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 言
温州市政府2001年颁布了《温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05年》(简称《儿童规划》)确定了我市二十一世纪初儿童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鹿城区为贯彻落实《儿童规划》目标,由区政府以温鹿政发[2001]93号文件批转了区妇儿工委《温州市鹿城区儿童发展规划2001—2005年》的通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根据各自对实施《儿童规划》所承担的任务,制定相应措施,并纳入本部门工作的计划,确保《儿童规划》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我区儿童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培训监测评估的工作人员,建立儿童发展状况数据库,组织2001—2005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和终期监测评估工作。本报告根据区《儿童规划》具体目标,对我区儿童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儿童事业发展外部环境
1、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02年,我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9.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26.4%,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3%。全区财政收入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1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存收入为6521,比上年增长8.0%。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对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2002年全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3083.5万元,财政性卫生事业费支出2175.5万元,分别比2000年提高83.5%和73.4%。
2、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2002年我区0-14岁儿童为12.0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2%。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出生率由2001年的13.21‰下降到2002年的10.6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1年的8.34‰下降到2002年的5.65‰。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也缓解了人口对资源需求的压力,使社会满足现有儿童需求的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质量进一步提高。
3、妇儿工委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情况
自2001年以来,区妇儿委始终将自身组织建设放在首位。为使妇儿工委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区妇儿委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当组成人员变动时,及时进行调整,保持组织机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全区的妇女儿童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同时,区妇儿工委的工作得到了区政府和区财政的大力支持。区妇儿工委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相应的固定经费,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政策到位、组织到位、经费到位。
三、2002年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一)实施区《儿童规划》基本状况
截止至2002年末,在区儿童监测评估会议提出的全区61项目标中,我区已经实现或将要实现的有34项,难以实现的有3项,缺乏数据支持的有24项。
至2002年全区儿童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指标已达到《儿童规划》2005年的目标。例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至96.81%;住院分娩率城市和农村均超过99%;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上升至93.04%;0—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上升至87.27%;计划免疫单苗接种率达到99.1%;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符合卫生保健合格标准的城镇托幼园所比例上升至97.4%;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下降至2.27%;婴儿死亡率下降至3.27‰;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下降至3.48‰;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至1.54%;小学学生辍学率下降至零;初中学生辍学率下降至0.1%;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中、小学校体育达标的施行面率达到100%;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上升至97.4%;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比例和中小学接受普法教育率分别达到7.22%和100%;等等。有部分指标虽然未达到2005年的目标,但处于不断优化之中,例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11%,比2000年提高0.01个百分点;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5%,比200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3—6岁儿童入园率为95.5%,比2000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为35.5% ,分别比2000年提高1.9和10.3个百分点;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8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为37.2%,分别比2000年分别提高1.45和15.6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5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26.1%,分别比2000年提高1.45和0.71个百分点;等等。
(二)儿童发展目标重点指标分析
1、实现儿童卫生保健情况
“到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分别控制在25‰和20‰以下,达到普遍提高儿童生命质量目的”,这是区《儿童规划》要求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区地处温州的中心城区具有较完善的妇幼保健网,政府围绕目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监测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区婴儿死亡率为3.27‰,比2000年下降0.56个千分点,降幅达14.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48‰,比2000年下降1.55个千分点,降幅达30.8%,这两项指标的目标值双双达标,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区政府和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管理,依法规范母婴保健工作。
孕产妇保健是保证母婴安全,降低两个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规范孕产妇保健工作程序,二是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强化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对产检医院的监督管理。四是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配合,落实保健制度。
(2)积极创建爱婴医院,宣传推广母乳喂养。过去的两年里,我区十分重视创建爱婴医院工作,巩固提高爱婴医院创建成果。爱婴行动,推动了母乳喂养,且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母乳喂养知识。至2002年全区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87.27%,已优于终期监测目标要求。
(3)保持较高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
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儿童传染病最为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途径,也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的可靠手段。我区自2000年以来儿童计划免疫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四苗单项和四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保持着较高的覆盖率。
2、儿童基础教育成绩显著,儿童文化环境日益优化。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丰富儿童少年科技文化活动”,这是区《儿童规划》在教育、科技、文化方面提出的目标。我区在不断地优化上述目标,向高标准方向发展。
(1)财政对教育投入加大,普及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
2001—2002年期间,区政府保持和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力投入力度。 2002年财政用于教育经费1.31亿元,教育经费总支出1.97亿元,分别比2000年提高83.5%和36.4%。
