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乐风
什么样的青春最值得骄傲、最引人向往?历久弥新的话题,依然会激荡起豪情万千。在战争年代,热血报国、献身革命的奋斗历程,谱写的是无悔青春的壮丽诗篇、英雄赞歌;而在和平年代,平凡的生活、单调的工作,考验的却是青春的坚韧,在默默的奉献中,最易绽放青春的光采……
遥远的南沙,万里海疆、浪打岩礁,日复一日,条件艰苦而又寂寞、枯燥。在这天涯海角处,从大学生干部成长起来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一站就是20年。“高温、高盐、高湿”而导致的关节疼痛,阻挡不住累计97个月的29次守礁任务;母亲病逝、夫妻分居两地,亲情割舍的背后,是140多万组详细的气象数据,是连续7000多天无漏报、错报的记录。
迷恋于大都市的繁华,徜徉在霓虹灯的街头,对李文波的坚守和奉献,你我可能很难感同身受。的确,放弃舒适的生活,以青春坚守高山海岛,需要非比寻常的勇气与魄力。这份扎根基层的执着,这份倾情奉献的无私,似曾相识。从“基层宣传干部的楷模”周恩义,到“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李林森,再到大公无私、恪守信念、一生奉献的杨善洲等等,他们的身上,不也都拥有青春在基层燃烧、奉献在基层璀璨的共同气质吗?
身居“高位”,仍然心系基层;手握“重权”,依旧“向下负责”。他们扑向大地的情怀,蕴藏共同的价值体验——基层天地广阔,富含青年成长所需的各种养料。
在基层,遭遇最多的是问题。数据报表人工抄写易出错怎么办?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如何室外观测?地基裂缝,影响潮汐表准确性,谁来处理?带着问题思考,迎着问题钻研,才有李文波的精益求精、快速成长。在基层,收获最多的是才干。面对南沙水文气象观测教材的空白,宿舍里夜夜明亮的灯光,映照出李文波求知的“贪婪”;而他的经验,又积淀成第一本专业通用教材,更练就了准确预报的本领,多次使值班舰船脱离险境。
“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基层就是这样一座大熔炉,有问题、有答案,有付出、有收获,唱响青春之歌,成就青年梦想。
然而,现实与梦想难免存在落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文波一样选择坚守在基层、奉献在基层。面对一时的困境,曾有名校博士发牢骚,“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貌似赌气的抱怨,看似“明智”的选择,对自己而言,其实是主动放弃了自我成长的最好空间。远离基层,好比参天大树远离根与脉,最终只会残存“空有满腹男儿志,不尽沧浪付东流”的叹息。
年轻的朋友可能会问,基层很遥远吗?其实,大漠边关、高原雪山、海疆岛礁,并不是基层的全部。“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基层,就在身边。眼睛向下看,心思往下使,基层对青年并不遥远。扎根基层的奋斗,汇聚起来就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希望。锤炼本领、茁壮成长的道路,始终在你我脚下延伸。
(责任编辑:于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