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1008/2025-5213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公安分局
生成日期 2025-02-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鹿城公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重要论述及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警务工作标准化主轴主线,以服务保障“强城行动”和“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建设为主抓手,深入践行习近平依法治国方略,围绕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决策部署,对标首善标准,树立首位意识,积极履行维稳、保障、打击、服务等职能,本地社会大局稳定,治安持续向好,服务民生成效显著。执法工作提档升级,有力打造“啄木鸟”枪爆预警防控模型、禁毒“翌星”基层毒情智治应用平台、“鸟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管控平台、群众性活动“益企评”一系列“警务品牌矩阵”,重大活动安保、护航“强城行动”、重特大案件侦破、派出所主防、公安内网远程取证等20余项工作获得公安部、省、市领导批示肯定,荣膺温州市模范集体等10余项荣誉称号,荣记区政府集体三等功,有效提升鹿城公安影响力和美誉度,交出了党委认可、群众满意、走在前列的高分答卷。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提升执法质量

2024年以来我局党委重视、办案单位配合、法制案审大队强势推进,秉持“严管才是真爱、细节决定成败”的执法监督理念,齐心协力、共同发力,积极构建执法管理监督模式,全局执法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全局成诉率80.80%,不诉率1.71%;强制措施解除率2.31%,首次强制措施至移诉平均用时59.63天,移诉准确率97.88%;刑事执法质量五项市局考核标率均达标且有所提升。

2、推升数字法制

研发“浙江省公安内网远程取证系统”,并得到全省推广。让民警办案少出差,压缩办案时效,实现跨区域、跨场所、跨品牌突破,得到省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黎伟挺和省厅党委副书记、一级警务专员王建批示肯定。获2023年浙江省“公安大脑”建设优秀创新案例;省公安厅2024年度办案“一件事”改革重点任务。

3、提升队伍素养

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力度,以精准为主目标,根据《执法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评估办法,对执法相对滞后的单位、领导、民警开展精准的点对点执法培训服务活动。一是精准分析执法问题。根据省厅“公安大脑”建设规划,完善升级分局自主研发的执法履职平台,通过技术变革,实现“数据巡查,点对点及时预警”和“数据分析,手把手精准帮扶”两个功能的精准应用,并自动生成《执法现状白皮书》和《民警执法档案》,发现各单位的执法突出问题。二是开展精准的帮扶式法制培训。根据各单位的执法突出问题,全年开展点对点针对性的送教上门服务11次。三是开展全局共性执法问题培训。全年开展集中培训3次,法律知识测试4次,法制人才选拔考试1次。通过开展法制讲堂、执法考试等多种活动,不断强化民警法制素养。鼓励民警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分局已有78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其中31人取得公职律师证。

4、落实主体责任

分局法制部门和警务督察部门大力开展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权力动作,提高执法质量,不断优化考评方式和内容,在“执法”上下功夫、“质量”上做文章、“考评”上见效果。以从严为主基调,出台《关于对执法突出问题问责的实施意见》,通过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打击成绩一票否决、重点单位挂牌整治等一系列从严举措,确保执法过错不提级。明确将25种客观存在的执法问题纳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范围,结合责任人主观故意、疏忽大意和确实不懂的三个主观层面进行责任追究。全年有13名民警受到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5、开展执法办案专业能力等级认证

开展民警执法办案专业能力认证工作,进一步激发执法活力,推动形成良好执法生态,提升公安执法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已完成民警执法办案能力初级认证,鹿城分局共有547名同志取得初级执法办案专业能力等级认证。 向市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荐251名同志申报高级执法办案专业能力等级认证。

6、推进行政争议化解

本部门2024年度行政执法被申请行政复议66宗,其中 (行政处罚43宗,行政强制1宗, 其他22宗)。行政复议后又被提起行政诉讼12宗,判决确认违法1宗。本部门2024年度行政执法直接被提起行政诉讼41宗;判决确认违法1宗。

