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18/2025-52056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生成日期 | 2025-01-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鹿城区卫生健康局全面落实实施“强城行动”、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等部署要求,围绕“医疗高地”目标定位,紧扣“建高峰、强县域、稳基层、优服务、防风险、强党建”工作主线,推动县域卫生健康现代化走在前列。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改革牵引,聚势发展,改进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纵深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创建,成立鹿城区中医药学会,承办中华中医药杂志社、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等高规格学术会议。鼓励中医师承带教及西学中、护学中,与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合作建立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成立全省首家公益二类中医门诊部,率全省之先探索温州市中医院、鹿城区中医药学会、江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方合作的运营模式,挂牌温州市中医院江滨院区、鹿城区中医门诊部,服务覆盖全区41.74%的人口。举办2024年“一院一品”基层特色医疗品牌评审,评选出“针减肥胖,享瘦健康”等23个特色品牌项目。多部门协同合力,推动“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养老”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植根青少年。截止12月底,中医诊疗量较去年同比增加12.54%。有序推进城市医联体工作。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和4家医联体单位合作建成专家门诊,下沉专家累计服务2343天,诊疗25487人次。健全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制度,累计上转患者4756人,下转患者2888人。开展改善就医服务体验活动,领导挂牌督办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整改清单,积极开展“浙里护理”服务。 二是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2024年完成藤桥镇、山福镇和双屿街道医疗资源整合工作,将原有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为18家,一体化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藤桥镇整合辖区内藤桥、上戍、岙底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强西部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山福镇整合临江、双潮中心,以医养结合为主,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并拓展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包括正骨复位、推拿等新业务;双屿街道整合双屿、黄龙中心,创成“二级乙等”社区医院。完成鹿城区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机构改革,强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 三是加强多层次人才招引培养。优化卫生人才招引方案,打好校招、社招等组合拳,创新“综合比选+面试”招聘考核方式,领导班子带队赴高校开展校园专场招聘,引进优秀医学毕业生38名(硕士研究生7名)、签约24名(硕士研究生13名)。截至目前,超额完成“510+行动计划”任务,招引高校毕业生104名,向社会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非卫技人才、引进优秀卫生人才42名(硕士研究生7名)。持续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录取9名本科层次定向培养医学生。 四是推进数智医疗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深度应用,国家健康医疗数据实验室人工智能板块落地鹿城区。国家级项目“基层颈动脉斑块早期筛查与卒中防治”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率全市之先推动AI辅助诊断在基层应用,已开展CT影像及智慧超声6427例。乳腺癌AI智慧早筛项目获第二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人工智能主题赛二等奖。建成鹿城区域影像中心,提升基层影像诊断水平,今年全区共享影像数据约20万例。建成慢病诊疗路径管理系统,实现全程跟踪闭环管理,全区纳管患者58747人,慢病管理指数上升至49.33%。 五是打造健康鹿城建设示范样板。开展国家卫生城市深化创建督查工作,做好藤桥、山福镇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迎检工作,目前藤桥国家卫生镇创建已通过考核,山福镇通过复审。金牌促进学校申报创建3金3银。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等建设,健康镇建设比例100%,健康村建设比例48.33%,健康社区建设比例95.6%,健康机关创成率50%,健康家庭4.8万户,二级以上医院健康促进医院创成率100%。 六是扩容提质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人民医院二期扩建工程,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以及藤桥、仰义、山福、七都、南浦等新建工程,推进区域医疗均衡布局。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共计425件。南门中心拟打造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项目。 (二)普惠普及,重点覆盖,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医防融合机制初步形成。深化医防融合创新发展工作。选派10名医防融合指导员驻点指导创建,打造“一区域一防治”专病防控特色示范区,重点打造“双健康双处方”阵地,开出全市首张预防接种健康处方,截至目前已开具处方2.15万张。有序推进省级“无结核社区”试点工作,全市首家社区结核病预防门诊落地七都。区人民医院已建成结核预防门诊、性病规范化诊疗门诊,藤桥和仰义中心建成基层监测示范哨点。及时响应、有效处置登革热本土疫情,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二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改善服务质量,绣山、上戍2家创成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重点做好老年人及慢病管理,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清理完善和开放工作,深化国家慢性非传染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慢病队列研究,区妇计中心率全市之先推出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免费筛查项目。推进城乡居民同质同标免费健康体检,完成体检11.40万人,完成率103.62%。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管理,全区共收费签约3.7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3.19万人。强化学生营养餐管理,温州市南汇小学荣获国家级“营养健康学校”称号。 三是生育友好型社会加速创建。积极推进省级新型婚育文化建设项目,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13场,服务群众8000余人。围绕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形势,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落地,出台《鹿城区户籍人口三孩育儿补贴发放办法》,完成鹿城区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和三孩育儿补贴发放共计458.9万元,惠及2962余户家庭。