监测统计显示至2002年底,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小学学生辍学率为零。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98.8%、99.9%和91.3%。我区一方面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同时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步伐,2002年现代化教育技术配备609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3.1%。全面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全区中小学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覆盖率近几年一直保持100%,达标率在97%以上,两项指标均已优于区终期目标。按照团省委、市委要求,积极实施《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计划,城市、农村少年儿童参加雏鹰奖章活动率均为100%。积极组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
(2)扩大早期儿童发展活动
区《儿童规划》2005年目标要求,3-6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城市/农村分别达99%和90%。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幼儿教育,2002年我区幼儿园有132所,其中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各1所,在园幼儿数1.26万人,全区3-6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5.5%,比2000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基本上满足了群众送子女入园的要求。其中城市和农村的3-6岁学龄儿童入园率分别是多少缺乏数据支持。
(3)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活动,抓好儿童文化建设
从2000年以来,我区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比如:科技“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比赛,科技夏令营、科技辅导培训班、科普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儿童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文化艺术,丰富的业余少儿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我区年年组织十几种类型儿童文艺培训班,以及儿童演讲大赛、书画展、读书征文等活动。现已建有区级儿童校外活动场所,有少儿活动室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占乡镇街道文化站总数的比例为57%。
(4)禁止儿童遭暴力,培育儿童健康成长
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保护儿童的人身权利,禁止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不断健全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工作网络体系。杜绝任何单位使用童工现象,开展儿童心理咨询,防止心理行为障碍发生。不断提高儿童食品、玩具、用品的安全合格率,保障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无害。
3、碘盐与安全供水
2002年我区基本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的目标,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坚持宣传碘缺乏病的知识,加强市场销售碘盐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从而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安全饮水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我区已基本普及自来水,全区安全饮用水人口覆盖率不断提高,农村改水受益已见成效。
4、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由于各种原因,我区还有一小部份处于困难环境中的儿童,如弃婴、残疾儿童、孤儿等,她们需要提供更好的保护。为此,我区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了处于困难条件下的儿童发展。国家办社会福利院1个,福利院设有儿童部,2001年以来累计收养弃婴59人。立足民政,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社会福利院的各项康复训练器材,医疗设备,特教手段在过去的两年里得到进一步更新,在院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同时,抓好指导社区康复、家庭康复,有计划地培训残儿社区康复工作人员和残儿家长,加强聋儿语训,及脑瘫儿童的康复、肢残儿童的康复等工作。
我区历来重视残疾儿童教育,至2002年现有特殊学校2所,就读学生308人,残疾儿童基本与正常儿童同步接受教育,入学率达到98%,基本达到了区《儿童规划》特殊教育2005目标。
四、实施《儿童规划》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政府统筹。区政府把实施区《儿童规划》发展目标,切实摆上了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努力做到了组织落实,措施落实,经费落实。区政府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儿童发展工作,集体讨论解决儿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2、充分发挥区妇儿委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加快信息传递,畅通部门横向联系的渠道。妇儿工委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紧密联系,并促使各成员单位把妇儿工委职责与各自的工作有机结合,将儿童发展目标具体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
3、抓好业务培训,促进评估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监测评估组织,对统计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大家对评估工作的资料来源、统计方法及时间要求进一步明确,促进了工作规范管理。
五、监测统计过程主要难点
我区实现《儿童规划》2005终期目标前景较为乐观,儿童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数据支持的指标不在少数。根据各有关部门的《温州市鹿城区“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指标体系》报表填报情况,对照《儿童规划》具体目标来看问题,2002年监测统计数据不够健全,部分指标无数据支持,例如:出生缺陷发生率,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新发病率,幼儿园、小学生的龋齿发病率,城镇和乡镇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18周岁以下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农村自来水人口覆盖率,改水受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市垃圾无害处理率,中小学军(警)校共建率,帮教好转率,提高流浪儿童的接受教育率和回归安置率,以及一系列关系到城市和农村分别统计的数据。准确数据无法取得,影响评估工作。
2、低位抬头和高位低头现象需关注。根据2002年《儿童规划》监测统计数据分析,有部分重点指标出现低位抬头现象,例如:2002年我区孕产妇死亡率20.46/10万,比2001年上升0.2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3.27‰,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22.7‰,分别比2001年上升0.43、0.16和5.2个千分点。同时也存在高位低头显现,例如:2002年婚前检查率92.86%,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分别比2001年下降0.11个和1个百分点。以上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3、农村儿童文化教育投入需加大。目前,在文化教育方面,农村与城市相比,不论在原有的基础还是再投入,都处于明显的劣势。2001年,原瓯海区、永嘉县划入我区的5个乡镇,人民生活水平和整体经济实力相对来说要低一些。且制定《儿童规划》在区域调整之前,未能充分考虑因区划调整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对《儿童规划》目标实现的冲击。为此,要促进我区儿童事业协调发展,实现2005年的终期目标,在今后的几年里,有关部门的工作向农村倾斜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六、完善《儿童规划》监测思路
1、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将《儿童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各级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为实施《儿童规划》提供有力的组织、财力、人力等工作保障。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利用新闻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儿童规划》、监测评估的重大意义,努力使促进和关心儿童发展真正成为各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进一步加强重点指标监测。针对我区实施《儿童规划》2002监测目标分析反映出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卫生、计生部门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民政部门进一步支持配合,各级婚检部门要严格把关。②必须进一步加强产科产时的保健管理,提高产时诊断和抢救能力,避免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反弹。使我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财政支付的资金要重点倾斜和优先保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做到力度不减,份额不少。④农村儿童文化园建设要加快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增加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广开资金渠道,争取早日完成。
4、进一步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监测统计数据资料的取得主要来自各个部门,为提高数据准确性,建议把《儿童规划》的监测纳入各部门的年度统计,坚持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监测评估体制,确立《儿童规划》部门监测站点,初步形成《儿童规划》监测统计网络。
5、进一步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建议适当投入人力、财力、开展补缺调查,以缺口指标为重点,组织专项的抽样调查,以便掌握全区儿童发展的全面情况。 (鹿城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