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舆情解读:给民意拥堵的“堰塞湖”一个出口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刘翔 陈孟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重庆对雷政富等21名违纪党员干部作出处理”,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腾讯新闻: 重庆处理21名涉不雅视频案干部 拟双开雷政富。 截至今日上午13时,“中纪委官员称严禁到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相关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三位,已有至少44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2.7万条网友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 中纪委官员称严禁到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

  5月7日,中央纪委信访室正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兼副主任张少龙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杜绝一切“拦卡堵截”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严禁到来访接待场所和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群众。

  张少龙表示,到纪检监察机关当面反映问题是法定的举报渠道之一。对反映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内问题的来访,都热情接待,并认真调查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总的来看,群众到纪检监察机关上访的渠道是畅通的,群众通过上访举报违纪行为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张少龙呼吁公众在行使举报权利的同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一是要逐级反映问题,不要越级举报。二是来访当面举报的,要到纪检监察机关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去,不要干扰办公秩序。三是要向有管辖权的纪检监察机关举报,不要多头反映。四是反映问题要客观真实,不要歪曲、捏造事实,更不能诬告、陷害他人。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各类媒体报道走势图

      

  2.舆情发展走势分析

  5月7日,中央纪委信访室首次“亮相”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络访谈,相关负责人系统解读纪委信访工作流程,剖析信访举报工作的方方面面。消息甫出便引发各界舆论强烈关注。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就超过400篇,相关论坛帖文超过100篇,相关微博也超过1.5万条。

  截止到今日(5月8日)14时,此话题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540篇,相关论坛帖文超过90篇,相关微博也已超过接近7000条。数据显示此话题舆情热度呈现持续猛增态势,其后势发展值得相关部门密切关注。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 中纪委首度上网“解剖”举报流程

  近日,人民网等国内一些主要网站在首页开设了网络监督专区,链接纪检监察机关12388举报网站等执纪执法和干部监督部门的举报网站。网友可以通过这个专区,了解各举报网站受理举报的范围,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

      

  5月7日上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中央纪委信访室正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兼副主任张少龙,中央纪委信访室综合信息处副处长邓集珣,中央纪委信访室电话网络举报处副处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郭洪亮,围绕“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维护群众权益”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中央纪委信访室首次“亮相”网络访谈,相关负责人系统解读纪委信访工作流程,剖析信访举报工作的方方面面。

  2. 网民热议:信访制度要为民做主

  网民观点摘编:

  逐级能解决问题何须越级上访

  网友“清风~” 什么是越级信访?百姓为何要越级信访?就是基层投诉无效才越级上访。如果出样都算违法?那就让百姓投诉无门?国家不是更腐败吗?

  网友“Y2K ”:上访这东西本来就是不正常!正常社会制度那有什么不能越级上访?不越级的话举报能去到应到的地方吗?

  网友“云中谁忆51035070”:说的好听啊!如果一举报,就处理了,谁还喜欢越级举报啊。关键是,举报没有人理,或是被人拦截掉了,只能越级上报了。

  阻拦上访应受法律严惩

  网友“武龙使者”:如果真心想听到群众的声音,就别设立那些横七竖八的条条框框。如果诚心反腐,凡是阻拦正常上访的判2年有期徒刑。什么“严禁”啊“禁止”的都是搪塞。既然是法治社会,就应该用法律来约束

  网友“寂寞的影2643772”:上访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拦截上访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法律没有规定谁有权拦截上访者,谁拦截上访者谁就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非公共场合都要承担责任。

  网友“laoxu570826”:不是公共场所就可以拦截了? 组织部门应该认识到,上访是正当反映问题的途径,也是百姓的权利,是民众出于对政府还信任,"拦截"本身就剥夺了公民正常反映问题的权利,是违法的。

  “正常上访”寓意深

  雷颐(中国当代知名历史学家):两个疑问:一,是不是在非公共场所就可以拦截正常上访者?二,是不是在公共场所可以拦截非正常上访者?

  网友“老马识途8558”:根据题目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截访者不应到公共场合去截访,而应秘密的将上访者抓起来!!!是否应该疏通上访渠道,不要截访!!

  网友“东拉西扯689646”:短短一句话15个字,内涵丰富,令人看后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更像是对上访者的最后通牒!

  网友“laoxu570826”:不是公共场所就可以拦截了?上访是正当反映问题的途径,也是百姓的权利,是民众出于对政府还信任,"拦截"本身就剥夺了公民正常反映问题的权利,是违法的。

  网友“怒默语晨55235029”:中纪委在给拦截者支招吗!