7、护航绿色发展

坚持“两山”理念,持续深化生态警务建设,为服务保障“强城行动”、打造“一区三高地”助力添彩。一是推进“护河守城”行动。针对南塘河、戍浦江等内河治理,联合职能部门、社会力量构建“联勤+”生态警务模式,组建护河“乐巡”水上救援队、禁渔禁钓生态专巡队、噪音防治专调巡防队等7支队伍,服务沿河经济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美丽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带。截至目前,已开展水上巡逻8次、联勤联控行动40余次,现场责令改正违规垂钓人员30余人次,约谈整改南塘街区噪音超标酒吧10余次。二是推进“护江守屿”行动。围绕江心屿和瓯江水域保护,构建多跨协同处置平台,会同龙湾、永嘉等地公安机关跨区联合打击瓯江流域倾倒渣土、非法采沙、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江心屿西北部刀鲚、凤尾鲚传统繁殖地,服务拥江经济发展,打造“美丽江屿”生态资源保护带。近期,成功破获一起向瓯江水域非法倾倒百万吨建筑渣土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2人,移诉起诉21人。三是推进“护山守绿”行动。聚焦西部山区青山绿水和野生动物保护,协同丽水公安开展跨市协治,尤其是强化与青田公安、行政执法、港航等部门的信息互通、情报共享、执法协同,推动形成跨界动植物联合保护、协同治理、生态共建长效机制,绘就“瓯越山水”美丽画卷。2020年以来,两地共联动破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157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13起。

8.深耕“共富警务”服务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安保维稳、维护经济秩序、警企共建共治、行政管理审批改革等各项工作。连续打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庆安保、中央领导人来温、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民间划龙舟活动安保,以及春节、元宵、全国两会、清明节、中考、高考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及反恐防恐硬仗,有力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全力打好“三温”攻坚战,温都金服专案外企航服项目追回2.45亿元,温金中心、温商贷专案追赃金额累计达0.7亿元;加大对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攻坚力度,对72名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比上升213%,尤其是远赴柬埔寨成功抓捕“百日攻坚重点逃犯”陈某并押解回国,为公安部跨境抓捕“猎狐”逃犯行动作出重要贡献,获省厅贺电褒扬。严厉打击串通投标,摧毁一个串通投标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达1235万元;推进护航“2024”打击治理涉民企内部贪腐犯罪专项行动,共对涉民企内部贪腐案件立案19起,破案16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3人,累计追赃挽损605万元,追赃挽损率95.17%。同时,深化公安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落实拍照一件事“打包办”、数据多跑路“云上办”、跨部门协作“快速办”,推动“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工作,政务服务总办件量167647件,其中政务2.0办件量142016件,占比84.71%,高于全市平均22个百分点,在全市中排名第二;高频事项2.0占比99%,远超省厅要求的60%的考核指标,“一网通办”率100%;打造“八爪鱼”政务服务集智解忧品牌并形成工作简报,获得毛市长批示肯定;深化群众性大型活动“益企评”改革,群众性活动审批办理时间、办理环节分别减少87%、67%,审批时长从15个工作日缩到最短1个工作日,年均为全市节省评估费用上千万元,拉动消费5亿元,得到党委政府、市场主体、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完成全省司法领域人口信息核查“一件事”试点,打通线上查询“最后一公里”,实现律师查询户籍信息全流程智能网办、查询结果“立等可取”,该项试点工作在全市推广,惠及全市146家律师事务所、4000余名注册执业律师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迭代升级“鹿邻灵”智慧警局,依托政务服务网、“浙里办”“浙警在线”等平台,实现181项业务“全天候”办理,共为企业员工办理暂住证3万余张、身份证7000余张、各类审批事项800余件。此外,加强服务渠道建设,完善集约高效线下政务服务体系,构建“1+1+21+N”运行模式,即1个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窗口、1个出入境政务服务(网办)分中心、21个派出所政务服务支点和N个政务服务延伸网点,打造公安业务“一站式”办理事项120个;建设“警企共建联盟”,走访服务企业1200余家,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法治支撑,做法在省厅公安简报和温州政务信息刊发推介;树立“服务走在困难前”政务服务主防理念,通过建立“堵点”主动挖掘机制、预测预警机制、一类事解决机制、经验智慧共享机制,实现群众满意度提升、基层减负增效,全年超期件同比下降60%,好评数增长19%,特别是10月份机制推行以来,初次差评件下降50%,解决疑难件83起,疏通堵点29个。

9、全力护航“强城行动”

