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33/2025-5200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新居民服务中心 |
生成日期 | 2025-01-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城行动”、区委区政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平安建设等核心工作,坚持问题切入、改革驱动,持续推进“浙里新市民”应用省级数改试点及新市民常住地公共服务政策集成化“一类事”改革,全力打造新业态行业七大矩阵建设,不断加强异地商协会互动协作,进一步增强新居民在鹿工作生活的归属感、幸福感,助力推动我区“双万城市”和营商环境建设。现将今年中心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数字应用,打造服务新品质,助力“双万”城市建设。全面有序推动“浙里新市民”省级试点应用,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以新市民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资源为核心、以社会资源为引流,持续深耕场景建设与应用。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区平台累计访问已达100万余人次,我区累计用户数、新增用户数、累计访问量排、子应用上架数、积分应用上架数、子应用点击量居全省第一位;截止11月我区现有常住人口131.6万,与去年同期128.35万增加2.53%,其中外来居住半年以上人口为50.53万,同比去年同期增加6.4%。数字平台应用深受新市民欢迎,更多的新市民愿意长时间留在鹿城创业发展,我区“浙里新市民”应用试点成效得到省级部门高度肯定,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市民积分服务)作为我省唯一案例上报国家发改委,作为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国家政策制定依据和材料。 1.健全积分政策制度框架。一是结合2022年版积分细则试行及省市文件精神,修订出台新版《积分细则》,优化我区新市民积分管理整体框架,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二是制定应用场景工作流程,针对新市民高度关注的7个高积分高待遇应用,通过制定规范流程,进一步保障政策实施的公正公开透明;三是健全“积分兑换”制度,根据新市民应用实际,进一步优化兑换制度,实现线上预约线下领取,同时在丰门、大南、山福等地设立5个积分兑换点,新市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普法答题等社会服务,即可使用获取的可兑换积分兑换礼品,目前提供80余种积分兑换礼品,兑换数量达到1600余人次; 2.深化积分场景开发应用。目前上线42个积分场景应用,其中7个高积分高待遇场景应用,注册用户近17万人,其中:“积分入学”场景2024年实现新市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读我区公办学校申请2543件,实现高积分高待遇小学50名,初中3名;“积分住房租赁补贴”场景,实施分档次补贴,提高新市民住房补贴覆盖面,2024年度补贴申请数突破3000人,发放补贴达1075人;联合温州银行开通“先医后付”,2024年新增用户1439人,总计为新市民提供服务共6239人;“积分金融”场景,自去年与区农商行战略合作以来,为19家省级商会和1家区级商会提供200亿元授信,截止今年10月已实现金融业务117亿元,其中新市民贷款户数6083户,贷款余额34.64亿元,为我区新市民企业家和新市民创业者提供优质金融环境;通过“积分普法”场景,为新市民提供包括《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内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习答题,并根据答题予以积分加分,促进新市民学法守法,让法治教育更加便捷、高效,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普法效果,今年开展以来参与答题人数8976人。此外我中心通过餐饮、商城、医疗、文娱、旅游等积分场景,为新市民优惠服务;通过设立两家线下服务站,提供积分兑换、法律咨询、运动场所和商务会议等服务;通过”瓯江潮会客厅“系列沙龙活动,解决高端人才和企业家在就业、教育、住房等问题。 3.聚焦民生拓展工作路径。制定问需调查工作流程,全省首个开通“问需调查”场景,多渠道征集新市民服务需求,联动多部门、街镇、商会、协会等,形成闭环管理,为大调研大走访提供了强有力的渠道支持,在问需于民、服务于民的同时,还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减轻工作负担。