  信访制度需改进完善

  网友“杯中水”:上访的路困难重重,不是被拦截就是被劳教,应当改革信访制度,使其更人性化,更法律化。

  御史在途(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 陆群):【国家信访局对各地上访排名已暂停】据南都消息:自今年3月至今,国家信访局暂停通报各地“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有部分地方开始取消了信访考核与排名。这是一个好的信号。现行信访考核制度严重脱离实际,不仅存在导向的问题,也制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还助长腐败。

  徐昕:【中纪委:网络曝光不属于法定举报行为】中央纪委信访室副主任张少龙表示,通过网络曝光违纪现象不属法定举报行为,纪检机关也难以防止曝光者遭打击报复。希望公众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古代都可以拦路告御状,如今网络举报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合法的,你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处理。

  网友“644878147”: 应该建全信访保护法,并严格执行,为避免个别人的偏执行为,上访当事人应持有当地最小相关团体为数过半的赞同票或证明的应开放通道给于保护,受访单位应按规定做出处理意见,并原文逐级函报上两级单位并把回复电文送达上访群众。

  3.媒体评论:杜绝截访还须制度保障

  正常信访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需要

  华声在线评论:纠纷和冲突在任何一个社会状态中都会存在,尤其是处于剧烈社会转型期的当下,纠纷和冲突的发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动力之一。究其实质,这些纠纷和冲突不外乎是利益的博弈,政治的或者经济的,个人的或者团队的,解决的过程正是对原有社会秩序的肯定或否定,甚至是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契机。这些纠纷和冲突有其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每个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信访无小事,群众利益都是大事。以此为试金石,地方政府或官员的政绩立马可见。

  杜绝拦截正常上访得有硬招护航

  《京华时报》评论:尽管“让信访回归法治轨道”是根治问题之法,但在现实环境之下短期内难以显效。正如群众的信访是层层向上诉求,解决则又是层层向下要求,最终回到问题的原点一样,群众正是因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才上访,又因为正常信访而不得才出现“非正常信访”,做出一些过激以及影响到社会秩序的行为。基层解决问题能力的迅速提升、法治环境的显著改观往往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确有必要对那些拦卡堵截正常上访行为做出刚性约束,刚性保障正常上访群众的信访权利。这种刚性绝不能止于理念建树,也不能止于口头宣示,而需要硬招实招。你侵犯了群众的正常信访权利,你就应当受到惩罚。如此才能让一些人少点肆无忌惮,多点对群众和规则的敬畏。

  “严禁截访”须以“严厉追责”来倒逼

  大连日报:保障公民正当上访权要靠严厉打击不正当截访来实现,建立与现实需求相匹配的制度保障,来倒逼信访工作人员的守法意识、畏权意识,剥掉某些信访工作者身上那种理直气壮却错误不堪的“道德优越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参与到非法截访当中具体的人很少被揪出来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等于是对非法截访的变相纵容。在信访的天平上,只有让非法截访付出的代价更大、更沉重,才能深切触及截访参与者的灵魂与做派,发挥信访制度的正向能量。

  人民日报: 【你好,明天】"严禁到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群众",中纪委官员的表态令人欣慰。也须追问:"非公共场所"是否同应如此?当警醒:搞定摆平、单向维稳,这样的思维不可持续。一味拦卡,卡住的是民心;粗暴堵截,截断的是民意。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保护人民合法说话的权益,这是天职。安。

  4.媒体称国家信访局已暂停公布各省信访排名数月

  日前,多地信访系统官员向媒体透露:自今年3月至今,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但是否以后将永久取消这一排名表,目前尚不知情。与此同时,有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取消了以信访人数排名来考核官员政绩的做法。"

  四、舆情点评

  中纪委多位官员在网络上解读信访工作,关于严禁到公共场所拦截正常上访的言论引发舆论热议。网民们认为,上访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拦截上访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非公共场合,拦截者都要承担责任。要真正落实要一政策,还需要更多政策与相关政法措施的配合,才能真正对地方官员起到威慑作用。也有网友指出“公共场所”限定给这一表达染上了隐晦的色彩,质疑是否会给地方政府以钻空子的可能。有评论指出,保护人民合法说话的权益是政府的天职。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加以严格的禁止。

  近年来有关于上访者被拦截被劳教的事件频频发生,信访话题也增加了更多的敏感性,如何改进和完善信访制度来赢得访民们的信任,使得信访能够真正成为一条有效的官民沟通的途径,成为各级信访部门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2013年1月10日,全国信访局长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今年将推进以市县两级为重点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到一线和基层实地解决问题,加强督导,坚决纠正一切“拦卡堵截”正常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1月11日【今日舆情解读:纾解民怨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指出,把解决上访问题与加强法制结合起来,把越来越多的问题从信访局移向法院最终才有望消化上访。信访问题需要在源头上解决,地方政府不作为太多,访民们才会到北京去,信访部门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靠地方政府。政府应该正确看待上访问题,拦堵的方法是拦堵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其结果也必将适得其反。和谐不是息访息诉,稳定不是搞定摆平。让百姓有说话的地方,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月25日,人民网舆情频道《今日舆情解读:截访制造了民意拥堵的“堰塞湖”》指出,在这个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封锁信息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以微博平台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网络舆情的汹涌澎湃。事实一再证明,官方每一次对热点事件舆情应对上的拖延换来的不是稳定,而是相关民意更大规模和更大强度的反弹。截访带不来真正的稳定,反而只会制造民意拥堵的“堰塞湖”。

  (本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我要订阅】【关闭本页】