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陆续召开人大、政协“两会”,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会议期间,不封路、不摆花、不铺红地毯,压缩会期,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简朴、务实、低碳、健康的会风,令人耳目一新,赢得广泛好评。
然而,不可回避的现实却是,一些地方的“两会”虽“形式”喜人,但内容却不尽如人意,给人的明显感觉是领导层的代表、委员表态性发言过多过滥,“务虚大于务实”。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流于形式,发言稿往往早就准备好了,有的甚至是出自秘书之手。发言重点无非是对报告的赞美与肯定,而且还罗列出许多条。而一些来自最基层的代表、委员却抢不到话筒,没有说话的机会。
改会风关键要转作风,要让“好作风”保障新一年工作的良好开局。正如有的群众所言,“‘两会’开得好,不在于少了鲜花、少了锣鼓,而在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提了什么,将为老百姓做点什么。”
笔者以为,各地在采取诸如压缩会期、统一安排自助餐、不安排住宿、不发纪念品等措施的同时,更要保证代表、委员能够真正替民代言,反映民情民意,在提升会议的“质”上下功夫,将会议开成真正解决问题的会议。比如,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既然已经提前印刷好了,又没什么秘密可保,何不以书面形式提前发给代表、委员去审议,实在没必要在会上再照本宣科地念一遍,不如省下时间让代表、委员来说个够。
营造出简朴、庄重、清新的新会风,提高“两会”效率,要有俭约的新措施,也不能缺少务实的严要求。比如,会议期间,代表、委员和列席人员必须全程参加,不得无故缺席,不得在会场接打电话等;领导干部应少讲话,或者不讲话,把发言时间留给基层代表、委员,或者集中讨论研究重点议题;代表、委员讨论发言应直切主题,讲短话、说实话,重点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少说或者不说“表态性”的话;会议简报应多发代表、委员“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不编发“表态性”的东西。总之,不摆花、不铺红地毯等表明了倡导简朴、务实、高效清新会风的态度,更希望成为各级各部门转变干部作风的鲜明态度。
(责任编辑:于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