通过问需场景,我们除了收集到咨询积分应用外,还收集到如:“如何入党”、“如何找房”、“慢性病治理”、“电动车新国标”等各类问题,中心在相关部门协助下,逐一予以答复。如今年11月,我中心收到一位父母双亡、夫妇失业、子女患重病的新市民留言,我中心及时联合辖区街镇、商会等介入,送上慰问关爱的同时,当天在商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位陷入绝境的新市民工作问题,防止了一起潜在的个人极端事件风险。自“问需调查”场景上线以来,我中心已累计收到新市民问需1195条,并全部予以满意答复。此外我们针对收集到困难群众的诉求,引导商会、协会加入形成合力,使基层在救助困难群众、帮扶解决民生问题上更有“力”。 (二)矩阵建设,推动新业态发展,助力“营商环境”提质。 1.法律调解服务矩阵。外卖配送行业迅猛发展的期间,面对因配送超时、商户差评、平台管理混乱等原因而频繁引发的劳动争议,以及涉骑手交通事故纠纷多发,为化解这些“小麻烦”让其不成为“大矛盾”,实现骑手、平台、商户、用户、交通肇事双方之间关系融洽发展的最优解,我中心在区司法局、区法院、区交警一大队、二大队等部门单位支持下,发动21名专业律师以及商会调解能手、法官、交警和新市民志愿者等组建协会法律调解服务队伍,并在协会内设置法律咨询点、法律援助站、共享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旨在探索多元联动,定纷止争的新路径,为新业态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中人民调解委员会系全省首家外卖配送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得到市委书记张振丰的批示肯定。自2024年7月委员会成立以来,每月调解如薪资纠纷、交通事故等各类纠纷约30起,截至11月中旬共解决160起纠纷,涉及金额17.4万元,这一举措加强了外卖配送行业的调解功能和纠纷处理能力。 2.政策集成改革矩阵。我中心围绕新市民最为关切的政府政策事项,借承接“浙里新市民”省级应用试点的东风,以双万城市建设为核心引领,搭建42个积分应用场景,注册用户近17万,新市民通过普法守法、政策学习、经济建设、志愿者服务等各种渠道获取积分,以普惠性、高待遇形式公正公平向全区新市民开放,获得新市民青睐和关注。我中心通过大量调研座谈,针对外卖等新业态从业群体最为关注的民生事项,推出政策集成改革清单,解决了外卖、家政等新业态从业者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疗休养、公交出行等诸多需求,以制度化保障政府政策事项实施落地,获新业态企业和从业者的一致好评。 3.警骑联动联盟矩阵。为助推鹿城区平安建设和提升外卖配送行业骑手交通安全意识,我中心在交警二大队大力支持下,针对鹿城区美团、饿了么等9家外卖企业21个站点、1.7万名外卖骑手,首创“警骑联动”模式,落实“平台企业、点站站长、社区网格、交警大队”四方联合监管,交警、社区网格工作人员每月定期进站点开展“一盔一带”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并同步建立交通点站站长工作群,实时通报高峰时段、路段以及交通违法情况,切实提高骑手们的职业素养和交通文明,把整治成果转为事故的有效抓手,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隐患。 4.数字招工平台矩阵。外卖、家政等新业态行业因其运营模式的新颖性和灵活性,大量务工人员将其作为临时过渡性工作岗位,导致从业者流动性很大,平台企业招工难、成本高。我中心以“浙里新市民”数改平台为载体,建设数字招工应用场景,通过实时更新数据源,实现雇佣双方数字化直达式对接,重点针对区规上企业和新业态企业岗位招聘,联合区农商银行和各异地商会,将招工信息渠道覆盖全区并推送到和外省阵地,为新市民提供丰富就业机会,“积分找工”已在贵州、江西、湖北等省设立78个阵地,已入驻全区规上企业和外卖行业企业家80余家,目前发布300余个岗位。 5.金哨引领工程矩阵。我中心联合区市监、区外卖配送协会,通过出台《金哨奖》,建设政府部门与外卖等点站站长的沟通协同渠道,引导新业态中层管理者发挥城市基础层治理前哨作用,同步推出骑手好人好事、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奖励机制,实行及时送奖上门。我中心在微信公众号专设新市民荣誉板块,时时推送骑手等新市民优秀事迹,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岗位荣誉感和认同度。自今年3月骑手站长信息渠道建设以来,共收集到相关信息300余条,奖励骑手9人。 6.创新社会保险矩阵。针对外卖行业特有运营模式导致从业者社会保险覆盖不足的问题,在省市金融监管局支持下,我中心联合区人保公司和区外卖配送协会,创新设立针对外卖骑手新险种,在不明显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骑手社保保障范围。新险种推出,拓展了保险保障范围的同时,骑手个人保额从45万提升到66.8万,目前已试行参保190人,预计提供保额5.82亿元,推出以来新业态企业和外卖骑手群体反响强烈。 