为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强城行动”决策部署,分局坚持“共富、共治、共美、共享、共育”五共思路,以“五化五美战略”为主线,深入实施“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为护航“强城行动”,打造“一区三高地”贡献公安力量。一是聚焦“共富警务”,力促共同富裕示范建设。推出“共富警务”模式,以警务工作融入和谐共富大局,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亮平安底色、最强保障支撑。以“警务专员”助企工作机制为载体,全面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创新推出群众性活动安全“益企评”品牌、浙里新市民共富积分场景集成应用等建设,全面护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近期,该局坚持以打开路,历经三个多月成功侦破全市首例以“转移财产”方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以雷霆之势严惩欠薪。二是聚焦“共治警务”,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公安大脑”建设为牵引,创新推出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支撑的“共治警务”模式,持续优化“平安乐巡”瓯越义警、“啄木鸟”重点矛盾纠纷预警管控场景应用等品牌。截至目前,“啄木鸟”平台成功预防处置极端倾向案事件 13 起,在库矛盾纠纷“民转刑”命案“零发生”。3 月27 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加波调研该平台并充分肯定。三是聚焦“生态警务”,全面提升宜居生活品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构建“生态警长守护、生态共治联动、生态数智赋能、生态区域协同、生态经济护航”五大体系,落实局领导、所长、社区民警三级责任制,推出七都“生态智防”、南浦“平安乐巡”、江心屿“生态警长”、“林区+河道”双警长、护佑食药环知等具有鹿城辨识度生态警务运行模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法治公安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继续强化。没有彻底改变原有的“重打击轻执法”的惯性思维,近些年来虽已大力宣扬和推行依法办案,但没有完全改变原有错误的执法理念。有些中层干部的法制履职缺位比较严重,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只要采取了强制措施,就当了甩手掌柜,不闻不问,导致刑事案件办案效率滞后、下行解除率居高不下。

(二)提升执法质量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执法要求日益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的公正公平期盼也不断提高。2018年以来分局相继推出案管室实体运作、中层执法履职工作规定、法制员执法履职工作规定、派驻法制员工作规定等相关制度,推进分局法制水平的提升。但从出警、受案到办案等各个环节的管控均存在一定的漏洞,在如何解决工学矛盾、提升全局民警的执法水平的顶层设计还需研究规划,与时俱进提升民警的业务能力。

(三)执法监督模式有待完善。2019年分局自主研发了执法履职云平台,从接警到案件办结进行全流程监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完全依赖人工监督不力的弊端。但是分局在执法监督两级架构的建设上仍有待完善,不能完全做到全方位、全流程、无死角的监督,部分执法问题未能在系统前端提前发现。

三、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关情况

单位主要负责人2024年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人民至上内化为政治素养、外化为自觉行动,服务大民生,并引领数字法制改革,不断提升全局民警的执法能力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法治政府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名执法单位的负责人,深入推进分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教育全体民警主动学法守法。出台《鹿城区公安分局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细则》,统一执法思想、完善执法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制定《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2024年度执法监督规范化工作指引》,对近年来常见的执法问题进行数据结构化分析,提炼执法顽疾,明确行为规范、相关依据、常见顽疾、巡查标准,并开展常态化执法顽疾巡查治理,解决显性执法问题。落实举措激励民警主动学法,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全警法律素养的实施方案》,通过制度化管理、常态化学习、数字化助推,全面提升民警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增强执法能力,努力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通过法制人才选拔、考核加分、职务晋升、领导约谈等措施,鼓励民警主动学法。目前分局已有78位民、辅警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其中31人取得公职律师证。推动构建“又好又多”执法办案考评体系,鼓舞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升执法主体履职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营造公平正义的执法环境。

四、2025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2025年,全区公安法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以“提级、提质、提速、提效”为目标,严格监督管理,深化执法机制改革,推动法治公安建设取得新发展。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以构建现代化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为牵引,全面发挥法制服务保障作用,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锐意创新执法管理手段方式,以法治公安建设新发展助推浙江公安工作现代化。

(一)服务中心工作,强化发展法制保障 

围绕护航“两个先行”,针对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地方立法和法律政策研究,不断完善丰富政策“工具箱”。积极参与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专项工作,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入落实柔性执法各项工作要求,规范完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执行,研究出台执法“关爱人”相关配套规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坚持数字赋能,实施“智慧法治”战略

分局将加大研发力度,深入实施“智慧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执法履职云平台”和《执法白皮书》自动分析系统的数字监督作用。向全局各办案单位、办案民警点对点精准推送执法预警和执法问题分析报告。

(三)制定科学培训计划,加大执法培训力度。

与时俱进制定科学的法制业务培训计划,提升民警的业务能力。以钉钉直播学习、集中业务培训、实地送课上门等方式开展法制大练兵活动,提高办案民警的业务水平。同时鼓励民警参加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四)开展问题线索倒查,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完善内部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定期分析研究警种部门落实条线执法监督管理情况,落实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强化警种、派出所法制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日清周结月通报”机制,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发挥执法主体自主监管职责。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研究制定行政案件审核指引。分局将加大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发现不作为、乱作为等重大执法不公正问题的,除《局规》记分外,还要追究办案民警和责任领导的纪律责任。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