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1059/2025-5223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五马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5-02-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五马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城行动”工作部署,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等15项省级以上荣誉,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一、2024年工作亮点 (一)发展成色更足。一是全员抓项目。新增电信综合信息服务等高新投资项目,入库D-16a地块建设等重点投资项目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9亿元、建安投资7.7亿元,同期增长179%、138.2%,创五年新高。二是全力促营商。实现亚朵酒店、驻海鱼市等名企入驻,促成32家商贸业企业入统,2024年1-12月,商贸业限上销售额361.95亿元,增速4.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16.1亿元,增速8.6%,新增MOJ咖啡、瓯隐剧院等网红业态,五马街道被授予“省五星级旅游购物场所”称号。三是全速优效能。发展软件信息业等新质生产力,浙江恒杰工程管理等13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助温州万创智慧、浙江磐石建设等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二)城区风貌更美。一是文旅资源充分激活。提前3个月实现朔门古港扩拆范围100%签约,拆除建筑3673平方米,助力考古发掘进场,获评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深化“点式征收”,修缮东瓯王庙南片区特色庭院集群,开工吴百亨故居,提升嘉会里巷古街,实施南入口改造提升,打造文旅“燚街”,街区年客流量预计超2800万人次。二是设施短板逐渐补齐。聚焦城区环境提升,完工桥上片特殊建筑、滨海花苑爱民书屋、招贤小区外立面等5个政府投资项目,保通安澜大厦临时道路,整治香港大厦人行道,增设电动车充电点位10处、必备取水设施2处,改造4个老旧小区,竣工6个区域排水、电力管网改造,涉及面积超5.63万平方米。三是生态底色愈发浓厚。构建“文化+”无废治理模式,创成19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成3200平方米综合性公园,成功打造全市覆盖面最广、人流量最多的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无废商圈”,获评温州年度土固领域最佳实践案例、入选省第一批“无废商业街区(商圈)”重点培育名单,工作成效被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刊发推广。 (三)治理基础更优。一是国资盘活提质。发挥改革担当精神,7月成立街道国资办,管理、盘活、运营5类历年国有资产13.4万平方米,出租、使用率超95%。其中,整合街道、社区办公空间,建成集便民活动、矛盾调解、家门口青少年宫为一体的党群、政务服务中心,联动同心家园、兵役服务中心、五马“归心之家”等,形成务实服务阵地群,打造“逢五相约·遇见五马”系列品牌活动和青鹿人才市集,开设课程230门、开展各类活动691场,吸引2822人参与,月活跃度全区前三,原党群中心的8间房产成功出租创收;整合百里坊社区拆除空地、零星场地,增设停车位55个,实现老旧小巷交通“微循环”;华盖里71号在解危同时,实现项目征迁拔钉、危房盘活双赢,国资盘活实践案例获市领导批示肯定。二是社会服务提档。深化公共服务,打造“弱有所依”“红日暖心”等关爱品牌,提升20个“共享社·幸福里”重点单元,承办省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启动仪式。抓国防动员融合建设,市领导在考察调研时给予肯定。加大业委会换届指导,促成19个小区成功换届。开展“滥挂牌”专项整治督查,清理整顿滥挂标识标牌17项、各类非必要上墙制度16项,用清新环境换来群众满意。发挥文化特派员资源优势,打造“礼堂π”非遗产业链联盟,获评省礼堂文化创新品牌。三是风险防控提能。落实攻坚化解专班机制,优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联动处置,依法办理行政执法案件412件,妥善处理中心医院停车难等各类纠纷423件。抓实应急消防体系建设,闭环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29万家,化解突出问题135个。改造提升“五马议事坊”省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实践品牌在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上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刊发。 二、2025年工作重点 (一)抓“转型破局”,拼出城市经济以进促稳新态势。一是培育新兴产业。排摸老城区楼宇、旧厂房、特色庭院10.3万方空间资源,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创新团队,计划促成各类事务所、数字媒体公司等6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统。打造鹿港新质生产力孵化载体,计划新增国家高新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预估营收超1.65亿元。二是攻坚项目突破。6月启动花园巷片区入户调查,8月完工D-07a地块建设、年内完成D-16a地块、矮凳桥桥梁工程建设,推进东瓯王庙南片区拔钉清零,争创“风雅墨池”省级传统风貌样板区。跟踪朔门古港遗址公园建设等10个重点投资项目,实现高新投资新突破。三是拓宽文旅供给。以宋韵瓯风、非遗文化为突破点,在登选坊打造浙南非遗文化一条街,深化“燚街”IP运营和“无废商圈”建设,举办古城欢乐跑、特色美食节、文化体验活动,招引一批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文化展馆,吸引往来人流,打造传统时尚兼具的沉浸式消费新场景。 (二)抓“治理破圈”,跑出跨越发展先立后破加速度。一是焕新城市形象。聚焦温州国际园博会筹办游览线路,推进城区形象品质提升,改造永宁巷、兵营巷等背街小巷,开工十八家支路市政道路、上城广电力线路“上改下”,推进东方大厦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老旧电梯、充电桩更新加装,提升永川锦园、欧洲城等17幢高层消防设施。二是提升盘活效能。全面整合清理社区、阵地资源,加大鸡鸣岭、屯前街80-82号等危房解危利用力度,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社区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三是夯实法治根基。联合全省首个外卖小哥调解委员会,推动一站式矛调中心迭代升级,实现办理质效和调解率双提升。优化五马议事坊民情民意收集机制,建强立法信息员队伍,新增潮流咖啡吧等信息收集点,发挥信息员“关键小事”调解人作用,助推社会和谐稳定。 (三)抓“品牌赋能”,塑造基层治理守正创新强动能。一是落实“头雁领航”品牌。深化社区后备干部培育班,为社区换届培育后备力量,定制社区实务、理论指导、实操演练实训套餐,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教学,提升社区后备干部综合能力。二是深化“增值化改革”品牌。深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串联议事坊、老香山等节点,织密“瓯越志愿行”驿站服务网络,试点鼓楼商圈社区建设,打造街道社会工作站、真爱到家助联体服务站、未保站三大阵地,为新就业群体、街区商户、辖区群众提供增值化服务。三是打造“文化五地”品牌。摸清红色资源家底,推进文保点位消防设施全覆盖,探索“挖掘—研究—利用”全链条保护机制,打造“文化五马”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