7.民生关爱工程矩阵。我中心致力于深化资源整合,加强对骑手的关爱。一是整合暖心驿站,区新居民联合区市监和区餐饮协会,针对骑手实际需求,梳理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等资源,拓展骑手暖心驿站,为骑手提供饮水、卫生间、充电、常备药品和优惠用餐等服务。二是推出便民地图,区市监融合暖心驿站地图展示、服务查询、政策宣贯、生活关爱、评价反馈、信息推送等功能,推出全省首创鹿城外卖骑手“暖心驿站”电子地图。三是设立关怀基金,区新居民联合区红十字会和区外卖外卖配送协会成立外卖配送员关怀基金,定向帮扶骑手五失类人员。四是开展定向慰问,区新居民联合各异地商会及慈善机构,定向向区外卖配送协会开展骑手慰问关爱活动。定向慰问开展以来,湖北阳新商会等商会大力支持,捐赠慰问品百余件,为外卖员送去关怀。 随着外卖、家政等新业态行业协会的成立和功能的完善,行业凝聚力得到了显著增强,自律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政策支持和专业培训的实施,不仅增强了服务的竞争力,还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能力。此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法律援助服务的建立,有效地保障了新业态从业者的合法权益。警骑联动联盟和金哨引领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新业态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助力我区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为新业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区营商环境提质添亮。 (三)政商联动,致力于基层治理,助力“平安建设”夺鼎。 1.开展“商会+商事调解”行动。中心联合联动20多家异地商会和协会,组建以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阳新商会为主力的新市民法律服务队伍,为新市民提供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职工维权、纠纷调解等服务。今年以来,共计提供普法宣讲72次、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册,代写法律文书104份,法律援助300余人次,纠纷调解和职工维权295人次,挽回损失800余万元。 2.尝试“老家事务新家办”行动。中心在持续开展新市民在鹿民生服务的同时,为让新市民在我区安心工作生活,联合异地商会谋划尝试推出“老家事务新家办”行动。在商会的大力支持下,前期积极对接异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推动异地法院、检察院、银行与我区法检、银行搭建沟通平台,并在湖北商会先行推出民事案件异地受理立案工作。今年以来,湖北法院在鹿直接受理立案民事案件11起,挽回经济损失金额276.39万元。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数字化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在高积分高待遇、问需调查、积分找工等重点应用进一步拓展。积极做好新市民问需,以新市民实际需求出发,以现有的35个普惠性应用场景和7个高积分高待遇应用个场景为基础,做好一、二期平台运行维护,协同相关部门和市场主体挖掘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应用,拓展量化积分应用领域,结合新版积分细则实施,完善积分申请审核流程闭环,推进居住证申领,提升场景应用使用流量,全面深化平台推广应用。 (二)政策集成改革要深入实施。通过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部门和新业态群体、商协会在社会治理、志愿者活动、关爱互助、文体活动、宣传报道、党建工作上的协同互动。 (三)线下服务矩阵要融合发展。完善现有浙里新市民服务站运行机制,拓展街镇和企业积分兑换点位建设,以服务总站建设推动各街镇服务点整合,为新市民提供居住登记、居住证、浙里新市民应用等事项线上线下咨询及业务办理服务,以老家事务新家办、新和事佬闲事婆等特色品牌打造为核心,鼓励街镇以新市民实际需求开发服务事项,形成以点带面的十五分钟服务圈。 (四)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以自身队伍建设为核心、整合全区新市民协管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推动能力跃升,更好服务新市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