其余额度按照项目落地协议兑现。大赛获奖项目优先推荐申报“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入选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后同时享受以下创业资助:

①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给予主营业务收入3%,累计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发展资助奖励;

②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按3年内发生研发投入(含新购设备费)的15%,给予最高10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研发投入奖励。

青春筑梦赛道:对获得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落地项目,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可按实际投资额1:1给予最高100万元人民币、50万元人民币、20 万元人民币配套资助,额度按照项目落地协议兑现。

2.场地支持。凡获奖项目在1年内落户鹿城区科技局认可的大孵化载体内,分别给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高200平方米、15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三年免租场地。

3.人才奖励。大赛获奖者优先推荐申报重大人才工程,全职来鹿就业创业后,符合相关条件的均可申领“温州人才码”,按照人才层次享受人才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人才咖啡、健康体检等10余项优待政策。

项目资助和人才奖励的政策自获奖项目发文之日起两年内有效。

六、活动安排

(一)宣传启动(时间:8月初)

举办大赛启动仪式,发布大赛指南,通过官方网站、行业媒体、新媒体等渠道进行大赛宣传预热,提高大赛关注度。

(二)项目初筛(时间:8月10日—8月30日)

按照大赛工作推进节点,大赛执行方组织两条赛道参赛项目各不少于80个,大赛组委会对报名项目进行资格审核筛查,并于8月30日前将选拔出的40个创新领航赛道项目上报区科技局,40个青春筑梦赛道项目上报区人社局。

入选线上选拔赛的项目结果将于8月30日由区科技局对外公布,大赛组委会同时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等方式通知参赛方。

(三)线上选拔赛(时间:8月31日—9月初)

1.复赛采取线上路演的方式,评审团对参赛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创新领航赛道和青春筑梦赛道各筛选出15个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进入决赛。大赛执行方做好大赛承办、项目邀约以及评委邀请工作。

2.沟通调研:由政府相关部门、评审团以及大赛执行方负责对进入复赛项目展开调查评估,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落地需求。对符合鹿城区产业发展要求,有落地意向的项目,由大赛执行方负责开展线上交流或实地走访,“一对一”提供落地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并且组织入围决赛项目来鹿参观考察,实地了解鹿城总体情况、产业规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

(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时间:9月下旬)

1.总决赛:组织入围决赛的项目到鹿城参加大赛总决赛通过项目路演和评审答辩,结合项目落地意愿情况,由专家评审团评选出最终奖项。(总决赛参会人员规模不少于150人,知名投资机构不少于10家,参与决赛的团队不少于30支)。

2.颁奖典礼:经现场路演、项目答辩、专家评审环节两个赛道各评选出一等奖项目1个、二等奖项目2个、三等奖项目3个,优胜奖项目9个。

七、大赛服务

大赛组委会根据企业需求组织相关机构主动提供各类服务,并及时推送项目相关服务信息。

(一)政企需求对接

大赛开展赛前培训、政策辅导等惠企宣讲等活动,对符合鹿城区产业发展要求,有落地意向的企业或项目,组织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举办座谈交流会,提供“一事一议”人才引进、创业启动资助、场地免租等支持政策,展示鹿城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高效的政府服务支持。

(二)投融资需求对接

大赛为成长预期明朗、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的成长型企业或项目,根据项目不同的成长期,对接金融机构,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

(三)专家顾问一对一辅导

大赛邀请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投融机构等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举办针对性强的赛前辅导培训,提升企业或项目路演效果,帮助其解决战略规划及实际经营问题。

(四)落地服务

区委人才办牵头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投促中心、区智能谷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组建大赛项目落地工作专班,建立全程跟进服务机制。由大赛执行方具体落实专人负责,为项目落地转化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导入自身及生态合作伙伴资源,为鹿城提供优质企业招引服务与保障。通过举办本次赛事,积极发挥赛事双招双引优势,配合赛事专项基金,投资招引落地赛事团队。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大赛的组织领导,保障大赛顺利开展,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专家顾问团及评审团。

1.大赛组委会:负责统筹大赛整体组织和资源协调工作。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组委会主任,分管人才和科技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主任,区委组织部分管领导、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和区投促中心主要领导为组委会委员。

2.大赛专家顾问团:大赛执行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赛事组织和参赛项目提供相应的咨询。

3.大赛评审团:由优秀企业家、资深投资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组成评审团,负责订立评审规则、项目选拔、项目评审。

(二)完善工作机制

大赛落实专门工作力量,设立大赛组委会负责赛事活动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项目征集、企业调研、宣传报道技术保障、落地服务等工作。下设4个工作组。

1.项目征集组:负责大赛的项目征集组织工作,保障项目征集数量,挖掘优质符合落地要求的项目;

2.赛事活动组:负责大赛各阶段的组织安排、评审对接现场执行等工作;

3.媒体宣传组:负责大赛全程联动媒体的宣传报道,重要赛事活动的发布等;

4.项目服务组:负责挖掘跟进大赛中有望落地的优质项目,并组织企业调研及项目落地等工作。

(三)加大宣传推广

制定大赛宣传工作方案,通过主流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宣传报道,提高赛事热度。

(四)加强产业对接

大赛执行方建立专人联系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参赛项目提供技术、产业和市场等方面对接推广服务。

(五)落实经费保障

根据大赛活动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大赛及系列活动经费从区人才发展专项经费年初预算列支。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