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09/2025-5184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司法局
生成日期 2025-01-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鹿城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为法治鹿城添彩、为经济发展护航、为平安建设发力,全力以赴夯基础、强改革、争先行、拼出彩,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向一流水平迈进。

一、2024年情况

(一)着力推动法治鹿城提质增效。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27项重点举措,出台法治保障助力“强城行动”17条,编制纵深推进法治领域重点改革五年行动方案。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全覆盖,深化“五种面向”特色述法模式,开展法治学习培训10次、涉及人员400余人,组织专题述职述法5场次、完成144位领导干部述法工作。制定《法治建设责任落实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办法》,出台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意见,完成9家单位法治督察,法治督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发挥。鹿城区获2023年度浙江法治建设优秀单位。

(二)着力攻坚法治政府规范升级。编制街镇合法性审查“一图一清单一指引”,完成街镇法审员全覆盖,审查涉法事项2815件。推进街镇复议服务点100%覆盖,构建受理阶段筛选化解机制,打造示范性数字化听证室,新收行政复议申请数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并创历史新高。获集体土地征收拆迁规范集成高效改革首批省级试点,拟定征迁项目败诉风险预审管理办法,建立行政案件模拟问责机制,新收行政诉讼案件数实现法治考核以来五连降。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全市第一。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护航。完成合规指引和验收标准“3+3”出台,上线企业合规建设“一件事”,实现“培育—认证—示范”闭环,“创新行业企业合规机制改革”高分通过省级共同富裕试点中期评估,“外经贸企业合规集成式服务体系”入选省涉外法治改革揭榜项目,区企业合规中心入选2024年度长三角司法厅(局)长会议观摩点,合规工作获市改革突破奖金奖。有力处置困企扰企执法风险线索53条,抽查3批次357件执法案卷,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63个。我局获市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工作先进集体。

(四)着力赋能共同富裕争先向好。全省首创“十大法治为民实事”,配套建立项目实施方案及监督协作机制,走出法治惠民新路径。全域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成立全省首家区级残联公法服务点,形成“一端发起、三台响应”融合服务网,提供服务超4万件次,群众满意率98.46%居全市第二。完成老年人法律援助办案指引全省法援揭榜项目,在5家百人规模律所设立法援工作站,增聘113名律师扩充法援人才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95件,咨询和案件满意度均为100%。

(五)着力夯实安全稳定坚固防线。指导新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91家,成立全省首家外卖配送行业调委会获张振丰书记批示和央视专题拍摄,各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235件,调解成功率99.72%,涉及金额4.85亿元。规范安置帮教人员“一人一档一策”帮教,制定重点人员“6+X”帮教措施,工作经验在全省推进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现场会上交流发言。升级社区矫正对象宽严相济监管方式,完成社区矫正工作师街镇全覆盖,成立“走归”互助公益基金。

(六)着力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水平。聚焦领导干部、中小学生、外卖配送人员等三类人群出台普法“一清单、两基准”,落地全区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新增2处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办好民法典、宪法主题宣传等活动480余场,覆盖群众超30万人次。打造“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新培育“法律明白人”80人,累计聘任基层法治领头雁632名,提供年度志愿普法服务2500余次。制作发布抖音普法作品37期,拍摄10个“以案释法”微课,播放总量超1000万次。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突出“一个核心”推进护新助富。以改革突破创新为引领,锚定“法护创新、法助共富”两条主线,协同推进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建设预防性法治体系,建立法治标志性成果培育库,持续输出首创性改革成果。

(二)健全“双重体系”激发变革活力。一方面健全高效法治统筹体系,坚持发挥依法治区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任务交办、服务保障、监督复盘、考核评价工作链条,加强“述、考、评、督、责”协同联动。另一方面健全严密法治监督体系,打造“法治督察+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执法监督+群众监督”“五督融合”法治监督体系,强化线索归集、信息互通、人员力量等方面联动,全方位提升法治监督能效。

(三)打造“四大标杆”领跑重点赛道。一是打造合法性审查规范延伸先行标杆。推动合法性审查工作触角向村级延伸,构建“繁简分流+三方协同”审查模式,同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两审”协同机制。二是打造行政争议防范化解示范标杆,通过推进征收拆迁规范高效集成改革、建立拆征项目风险预审机制、构建行政争议阶梯式解纷体系、实行行政案件模拟问责办法,继续保持“双下降”工作态势。三是打造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引领标杆。争取挂牌成立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办公室),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与“民呼我为”平台合作,探索举报处置监督一体化机制,构建执法投诉协调处置和执法案卷问题整改“两个闭环”。四是打造新业态纠纷优质调解领航标杆。引导新业态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成立调解组织,打造新业态“融调解”品牌,形成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纠纷处置机制,持续输送优质调解服务。

(四)实施“五项工程”深化法治强城。一是实施法治政府示范工程。推进重大行政决策源头专项治理,探索区街两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分级分类标准,建立法审员队伍准入退出、管理评价机制、法审岗位工作规范等制度。巩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成果,健全行政复议员制度,提升案件听证比例,做实个案纠错、类案规范。二是实施营商环境护航工程。创新涉企执法检查计划“云备案”制度,推动协同监管应联尽联、涉企检查应合尽合,破解多头重复检查问题。深耕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开展跨部门“一次性上门”合规指导,加快打造“旗舰式”法治服务专区。三是实施法律服务优享工程。持续擦亮“十大法治为民实事”品牌,深化“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推出多场景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打造适老型法律援助省级样板。加强优质律所和法治人才招引集聚,拓展青年律师成长通道,突出涉外领域培育导向。四是实施法治基底巩固工程。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完善司法所协理员制度。加强法治乡村(社区)建设稳步推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数量质量双提升。构建“全时+全域”立体普法模式,强化分层分类精准教育,全力打好“八五”普法收官战。五是实施法护平安提能工程。提升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覆盖率,分级健全调解专家库,优化调解员等级评定和分类培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师全覆盖,建成一批社矫教育和就业基地。探索安置帮教人员轻罪犯罪情况记录封存制度,建立司法行政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服务模式,打造安置帮教人员就业需求信息库。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