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推动托育工作向“入好托”转变,开展普惠型托育机构等级评定,建成社区办婴幼儿驿站3家、五星级母婴室3家,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指导中心2家和儿童友好医院1家,提供儿童成长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升群众生育意愿和科学育儿能力。 四是老年健康服务加大供给。落实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做好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县域综合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指导桂柑社区做好全国老年健康现场考察及全省老年痴呆防治项目承接;指导区人民医院做好省级安宁疗护规范化病区评估检查;督促落实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确保年度完成率达40%以上。 五是保质保量完成民生实事。共承接省级民生实事4项,市级民生实事9项,区级民生实事2项,项目完成率均达100%。省级项目完成情况: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77885人;开展全区60岁以上人群免费结直肠癌筛查38000人;新增配置AED 310台;全区13—14岁女生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854人。市级项目完成情况:为7700名适龄儿童实施免费窝沟封闭;开展65岁以上人群认知功能筛查55000人、骨质筛查10000人;建成二乙社区医院1家;开展初、高中新生结核病免费筛查15800人;开展重点人群脑卒中筛查4000例;开展城乡妇女两癌筛查3300人;开展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24700万人;创建“旗舰中医馆”1个;创建“中医阁”4个。区级项目完成情况:打造慢病诊疗系统,为全区8万多名“两慢病”患者提供健康服务;完成困难群众免费治疗白内障80例。 (三)多元共治,精准破题,行业治理持续优化。 一是卫生监督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全量推进全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遴选专职疾控监督员72名,督促协助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持续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分级及自查工作,自查率、用人单位关键因素风险化解率均已达100%,预期降低企业行政处罚风险1020.52万元。 二是平安维稳工作抓实抓细。全面开展卫健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完善“5+20+1+N”行业网格化管理模式,与浙江安防学院联动,对全区600余家医疗、托育、月子等机构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大排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全年共排查发现问题隐患237项,均已整改到位。 三是卫健助企服务全面升级。落实“暖心助企”十大服务、“健康无忧”十大惠民举措,推动助企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变。完善企业职业病危害信息管理,完成“浙里卫企”数据库内933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并梳理出1500家库外企业。设立健康指导员,指导712家企业排查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落实职工体检、疾病诊治、职业病防治等工作。 二、2025年思路谋划 (一)建强“服务载体”,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速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协调和指导装修工程施工。科学谋划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更新工作,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加快数字健康高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健康医疗数据联合实验室医学人工智能中心建设,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同步推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业务、新医疗设备的开展和投用,以适应智能化发展。做大做强“一院一品”宣传效应,与“百晓讲新闻”栏目联合推出“好医生暖人心 一院一品在身边”栏目,同步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推广。 (二)培育“核心动能”,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稳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实施“1+2+1”模式,即进一步加强与医联体合作开设社区全-专门诊,重点建设中医、口腔等特色专科,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康复病床等扩建改造工程,强化区人民医院龙头作用,深化市-区-社区联合一体化共建工作,推进“一院一品”中医药品牌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综合医疗能力水平。大力实施卫健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校园专场招聘、医师退休返聘、“朋友圈”引才、定向培育等多种方式做好人员招引。设立卫生人才专项资金,落实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就学、购房优惠等保障。推进27项健康鹿城行动,争取打造省级优秀评价案例。做好省级健康村、健康学校创建,提高健康单位、健康企业、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创建质量。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综合评估迎检。 (三)延伸“服务链条”,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探索医防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及人员双向柔性流动政策。全面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推进重大慢性传染病综合防治样板区与“一区域一防治”专病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动传染病规范化诊疗工作深入开展。深化基层绩效考核省级监测评价工作,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水平。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争创蒲鞋市1家推荐标准。实施健康惠民行动,将体检发现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和确诊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健全人口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做好计生困难家庭幸福促进帮扶工作,深化国家级暖心家园、新市民健康行动项目。激励和支持托育机构改善办园条件,推进用人单位办托和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做好老龄健康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创建。落实全省“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全区范围内启动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全域规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高医养签约服务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