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政务”有“威信”


行俭

  政务微博方兴未艾,政务微信又悄然兴起。报载,截至目前,微信已拥有超过3亿用户,而全国已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突破1000个。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的得失,制度的效果,群众感触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学会与群众有效沟通,从沸腾的民声中听出民生所在,是公务人员的基本功。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出现,既丰富了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同时也意味着做好群众工作有了新的课题。
  
  第一时间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诉求,是时代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亦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群众习惯于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沟通与交流。这就要求群众工作要与时俱进、作出回应。深入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在网络时代,学会并有效使用微博、微信等手段联系、服务群众,就是迈出了深入群众的一大步。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应该认识到,科技再先进、手段再便捷,人都是干好工作的首要因素。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能否进一步树立政府为民服务的“威信”,关键还在于用“微”之人。
  
  物理距离易缩短,情感距离难拉近。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用“微”之人责无旁贷。不转变作风,政务微博上满口“官话”,甚至“雷人雷语”不断,只能让群众“敬而远之”;不认真负责,政务微信上敷衍塞责,甚至“沉默不语”,只会让群众心生不满。
  
  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上所发出的每一条信息,都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想和群众“心贴心”,就必须在微博、微信上去“官气”、接“地气”;要想赢得群众信赖,就必须及时回应关切,实打实解决问题。群众对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抱有期望,不要让这种期望成为奢望。
  

 (责任编辑:于洁秋)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