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街道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及上级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现编制滨江街道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由基本概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一、基本概况 2016年,滨江街道信息公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公开办的耐心指导下,围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始终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进一步推动了滨江街政务信息透明化,服务优质化。街道指定了专门人员负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回复群众来访来信,及时更新政策法规、日常工作动态,实现了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化。为方便群众获取政府信息,通过微信、微博、网站平台、电话、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多种渠道公开。2016年滨江街道以政务微信、政务微博为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036条。

二、存在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公开范围的界定标准把握不是很准确,致使部分信息公开存在不全、不快、不新的现象。二是信息公开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信息公开存在着活动类信息多,解读性信息少;静态性信息多,有分析、有情况、有建议的信息少的情况。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沟通联系,狠抓学习培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建立横向联系、纵向指导的沟通协调机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信息填报员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保密知识、相关配套措施和工作规范,组织学习省市有关文件,使他们明确政府信息清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咨询等环节的内容和要求,全面提升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立足社会需求,拓宽信息渠道,加强群众参与互动。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坚持以公开促服务,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效性,使信息公开更接“地气”;持之以恒抓好鹿城新闻网、“鹿鸣问政”平台、社区宣传栏等信息公开媒介,加快“滨江微宣传”平台改造提升,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努力营造“全员参与、全民互动”的良好氛围。  

四、 政府信息公开统计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6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

统 计 指 标

单位

统计数

一、主动公开情况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431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625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二、回应解读情况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一)收到申请数


         1.当面申请数


         2.传真申请数


         3.网络申请数


         4.信函申请数


(二)申请办结数


         1.按时办结数


         2.延期办结数


(三)申请答复数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2.同意公开答复数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涉及商业秘密


                涉及个人隐私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四、行政复议数量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二)被依法纠错数


(三)其他情形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